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是指以不能持续获得正常睡眠时间为主的一类病证。顽固性失眠是指失眠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缓解者。就病因而言,《医宗必读》论述失眠之故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从病机方面,诸医家多认为其总属阳盛  相似文献   

3.
<正>呃逆又称"哕逆",古称"哕",现俗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致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的一种病症[1]。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除单纯性膈肌痉挛外,尚有胃肠神经症、胃炎、胃癌、脑血管病变、肝硬化晚期、尿毒症及胸腹部手术后皆可诱发本病[2]。范郁山教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在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经验丰富,针法独特,学术造诣颇丰。余有幸跟随范师深造,得其教诲,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诸病,疗效显著。现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头痛的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头痛的临床表现: 头痛,单侧或双侧或脑后部或前额部胀痛、刺痛或搏动性头痛,或伴有目眩畏光、胸闷、脘胀、恶心、急躁易怒、反复发作,舌质暗,苔厚腻,脉滑数.该病的诊断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为特征[1].  相似文献   

5.
1 病例 黄某,男性,52岁,2004年10月10日就诊。自诉左侧面部突然出现闪电式的针刺样疼痛近半年。患病初,疼痛为阵发性,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发作不等。随后日渐变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痛甚时左侧舌体亦疼痛难忍,屡经西药消炎、止痛治疗,效果欠佳。询知患者平素多烦易怒,善叹息,查舌质淡红略黯,苔白,脉沉弦涩。综合分析,病属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痛。治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散偏活络汤:丹参、川芎各30g,白芷12g,细辛5g,白芍18g,白芥子、香附、柴胡、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日服3次。  相似文献   

6.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其功效为温经散寒、助阳解表,多用于治疗太少两感之证。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发作急骤,疼痛剧烈,具有"天下第一痛"之称,目前治疗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且很少自愈[1]。笔者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止痉散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新宇系湖南省名老中医,湖南防治新冠肺炎省级高级专家组组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陈教授擅长诊疗各种慢性顽疾,屡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陈师,跟师全程诊治老年顽固性便秘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发,治疗常费周折。顽固性便秘,病机更为复杂,患者长年痛苦,而治疗常常乏术。刘桂荣教授,从事临床近二十年,治疗杂病经验丰富,效果良好。兹举其治疗顽固性便秘验案1例,供同道参考。1案例张某,女,77岁,上海人,2013年5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疾病,属中医学“面痛”、“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温潜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疗效显著,故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热.应用清热解毒退热法常能很快见效.但有一部分复杂疾病所致的顽固性发热常规治疗无效.临床颇为棘手。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临床实践发现.发热不仅仅有热毒侵袭.还有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存在.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发热有一定疗效.而生脉散是益气养阴的代表方剂,具有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之功。现举4则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书珍擅用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性疾病,常获显效。本文通过三则验案介绍其应用清热解毒之经方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贯煎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发病特点是在面部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发刀割样,闪电般的剧烈疼痛.常以右侧为多见.一日可发数次之多,短则几秒钟,长则数分钟不等一般多因洗脸、刷牙、嗽口说话或吃东西等动作刺激或口腔内某一敏感点(医学上称"扳机点'或‘触发点')而诱发.严重者可伴有面部潮红,面肌抽动,眼结膜充血,流泪,淌涎等.甚致有痛不欲生感.  相似文献   

13.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泄泻病变过程较为复杂,日久多累及他脏,且虚实错杂不清,病情反复顽固难治。王小娟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极高。笔者跟随王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病机常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辛散法治疗鲜有报道.笔者临床跟随成都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傅元谋教授,观其以辛味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显著,此列举验案1则如下:1 病历摘要罗某某,男,30岁.2012年2月24初诊.患者半月前因头晕等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170~190/110~120mmHg间,口服各种降压药乏效而来就诊.现症:头晕胀,面发热,多梦,素易感冒,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淡,齿痕明显,苔白厚腻,脉浮弦紧有力.辨为阳虚寒湿气滞.治以辛温宣散、温阳化气.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跟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杨白燕主任出诊,运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王某,女,43岁,2012年10月16日初诊。右侧面部疼痛2个月。现病史: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每次发作约3~5秒,呈刀割样痛,进食时加重,于外院查颅MRI无异常,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常规治疗,经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现右侧面部发作性疼痛,说话时易诱发,时长约3~5秒,其余神经系统查体均无异常。纳少,二便可,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涩。西医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风。此证属气滞血瘀、壅闭经络。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法。取穴:患侧太阳、丝竹空、攒竹、鱼腰、印堂,人中-下关排刺,承浆-颊车排刺,外加合谷、足三里、太溪、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患侧太阳穴采用3寸毫针往颧髎方向透刺,其余诸穴采用常规手法进针,使之得气,留针30 min。每日1次,14天为  相似文献   

16.
女,34岁,因左面部跳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个月于2003年9月来诊。此前曾去过多家医院医治。在某省级医院神经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神经性面部肌肉痉挛。经服西药卡马西平100mg,日2次,疼痛勉强能忍受,但一经停药即疼痛难忍。来诊述,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上症,现左面部、下颌及上  相似文献   

17.
正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超过24h,呃声或高或低,可自行停顿30~60min后复起的一种病症,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歇,昼夜不停。赵某,男,48岁,本院职工。2018年1月31日初诊。患者诉昨日下午出现呃逆不止,影响睡眠、活动,其间偶有短暂停歇,胸膈部后背部肌肉疼痛,正值感冒。平日怕冷,脘腹稍胀,食少,疲倦,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软。诊断:呃逆(脾胃虚寒),予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小宁 《江苏中医药》2003,24(12):35-36
清泻心火为中医临床常见治法之一 ,主要用于心火炽盛、心火上炎所致的病症 ,作者在临床中用此法治疗耳、鼻、喉、口腔诸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耳鸣杨某 ,女 ,5 6岁。初诊日期 :2 0 0 1年 10月 2 0日。两耳鸣响 5年 ,声如潮水 ,入夜尤甚 ,拒绝噪音 ,听力下降 ,伴失眠心烦 ,两眼干涩 ,口干思饮 ,腰酸膝软 ,小便黄 ,大便干。检查 :两耳鼓膜完整 ;听力检查 :两耳呈混合性耳聋 ,左耳听力下降 4 7dB ,右耳听力下降5 5dB ;耳鸣测定 :双耳 4KHz× 35dB。舌质红 ,脉弦数。证属心火内炽 ,肾水暗怯 ,坎离不交。治拟泻南填北 ,降…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头痛,久治不愈,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文报道临床治疗的3则验案,以供参考.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7岁.头痛2年余.2011年9月15日首诊,头痛经多方治疗无效,头部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每逢情绪激动或焦虑烦心时则犯,全头或偏左侧痛,有胀感,以后脑及巅顶部明显,痛甚则呕恶,伴入夜吐涎沫或晨起咯痰,畏寒喜温,月经后错1个月方至,经血暗,舌偏淡暗苔薄,脉濡弱而涩.  相似文献   

20.
胃胀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脘痞”。若将其单列为一种病证,当是中医教材“痞满”一节中的“心下痞”。胃胀病证首见于《灵枢·胀论》,临床常以胃脘痞胀与疼痛并见,且往往以胀满为主,常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表浅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相关疾病。现详载导师采用甘凉养阴法治愈胃胀验案1则,进行理法方药的深入探析,指出医家易犯之诊疗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