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桂新  崔朝阳  夏曙光 《医学综述》2013,19(14):2652-265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平泉县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5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剂量每次100 mL,每日1次,持续14 d。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为每次100 mL,每日2次。观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且较大剂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在今后的治疗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丁苯酞,以及时改善其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李军 《当代医学》2021,27(33):110-1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疗效、内皮功能、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D、NO高于治疗前,E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586-589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CI患者209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4)。对照组患者给予ACI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D-二聚体(D-D)水平,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螺旋CT测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ct、FIB、NO、e NOS及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Hct、FIB、D-D水平降低(P<0.05),NO和e NOS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Hct、FIB、D-D水平降低(P<0.05),NO和e NOS水平升高(P<0.05)。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ct、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和e 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降低(P<0.05),Barthel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降低(P<0.05),Barthel指数升高(P<0.05)。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7%(85/104)、91.4%(96/1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63,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6/104)、7.6%(8/1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青年ACI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学东 《中外医疗》2016,(11):116-1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3.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丁苯酞合并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对照组用奥扎格雷治疗.结果 使用奥扎格雷钠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政坤 《当代医学》2011,17(1):137-137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3d、7d和14d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0.1g ti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21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AD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4d后NIH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21d后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21):5+7-5,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4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程生活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上有一定疗效,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小.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于24h内、3、7、14天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同时测定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间点血清VEGF及fib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在急性期VEGF及fib的浓度持续升高,至病程第7天均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但至第14天仍维持高水平;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第3、7、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天最为显著(P<0 01),而动态观察两组的fi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脑心通胶囊能促进VEGF的产生和分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均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且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脑梗死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共同病理机制可能是氧自由基反应及炎性反应,且氧自由基反应及炎性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亦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支娜 《中外医疗》2013,(24):31+33-31,33
目的探讨丁苯酞和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诊断明确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00mg,3次/d;疏血通6mL加入盐水250mL静点,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6mL加入盐水250mL静点,1次/d,以14d为1个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120例ACI病人,随机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ACI常规治疗药物(阿司匹林,奥扎格雷),丁苯酞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14 d为1个疗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分测定。结果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CSS评分又明显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arthel指数测评上,对照组指数最低,丁苯酞治疗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指数居中,联合治疗组指数最高,且对照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酞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能力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廖艳彪 《医学综述》2014,20(18):3343-3345
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明显增加脑缺血区的血量以及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等多种药理作用。丁基苯酞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该文将近年来丁基苯酞在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SFMC、D-D、VWF、GMP-140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疾病组患者在急性期血浆D-D、VWF、GMP-140的浓度及SFM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恢复期均有明显下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詹文伟 《河北医学》2012,18(3):338-34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术后随访1-3个月,治疗后疗效对比评估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两项进行评定,并对疗效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两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SS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2.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第21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7d(87.5%)及21d(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d(75%)及21d(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1d治疗组NIHSS评分(2.58±2.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5±3.23)(P〈0.05)。治疗后21d治疗组Barthel评分(79.88±17.49)显著高于对照组(66.50±25.80)(P〈0.01)。结论丁苯酞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阳性药对照的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入A组(试验组:使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和B组(对照组:使用阿根廷TRB Pharma S.A公司生产的”施捷因”注射液)。A组:GM-1注射液100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d,连续使用14天;B组:“施捷因”100m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d,连续使用14天。结果两组治疗NIHSS评分和BI指数评分组内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IHSS评分变化率(NIHSS评分治疗后减少)和BI指数变化率(BI指数治疗后增加)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国产GM-1注射液和进口同类产品疗效和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