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1,男,61岁,以"体检彩超检查发现左肾占位7d"为主诉于2010年12月3日住院。入院前患者左侧腰部无疼痛,无尿急、尿频、尿痛表现,无肉眼血尿。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心率86次/min,呼吸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诊断巨大肾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1岁,主因"发现右肾肿物10余天"来我院复诊.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双侧肋脊角无压痛,卧位及坐位双肾均未触及.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彩超检查:右肾形态异常,可探及多个偏低回声肿块,其中最大者约6.8 cm×6.4 cm,位于右肾门处,向肾外突出,右肾盂轻度分离,前后径约1.1 cm.  相似文献   

3.
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0岁。5 a前无明原因出现上腹疼痛(2001-03-14),行彩超检查所见:右肾上半部集合系统与实质交界区前外侧见一2.9 cm×2.6 cm实性低回声区,回声水平与肾皮质相当,边界较清,彩色多谱勒显示其内血管通过自然,血管无推压,邻近肾盏无扩张及积水;超声提示:右肾上半部(集合系统与实质交界部)低回声区,考虑为肥大的肾柱。建议定期复查。同日于上级医院CT检查考虑:异常发育的肾柱。2001-04-14复查彩超提示:右侧肾柱肥大。患者于昨日(2005-12-23)饮酒后上腹疼痛加剧,行彩超检查示:右肾上半部见…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尿频5个月,双颌下腺肿伴乏力3个月,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失禁,尤以夜尿增多明显,行前列腺彩超、PSA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口服"卫喜康"治疗,尿失禁症状好转,但仍有尿频。3个月前发现双下颌腺肿大,偶有疼痛、吞咽困难,并伴有乏力,于当地医院行颌下彩超等相关检查后,考虑"颌下腺炎",给予"头孢克肟"口服,未见明显好转。10余天  相似文献   

5.
对因肾癌误诊导致医疗事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0岁。以左下腹部疼痛10a为主诉入院。查体:双肾区无隆起、无压痛,左肾区叩击痛(+),左下腹及膀胱区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CT检查见:左肾中下极可见56mm大小类圆形肿块,界限较清,肿块上部呈水样密度,强化后早期异常强化,后期呈低密度,左肾盂受压变窄,肿物与部分降结肠紧密接触,考虑左侧肾癌。彩超检查见:双肾轮廓清,大小正常,左肾下极可见一个低回声区,大小为45mm×46mm,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超声诊断:左肾混合型占位。临床诊断为左肾癌。于2005-10-26在全麻下拟行左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体检发现左侧肾脏占位7天入院。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血尿、脓尿,无腰、腹疼痛等症状。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及其它血液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彩超示:左肾中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藏族,22岁.以间断性腹痛1年主诉收住院,无肝炎病史,无黄疸.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60 IU/L,肌酸激酶581 IU/L,余正常.肿瘤10项检查:AFP、CEA阴性.彩超检查:肝左外叶可探及102 mm×67 mm低回声包块,界清,内有多个条索状分隔,放大图像内见点状钙化,CDFI示内部血流丰富,为动脉及静脉血流.肝余部实质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10 mm,血流充盈好.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肿大,腹盆腔未见积液.彩超诊断:肝左外叶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8.
田锦鹰  陈国姿  黄桃园 《新医学》2006,37(4):256-257
1 病历摘要 详见本刊2006年第1期第50页. 2 临床讨论 总结本例有以下特点:①中年妇女,病程3年余;②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表现及全身症状如腰部不适,时伴发热、恶寒,头晕、乏力,夜尿增多;多次作尿培养示有同种致病菌生长,无按正规疗程行抗感染治疗;③入院体温37.6℃,精神疲倦,双肾区及肋脊角叩痛( );④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清肌酐异常,血钠降低,ESR升高,C-反应蛋白10 mg/L(偏高);尿培养:大肠埃希菌大于108/L.双肾B超:双肾大小不等,左肾实质变薄,提示轻度萎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4岁。主因"腰酸胀痛1年余,不伴血尿"入院。外院CT提示右肾占位,双肾多囊肾改变。有家族性多囊肾病史,未规律影像检查。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入院尿常规检查提示:尿潜血(1+),尿蛋白(+),尿白细胞(1+);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超声提示:双肾失常态,皮髓质结构不清晰,双肾可见弥漫多发互不相通无回声结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肾脏疾病的超声特点。方法在38例痛风患者中,采用超声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实质厚度、回声、血流、结石等情况。结果在38例中,14例有慢性肾病的超声表现,2例双肾实质回声改变(与肝、脾回声相比),其中1例伴有肾结石表现,16例双肾伴有单发或多发肾结石表现,6例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痛风患者双肾结石发生率增高,发生慢性肾病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几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岁。因腹痛 3天 ,加剧 1 0小时 ,以左下腹为甚 ,来我院就诊。曾疑肠道寄生虫病 ,治疗无效。查体 :下腹部压痛 ,双肾区叩击痛。血、尿检查 :WBC 1 1 .0× 1 0 9/ L,PRO (- ) ,BLO (- )。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进行全面检查时发现此病变。超声所见 :双肾大小形态可 ,大小测值分别为 66.6mm× 2 2 .7mm (左 ) ,61 .7mm× 2 4 .1 mm (右 ) ,轮廓尚清 ,实质回声不均 ,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 ,沿肾锥体呈放射状排列 ,双肾集合系统无分离 ,双输尿管无扩张。超声提示 :双侧海绵肾 (图 1 )。讨论 :髓质海绵肾是由先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肾盂旁囊肿患者共32例,术前均行CT、增强CT、核磁共振成像及尿路造影(IVU)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2个的靠近肾集合系统的肾盂旁囊肿为入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结果 32例患者中2例中转腹腔镜去顶减压手术,其余均开展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手术。手术后并发症:持续疼痛3~5d有8例;不同程度血尿15例;输尿管双J管移位1例;腰痛伴发热2例。上述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治疗并恢复出院。出院2~4周后,在当初进行手术治疗的医院或当地医院门诊行膀胱镜拔除输尿管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29例患者囊肿消失,1例患者囊肿缩小一半;术后半年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30例患者囊肿均消失;最长随访两年,复查双肾彩超或双肾CT,在同一位置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肾盂旁囊肿输尿管软镜内开窗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男患,38岁,因“检查发现左肾肿物25天”收入我院泌尿外科。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及尿不尽感,无肉眼血尿,无尿液混浊,近3月体重下降3Kg。查体未见专科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肾脏CT平扫:左肾下极大小约2.1cm×1.8cm略高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CT值50HU。磁共振双肾平扫+三期增强:左肾见圆形异常信号,大小2.4cm×1.8c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见图1。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自述3 d前做腹部按摩后感觉腹部不适,近两天腹部疼痛,持续性加重,于2004-09-28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尚可,生命体征平稳。触诊:腹部压痛(+),未见明显反跳痛。既往15 a前曾做过子宫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回声,于腹腔内可探及10 cm×8·3cm的类圆形无回声液性暗区,似膀胱样回声,其内部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腹腔囊性占位。结合临床,建议做妇科检查。妇科彩超报告:子宫全切术后,双侧卵巢萎缩,盆腔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为了排除膀胱病变,…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5岁,因"双踝关节肿痛1个月,加重4 d"于2009年8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大腿外侧疼痛,2~3d好转,未予重视.后逐渐出现双足跟、双侧踝关节、双侧髌骨下缘疼痛.当地医院检查:抗"0"1300 IU/mL,类风湿因子(RF)<20IU/mL,C-反应蛋白(CRP)5.96 mg/L,血沉(ESR)22 mm/h;双踝关节x线检查提示:双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予四妙丸、通痹灵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口服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近4日来患者双足逐渐出现肿胀疼痛,并伴有体温升高,体温高达38.7℃,为进一步诊治,由我院门诊拟"关节肿痛查因"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26例疑似痛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26例疑似痛风患者均实施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研究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结果: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诊断痛风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7. 67%、97. 50%、97. 62%,将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的诊断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 0182,P=0. 8927),P 0. 05。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显示,痛风组患者尿酸盐结晶检出率(94. 12%)相比非痛风组(4. 88%)明显更高,P 0. 05。结论: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诊断痛风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可为临床医师分析患者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3岁.因“右侧腰背部反复性疼痛半年余”就诊.彩超检查示:右肾中央集合系统分离1.5 cm;右侧输尿管于右肾下极水平以上扩张,可见输尿管蠕动;于右肾下极内侧可见一异常动脉血流进入肾皮质,与右侧输尿管有交叉,其以下水平输尿管无明显扩张(图1).  相似文献   

18.
王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6021-6021
对右肾平滑肌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3岁。因体检中发现右肾占位,于2008—11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彩色B超见右肾上极实质性肿块3.0cm×3.1cm。双肾增强CT检查示右肾上极近肾盂面等密度实质性占位,大小约为3.1cm×3.2cm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临床诊断右肾肿瘤。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7岁.以"自幼右眼失明,右眼疼痛数天"就诊.查体:身体发育较差,智力正常.右侧颜面部大面积血管瘤,部分累及左侧,右侧口唇略肥大,偏向左侧.自述无抽搐及晕厥等症状.脑电图检查正常.头颅CT平扫(图1):中线居中,脑室不扩张,右侧颞叶外可见纡曲的脑回状高密度,局部颅骨未见异常.右眼球内呈软组织密度,可见附于球后壁内侧的"V"形高密度.彩超检查(图2)提示右眼脉络膜血管瘤、视网膜钙化可能性大,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颜面部血管瘤处无异常声像图改变,考虑为毛细血管瘤.临床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  相似文献   

20.
例1,女,36岁,双侧腰背部疼痛1年加重2天.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体检:双肾叩击痛(+).尿Rt:WBC +++、RBC +、Pr ±.门诊B超:右肾62mm×136mm×59mm;左肾57mm×130mm×64mm,双肾形态失常,肾实质及集合系统回声紊乱,强弱不均匀,但块影不明显(图1).结论:双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入院后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均不显影.晨尿离心后涂片找到泡沫细胞.患者拒绝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治疗一周后复查B超,声像图无明显改变,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