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获取不同区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第一周的摆位误差,分析不同部位食管癌摆位误差的区别。方法将43例食管癌患者按照原发病灶的位置分为A组(颈段及胸上段)和B组(胸中段及胸下段),对A组病例放射治疗时利用颈肩膜固定,对B组病例利用体膜固定。应用直线加速器机载k V-CBCT在放射治疗第一周进行每天1次扫描,采集的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轴)、前后(Y轴)、头足(Z轴)三个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结果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组(0.39±0.20)cm、(0.27±0.14)cm、(0.34±0.19)cm;B组(0.44±0.25)cm、(0.31±0.25)cm、(0.49±0.17)cm。三个方向上的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分别为:A组5.11 mm、4.36 mm、5.72 mm;B组6.79 mm、5.76 mm、7.38 mm。A组患者在X轴、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B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Y轴方向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载k V-CBCT可用于评估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值,利用该摆位误差值可估算PTV的外扩边界。颈肩膜固定的准确性要优于体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千伏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确定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的大小。方法:2019年1—12月在我院全程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63例肺癌患者,将首次及之后每周放疗前CBCT扫描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 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和背腹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CTV外扩至PTV的边界MPTV。结果:63例患者共获得474幅CBCT图像。分析得到X左右方向的误差为(2.0570±1.5562)mm,Y头脚方向误差为(2.1709±1.6432)mm,Z背腹方向误差为(1.8291±1.3726)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MPTV在X左右、Y头脚、Z背腹方向分别为2.8612 mm,3.2930 mm,2.9881 mm。结论:应用CBCT测量和分析肺癌治疗前的摆位误差规律,并计算CTV外扩边界的大小,可以为本科外扩CTV边界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扩边界的范围。 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间我科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247例患者进行复位前后和第N(N为随机量)次治疗前后选取固定正、侧位野拍摄等距离验证片各1张,运用HW-TPSQA软件与计划系统中的照射野数字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得出摆位误差。每例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系统误差以Σ表示,摆位随机误差以σ表示,放疗靶区CTV到PTV外扩边界的范围以SCTV→PTV表示,依据Van Herk等推导公式SCTV→PTV=2.5Σ+0.7σ。 结果肿瘤三维适形放疗靶区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参考数据:头颈部x、y、z方向外扩边界参数分别为1.09、0.62、2.42 mm;胸、上腹部x、y、z方向外扩边界参数分别为2.36、4.04、3.69 mm;下腹部x、y、z方向外扩边界参数分别为2.79、2.23、3.11 mm。 结论本研究为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确定和修正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降低肿瘤靶区遗漏的可能性,使得肿瘤三维精确适形放射治疗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张克波  赵博 《大医生》2023,(19):113-116
目的 分析应用锥形束CT(CBCT)减少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宫颈癌患者(32例)及子宫内膜癌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CBCT采集初次治疗及后续每周放疗的图像,与治疗计划的模拟CT图像进行比较,记录并计算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根据患者BMI的不同分为BMI≥24 kg/m2组(23例)和BMI<24 kg/m2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结果 3个方向摆位系统误差分别为0.22、0.57及0.09,MPTV分别为5.68、7.23及5.41;BMI≥24 kg/m2组患者的x、y及z轴的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BMI<24 kg/m2组(P<0.05)。结论 应用CBCT可降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进一步明确MPTV范围,提高IGRT精准度,当患者BMI≥24 kg/m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在调强放射治疗周期中的摆位误差,总结经验,引导放疗技术组的日常摆位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对患者采取俯卧位体架及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全程给予患者15次CBCT扫描,校正摆位误差,平均每周3次。与CT定位标准图像进行比较,对患者在首次进行摆位后以及摆位误差进行校正后,采集患者在首次摆位后及摆位误差校正前后患者的X,Y,Z三个线性方向摆位误的相关数据。结果:首次摆位后的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与对进行校正后患者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明显差异,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俯卧位调强放疗过程中,每周CBCT 3次,校正摆位误差,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对指导临床实放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40例术前放疗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 A 组采用传统仰卧位小真空垫固定法, B组采用俯卧位热塑体膜+有孔腹板固定法。两组病例均通过放疗前CT模拟定位、三维图像重建、靶区及正常危及器官的勾画,治疗计划采用5-7d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计算两组小肠、膀胱、股骨头的受量。治疗中拍摄验证片,与治疗前定位治疗计划系统(TPS)输出的3D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通过计算机专用软件测量摆位误差。两种固定方式的股骨头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小肠剂量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膀胱受量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摆位误差比较,B组左右及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t=2.22,P<0.05),头脚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中,俯卧位体膜+有孔腹板固定法在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及减少盆腔野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谈志成 《大医生》2023,(3):33-35
目的 研究热塑体膜与真空垫固定技术对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热塑体膜配合体位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配合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下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3 mm和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3°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化疗患者,在体位固定操作中选择热塑体膜配合固位,可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升摆位精确度,进而提升患者化疗治疗的最终疗效,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治疗后的摆位误差,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2012-01—2014-12收治的4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采取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计算患者经治疗后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在体表画线、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和真空垫4种体位固定技术中,除单纯画线组外,其他3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摆位误差。其中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最小,且无论受呼吸运动影响大小与否,均能显著降低摆位误差。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以显著减小摆位误差,提高固定精确度,保证患者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平移摆位误差,使用无动作等级(NAL)协议优化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边界。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行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68例,使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获取图像2850张,其中校正前1425张、校正后1425张,比较参考图像与XVI图像并记录位置变化,统计分析X、Y、Z三个方向的位移数据,确定整体的系统和随机误差,评估PTV边界,分析体重减轻(<5%vs≥5%)对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校正前,在X轴、Y轴和Z轴上分别有15.1%、12.0%、9.2%的患者系统误差≥3 mm,校正后分别下降至9.0%、0%、0%;校正前患者摆位边界≥5 mm的总百分比分别为4.9%、6.3%、3.8%,校正后降低至1.9%、0%、0.67%;体重减轻>5%的患者在Z轴、X轴两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有所增加,但5 mm PTV边界足够弥补摆位误差。结论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使用kV-CBCT和NAL离线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IM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0.
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个体化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乳腺癌患者40例,A组(20例)采用乳腺托架固定,B组(20例)采用真空袋、直肠癌体架和热塑体膜联合固定法固定。利用EPID拍摄患者治疗前位置验证片,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结果 B组摆位误差明显优于A组,患者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和旋转(R)误差分别为,A组:X(2.90±1.77)mm、Y(3.85±1.98)mm、Z(3.25±1.94)mm,R(1.67±1.27)°;B组:X(1.80±0.70)mm、Y(2.30±1.17)mm、Z(1.75±1.02)mm,R(0.55±0.42)°。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Y、Z三方向摆位误差>5 mm的比例分别为A组15.0%、35%、25%,B组为0、5%、0。B组PTV外放边界由A组的7.04 mm、9.09 mm、7.86 mm缩小至4.09 mm、5.42 mm和4.21 mm。结论新方法整体摆位准确性明显提高,特别是摆位误差≥5 mm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TV的外放边界进一步缩小,减少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1.
牛利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71-1573,1578
目的 探讨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放疗期间记录摆位误差,并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误差校正,记录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 摆位误差纠正后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02)mm、(0.77±0.03)mm、(0.35±0.03)mm,与摆位误差纠正前[2.27±0.21)mm、(4.18±0.28)mm、(2.59±0.1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V100、直肠V40、膀胱V40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小肠V40、结肠V40纠正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PTV1、PTV2、PTV3照射剂量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时在X、Y、Z轴方向均存在一定的摆位误差,纠正摆位误差有助于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与减少PTV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技术在测定并校正肺部恶性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过程中靶区位置误差的意义。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例肺部恶性肿瘤并接受SBRT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并配准。分别记录治疗前后靶区位置误差。根据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外放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计算PTV外扩大小。结果:治疗前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0mm、16.9mm、8.7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4±2.8)mm、(3.4±4.6)mm、(2.9±3.4)mm。在线校正并治疗后,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最大值分别为7.6mm、4.6mm、7.0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1±2.0)mm、(1.5±1.6)mm、(1.7±2.0)mm。无图像引导PTV外扩大小为左右7.96mm、头脚11.72mm、腹背9.63mm,有图像引导并在线校正PTV外扩大小为左右6.65mm、头脚4.87mm、腹背5.65mm。结论:IGRT技术可即时校正SBRT治疗前由摆位引起的靶区位置误差,并测定治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置移动,能提高治疗精度,并有助于PTV外扩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提高治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低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分别在模拟定位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以模拟定位片上射野中心为坐标,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X轴、Y轴、Z轴上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结果:两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7±1.31)mm和(1.35±1.29)mm(P>0.05)、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3±1.14)mm和(1.26±1.12)mm(P>0.05)、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17±1.54)mm和(1.47±1.32)mm(P<0.01)。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摆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腹部肿瘤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以提高其放疗精度。方法应用Syn-ergyIGRT加速器治疗24例腹部肿瘤患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24例患者共行458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7)cm、(0.08±0.13)cm、(-0.02±0.12)cm、0.76°±0.25°、-0.20°±0.27°、0.20°±0.19°。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57cm、1.09cm、0.66cm。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建议临床耙体积(CTV)外放计划耙体积(PTV)时,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外扩0.60cm、1.20cm和0.80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治疗中图像引导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7例采用瓦里安医用加速器放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放疗总剂量为42~56Gy。放疗前采用影像学检查并制定放疗方案。对比X、Y、Z三个轴的离线校位误差和在线校位误差,并计算各自的外扩界值范围。结果:Y和Z轴的在线校位精度均明显高于离线校位精度(P<0.05)。结论:图影像引导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减少靶区外扩边界距离,改进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放疗体膜固定装置的使用和改良,评价其提高摆位精度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放疗体膜的使用。方法自行研制了头手固定辅助装置,对比利时的ORFIT体膜固定装置进行改良,并通过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对64例使用常规体膜固定和改良体膜固定的患者进行摆位精度比较。结果拍摄验证片共178张,改良体膜组的摆位误差(2.5±1.1)mm,低于常规体膜组摆位误差(4.1±2.0)mm,差异显著(P=0.001)。结论放疗体膜可以提高摆位精度,改良体膜的特点明显,提高摆位精度的效果显著,同时对放疗体膜的引进和使用需规范。  相似文献   

17.
李凯琴 《妇幼护理》2023,3(18):4309-4311
目的 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放 射治疗的 11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币法将患者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采用体表标线固 定技术及个体化真空垫;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形状记忆热塑网膜固定技术及真空固定垫。分析对比两组的首次摆位误差、线性摆 位误差通过率以及 CTV-PTV 外放间距。结果 两组在 Rz 轴、Rx 轴、Ry 轴、Y 轴首次摆位误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在 Z 轴、X 轴的首次摆位误差,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 Y 轴、Z 轴、X 轴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 X 轴、Y 轴、Z 轴的 CTV-PTV 外放间距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体位固 定时使用个体化真空固定垫与记忆型热塑网状体膜进行固定,能减少首次摆位误差,提高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以及降低 CTV-PTV 外放间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IGRT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对胸上段、中段食管癌摆位误差。方法对48例接受3D-CRT或IMRT的胸部上段和中段食管癌患者,每周1次kV-CBCT扫描,连续扫描6周,共获得288组CBCT图像,头颈肩模组(24例,包括胸上段和中段各12例)和真空垫组(24例,包括胸上段和胸中段各12例),按骨性配准+手动配准,得出的3个方向左右(X)、头脚(Y)、腹背(Z)线性误差和Z轴向旋转误差(RTN)的平均摆位误差数据。结果48例患者治疗开始前的CBCT共288次,分别分析食管癌上段和中段两种不同固定方法下的摆位误差,在X、Y、Z及RTN方向,胸上段组分别为头颈肩组1.26±0.68 mm、1.43±0.67 mm、1.88±0.99 mm、1.05±0.56°,真空垫组1.31±0.59 mm、2.16±1.05 mm、1.97±1.07 mm、1.72±0.54°,X(t=-0.31,P=0.754)、Y(t=-3.08,P=0.003)、Z(t=-0.31,P=0.757)、RTN(t=-4.56,P=0.001);胸中段组分别为头颈肩组1.11±0.52 mm、1.97±0.95 mm、1.72±0.78 mm、1.14±0.58°,真空垫组1.18±0.52 mm、2.37±1.24 mm、1.91±1.53 mm、1.61±0.65°, X(t=-0.63,P=0.531)、Y(t=-1.66,P=0.101)、Z(t=-0.690,P=0.492)、RTN(t=-3.52,P=0.001)。结论食管癌两种常用的固定方式中,头颈肩模对于胸部中上部位的控制性优于真空垫,尤以Y方向明显,摆位误差小。中下段食管癌头颈肩模与真空垫两种固定方法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引导技术,探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接受放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进行分组,比较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上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与手术方式、年龄及肿瘤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 以手术方式分组,保乳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按同种手术方式,不同年龄、不同肿瘤位置进行亚组分析,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对比中,接受保乳术的老年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中年组患者(P=0.044),而其他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肿瘤部位对比中,改良根治术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右侧乳腺癌患者(P=0.008),其他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位置对Y轴摆位误差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肿瘤位置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真空袋在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实施胸部放疗的患者6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行常规固定技术放疗;B组行体位真空袋固定技术放疗;C组在真空袋固定技术基础上,在患者胸部两侧标记水平参考线。各组均拍摄正、侧位验证片,并每周拍摄验证片与初始验证片相比较。结果各组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A组X=(5.3±2.8)mm,Y=(3.8±2.3)mm,Z=(6.7±3.3)mm;B组X=(3.6±1.7)mm,Y=(3.2±1.8)mm,Z=(6.2±2.6)mm;C组Z=(3.1±1.6)mm。其中A和B组的X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Y、Z轴则无统计学意义;B和C组的Z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放疗中,应用体位真空袋固定放疗技术能使X轴误差减少,Y、Z轴无改善。在应用真空袋基础上,在患者胸部皮肤上标记水平参考线能提高精确度,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