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复苏后早期(3小时)肺损伤明显.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耐受性强.但是,T/HS后期肺损伤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观察雌、雄动物T/HS后期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雌、雄性SD大鼠剖腹(创伤)后经颈动脉放血致T/HS或假休克(T/SS),90分钟后休克大鼠用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复苏后5天评估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T/HS后大鼠的肺通透性、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蛋白浓度与血浆蛋白浓度的比值增加,雌性大鼠的上述变化与雄性大鼠相比更加显著.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5天后仍然存在肺损伤.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雌性大鼠肺损伤较雄性大鼠重. 相似文献
2.
3.
鸟苷酸结合蛋白在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肺组织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的变化.方法颈总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5 mm Hg(1 mm Hg=0.133kPa)稳定1 h致大鼠中度失血性休克模型,6 h后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肺组织Gsa、Gia、Gqa、Goa的含量.结果休克后心脏膜组织Gsa两条带(84.2±5 8)%;(84.6±4.2)%较对照组(100%)显著降低.Gia(159.4±7.7)%和Gqa(130.4±20.9)%带较对照组(100%)则显著升高,Goa(90.6±4.9)%降低(P<0.05).肺膜组织Gsa两条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Gia和Gqa较正常对照组织也下降(P<0.05).结论大鼠心肺组织G蛋白的变化可能参予了失血性休克时信号转导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TNF-α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休克+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B组)和休克+TNF-α单克隆抗体复苏组(C组)。B和C组大鼠通过股动脉放血,制作急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C组用含TNF-α单克隆抗体(3mg/kg)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而A组在同等条件下不进行失血。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SOD含量,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B、C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含量较A组升高,SOD含量降低;C组ALT(343.63±35.61)U/L、AST(748.75±49.76)U/L、TNF-α(99.38±13.16)pg/mL、丙二醛(26.33±1.30)nmol/mgProt较B组ALT、AST、TNF-α、MDA含量降低,C组肝组织中SOD含量(510.14±47.44)U/mgProt较B组升高;在光镜、电镜下观察,C组肝组织损伤较B组减轻。结论 TNF-α可能是急性失血性休克肝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使用TNF-αMcAb复苏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50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和积极液体复苏(AFR)组,采用两组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LA)、剩余碱(BE)、输入液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血乳酸[手术开始时:(3.26±0.52)mmol/Lvs(5.71±0.58)mmol/L;术后3小时:(2.35±0.36)mmol/Lvs(3.87±0.24)mmol/L]和剩余碱[手术开始时:(-5.56±0.49)mmol/Lvs(-9.48±0.71)mmol/L;术后3小时:(-3.54±0.22)mmol/Lvs(-5.34±0.68)m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死亡率比较积极液体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75±259)mlvs(2568±360)ml;(14.5%vs35.4%),P均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酸中毒,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肢体液羟乙基淀粉(HES)130/0.4注射液在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体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急诊收治入ICU的30例创伤性体克患者随机分为HES组(A组,15例):先给予HES130/0.4溶液,如未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则继续给予乳酸复方氯化钠复苏;乳酸复方氯化钠组(B组,15例):在选到浪体复苏目标之前仅应用复方氯化钠复苏,监测输注后60min血气分析及输注后10 min、30 min、60 min和12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结果:A组输注后60min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较输注前升高(P<0.05),较B组明显(P<0.05),A组HR在输注后10min逐渐下降,SBP、DB、MAP榆注后10min开始上升,30min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输注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S130/0.4可迅速恢复创伤性失血性体克的血客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快速纠正休克,提升动脉血氧分压,且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性好的血象代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予以乌司他丁25000U·kg-1加入2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并完成液体复苏;生理盐水治疗组予以2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并完成复苏;假手术组,除不放血和输液外,其他处理与模型相同。观察3h后处死大鼠,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肝右叶2块肝组织,1块用于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细胞凋亡观察;1块用于肝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肝组织MDA、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再灌注3h后,生理盐水治疗组肝组织发生了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水样变,肝窦淤血变窄,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治疗组仅有轻度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治疗组肝细胞凋亡、肝功能指标ALT、AST、血清TNF-α水平、肝组织MDA含量、MPO活性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SOD活性较生理盐水治疗组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抗肝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雌激素动员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在其背部正中线两侧各制作一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直径2 cm).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予动、静脉插管但不放血、不补液)、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以2:1的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行常规液体复苏)、雌激素低剂量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大鼠雌激素0.2 mg/kg+常规液体复苏)、雌激素高剂量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大鼠雌激素0.5 mg/kg+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不同时相点各组动物皮肤创面愈合程度、愈合时间、组织血流量、ATP酶活性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归巢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缓慢,在第4天、第8天愈合率分别为(15.40±0 0 1)%、(36.80±1.25)%(P<0.05),组织血流量及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雌激素能明显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显著改善组织血流量,增强ATP酶活性,增加受损皮肤组织和血液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与失血性休克大鼠相比,低剂量雌激素组第4天、第8天皮肤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2.10±0.01)%、(46.40±1.25)%,其外周血及受损皮肤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同假手术组第4天创面愈合率[(37.10±4.32)%]、第8天创面愈合率[(67.70±1.79)%]相比,愈合仍较为缓慢(P<0.05);高剂量雌激素具有更好的促创面愈合效果,其第4天、8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40±0.12)%、(57.30±2.01)%(P<0.05),且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及外周血中增多更为显著.失血性休克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3.98±1.56) d]较假手术对照组[(14.98±1.21)d]显著延长(P<0.01),高剂量雌激素组(16.87±1.56)d和低剂量雌激素组[(22.67±1.78)d]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高剂量雌激素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结论:雌激素可动员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促进失血性休克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复苏失血性休克时不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NG)表达的变化,探讨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复方乳酸钠(LRS)组和HHS组。制作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用LRS或HHS复苏。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l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各组大鼠休克前、休克后和复苏后30min的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中的ANG基因表达水平,采用β—actin为内对照。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各组织中ANG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只有HHS可降低各组织中的升高的ANG的表达水平。结论 HHS可抑制失血性休克时组织中的RAS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12.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对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的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重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林格液7ml/kg在2min内滴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动脉楔压(PAWP)等,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监测CO、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及试验后5min的上述指标。当每搏输出量变化(△SV)不再增加时(即ASV小于0时)终止实验。结果:两种方法测量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HR的升高,MAP、ITBVI、SV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CVP、PAWP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复苏终点与造模前相比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复苏终点与造模后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ITBVI、HR、MAP与ASV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46、-0.312和0.340,而CVP、PAWP与ASV无相关,容量复苏试验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变化(△ITBVI)与SV、ASV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γ为0.563,而ACVP、APAWP、AHR、AMAP与ASV无相关性。结论:ITB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与ASV明显相关,可能有助于容量状态评价和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3.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对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在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Swan-Ganz导管和PiCCO仪监测血流动力学,重复行容量负荷试验,根据每搏输出量的变化(△SV)是否大于5%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果14只犬共行容量负荷试验134次,反应组94次,无反应组40次。容量负荷试验后反应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和ITBI的变化明显大于无反应组。反应组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明显小于无反应组。ITBI、SVV与ASV显著相关,HR、MAP、CVP、PAWP与ASV无明显相关。容量负荷试验后△CVP、△PAWP、△ITBI、△SVV与△SV显著相关,而△HR、△MAP与△SV无明显相关。受试犬操作特征(ROC)曲线:SV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ITBI的AUC为0.689,明显高于HR、MAP、CVP和PAWP(0.294~0.593)。SVV大于9.5%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82.5%。结论SVV和ITBI对容量状态的评价明显优于CVP和PAWP。SVV持续监测有助于容量状态评价和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前后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失血性休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大鼠休克前后血浆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90min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和IL-8显著减少(P<0.01),而血浆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严重创伤后早期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变化与继发性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严重创伤后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热休克蛋白(HSP70)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以500kPa(1kPa=7.5mmHg)驱动压致伤,动态观察创伤后24h大鼠肝组织GR、HSP70、肝脏病理、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变化,并对GR进行阻断后再致伤。结果:创伤后肝组织GR的最大结合容量即开始下降,12h降至最低,仅为正常对照的12.9%(P<0.01),24h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HSP70在伤后增加,8h达到高峰,24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但肝脏病理、血清ALT、LDH及白蛋白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使用GR阻断剂后,肝淤血明显,肝窦内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LDH在伤后4h即有明显升高(P<0.05),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伤后12h变化更加显著(P<0.01);肝组织HSP70较单纯创伤组明显增多。结论:GR不足可导致创伤后继发性肝功能不全的发生;HSP70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它们在严重创伤后肝组织细胞的抗损伤机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因表达谱芯片用于检测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脓毒症小鼠肺组织中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方法:在小鼠盲肠结扎一穿孔术(CLP)引起小鼠的脓毒症模型上,采用含有2201个小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并分析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在CLP后6h、12h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以计算机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CLP后6h和12h,共筛选出80个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出现差异表达的已知功能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者各40个;聚类分析发现其中包括免疫相关基因、急时相反应与热休克反应相关基因、抗氧化反应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以及多种细胞代谢和信息传递相关基因。结论: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涉及到一系列与炎症、免疫、应激、抗氧化、能量代谢与细胞骨架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采用基因芯片俭测技术有利于全面揭示脓毒症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快速高效地发现新的研究目标和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Takuro Saito Izuru Matsumoto Shigeru Goto Naoshi Kamada Ryoichi Motoki Peter A. Wilce 《Surgery today》1998,28(6):608-617
c-fos and c-jun, in the rat kidney and liver in two types of hemorrhage shock/resuscitation models. In the first group, hemorrhagic shock
was induced by the withdrawal of blood through the carotid artery. A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of 40 mmHg was maintained
for 1 h before blood was reperfused. In the second group, the MAP was maintained at the same level for 2 h. Animals were resuscitated
with Ringer's lactate solution. In the first group, a rapid and transient induction of c-fos and c-jun mRNAs in both the liver and kidney was observed, peaking 0 to 2 h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second group, a more protracted
pattern of induction was evident in both organs. In both models, the induction of c-fos mRNA was distinctly different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first, that with respect to IEG expression,
organ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a systemic shock/resuscitation stimuli, and second, that alterations in the pattern of IEG expression
might represent an ind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organ damage or the repair processes subsequent to hypotension/reperfusion.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Nov. 19, 1996; accepted on July 8, 199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FHb对休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FHb(0、2.5、5、10、15 ms/ks体蕈),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检测休克动物在输注不同剂量FHb后血清IL-12、IFN-γ的含情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猪在输注FHb后血清IL-12及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它们的变化趋势与FHb剂量呈负相关.其中输注FHb 15 ms/kg体重组动物MODS发生率与休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FHb能明显抑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输注高剂量FHb(>15 mg/kg体重)会增加失血性休克动物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