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状动脉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时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B),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或tunnelled artery),这一复合体为“MB—MCA”,即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一般被认为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不表现症状。近年有关MB—MCA引起心肌退变、与动脉硬化相关、心律不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与猝死相关联等均有报告,这引起人们对MB—MCA临床意义的再关注。因此需要一种敏感、可靠、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活体心肌桥的存在,以便对MB—MCA做出早期诊断,并对其是否引起心肌缺血机制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MB—MCA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技术在这些方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999-08~2004-09我院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曾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桥(MB)的金指标,但有些MB由于其近端的冠状动脉血管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这些MB往往在经皮经腔冠脉成形术(PTCA)后或冠脉内注入硝酸酯类药物才得以暴露[1].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MB的检出率为0.5%~2.5%,而尸检报道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7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桥患者23例,检出率为3.17%,22例发生在前降支,1例发生在右冠脉。23例心肌桥患者均有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多发生于前降支,可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口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女,52岁.因劳累后胸前区疼痛,伴胸闷、气短7年,加重3 d入院.平素一般体力活动受限,症状发作多与活动、情绪激动有关,无黑蒙、晕厥、咳嗽及夜间憋醒.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无吸烟史及类似疾病家族史.7年前到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未行系统治疗.查体:血压120/70 mmHg.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 (CAD)是目前最常见也是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 ,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成熟、可靠的方法。近年随着CAD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 ,CAD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 ,发展到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而冠状动脉造影为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我院自 1998年 8月开展CAG至今为 14 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4 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0 6例 ,女 4 1例 ,年龄 30~ 81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出的18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的发生率3%,均为单桥,15例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位于前降支远段。临床诊断为孤立性心肌桥3例,并发冠脉粥样硬化9例,并发高血压6例。18例心肌桥患者均有胸部不适症状,其中12例有典型心绞痛发作。1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7例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或支架置人术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和桡动脉法对118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80例病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冠脉病变,38例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心病危险因素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娟  李永强 《临床荟萃》2003,18(6):347-348
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orteriograph ,CAG)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现就 15 2例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及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2例患者 ,男性 10 4例 ,女性 48例 ,年龄 3 4~ 81岁 ,平均 (5 6± 8.4)岁 ;①冠心病组 111例 :包括心肌梗死组 43例 ,心绞痛组 68例 ,呈现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②非冠心病组 41例 :包括心肌病 ,心律失常和心瓣膜病 ,高血压 ,脑梗死。1.2 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2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52例,心肌桥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特点,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心肌桥检出率3.21%。肌桥前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36.54%,远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Ⅱ、Ⅲ级狭窄组与Ⅰ级狭窄组相比,肌桥前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58.62%vs30.43%,P〈0.05)。在孤立性心肌桥的患者中,肌桥Ⅱ、Ⅲ级狭窄组与Ⅰ级狭窄组相比较,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分别为66.68%vs29.41%,P〈0.05;60.00%vs29.41%,P〈0.05)。结论心肌桥有加促其前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心肌桥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对于有缺血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灌注状况,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 HCM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经肘静脉注射SonoVue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取闪烁前5个心动周期及闪烁后15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左心长轴观实时动态图像传输到EchoPAC工作站.启动Q-analysis软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造影图像.结果 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闪烁后造影平台强度(A)、信号强度增加速率(k)及A×k值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01,P=0.036).HCM患者左室非肥厚节段A、k及A×k值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k、A×k值与HCM非肥厚心肌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6,P=0.001).相应的标化值: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A.,(A×k)/(A.×k.)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分别P=0.031,P<0.001),HCM患者左室非肥厚节段A/A.及(A×k)/(A.×k.)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心室肌相应节段(分别P=0.002,P<0.001),HCM患者左室肥厚节段A/A.及(A×k)/(A.×k.)值低于HCM患者非肥厚心肌节段(分别P=0.045,P=0.021).结论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是评价HCM患者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最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应用DSCT对47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MB的长度、厚度及MCA受压缩程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记录MCA近段、远段邻近血管及MCA本身的形态变化。用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B-MCA检出率为27.9%(131/470),MB平均长度为(20.8±9.0)mm,MB的平均厚度为(2.3±1.1)mm,MCA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7.8±16.9)%;MCA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0.60,P=0.000),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21,P=0.540)。MB的厚度与MCA长度无相关性(r=0.18,P=0.101)。②62.7%(82例)MB-MCA桥前段或/和桥后段血管走行迂曲成角,且与MB的厚度相关(z=-3.15,P=0.002),而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z=-0.41,P=0.967)。③67例MCA在收缩期呈圆锥状改变,舒张期这种改变明显减轻或消失。经统计学分析,MCA的这一表现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2.91,P=0.004;z=-2.61,P=0.009)。④46例MCA相邻的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经统计学分析,MCA相邻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组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3.42,P=0.001;z= -2.89,P=0.004)。结论:DSCT可正确诊断MB-MCA的存在,并可判断MB-MCA的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在检测冠心病早期冠脉微循环内皮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20例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组(第2组),另选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对照组(第1组)行“声诺维”心肌造影。造影后进行4次闪烁成像,分析两组闪烁显像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充盈曲线,获得再充盈峰值强度(PI)、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T)并作定量分析。结果:第2组4次flash后的峰值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CE通过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可达到检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危险因素,比较高危组与低危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CAG阳性率为83.9%,其中心肌梗死组阳性率为100%,心绞痛组阳性率为77.3%,累及血管最多为左前降支,次之右冠脉、左回旋支。男性占78.1%,≥60岁占70.3%,高血压占54.8%,高脂血症占47.7%,有吸烟史占25.8%,糖尿病占23.9%。高危组3支病变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程度明显多于低危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高危组(P<0.01)。结论提示CAG在CHD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性别、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越多,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心肌桥对心肌供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探讨对心肌桥患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并且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61例,根据核素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随访患者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61例患者中,缺血7例(缺血组),非缺血54例(非缺血组).2组患者症状特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肌桥狭窄程度有差别,缺血组85.7%(6/7)为3级狭窄心肌桥,与非缺血组(33.3%,18/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9,P=0.024),且存在缺血的3级狭窄心肌桥患者年龄大于不存在缺血的3级狭窄患者.缺血组2例未坚持服药,症状无明显变化;非缺血组40例未坚持服药,33例症状改善,7例症状无明显变化;2组服药者症状均较前减轻.结论 部分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桥无关,不需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01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三支、闭塞病变的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Logistic回归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紧密相关,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预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