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表达分子DC-SIGN在HIV-1感染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SIGN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Ⅱ型跨膜蛋白,它可以通过识别人HIV-1包膜糖蛋白gp120介导DC与HIV-1特异性粘附,并增强HIV-1感染力,在HIV-1水平和垂直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DC-SIGN影响HIV-1传播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探讨HIV-1感染的免疫和基因治疗,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C SIGN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树突状细胞 (DC)表面的Ⅱ型跨膜蛋白 ,它可以通过识别人HIV 1包膜糖蛋白gp12 0介导DC与HIV 1特异性粘附 ,并增强HIV 1感染力 ,在HIV 1水平和垂直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DC SIGN影响HIV 1传播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探讨HIV 1感染的免疫和基因治疗 ,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C—SIGN在树突状细胞(DC)传播HIV-1中的作用。方法用M嗜性或T嗜性HIV-1原代分离株分别刺激未成熟DC(immature DC,iDC))和成熟DC(mature DC,mDC),数量与DC相同的CD4^T细胞作为对照组,与活化的CD4^+T细胞共培养,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第4、7、10、14天共培养上清中p24抗原,观察Dc在传播HIV-1的作用。预先加入抗DC—SIGNMcAb和,或抗ICAM-3McAb,观察抗DC-SIGNMcAb和抗ICAM-3McAb对DC传播HIV-1作用的影响。结果用M嗜性HIV-1刺激的iDC以及用M和T嗜性HIV-1刺激的mDC的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加入抗DC.SIGNMcAb后,共培养上清p24抗原明显降低;加入抗ICAM-3McAb后上清中p24抗原并不减少。用T嗜性HIV-1刺激的iDC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不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C具有传播M嗜性HIV-1的作用,但不具有传播T嗜性HIV-1的作用;mDC既能将M嗜性也能将T嗜性HIV-1传播给CD4^T细胞。抗DC-SIGN McAb能够抑制DC传播HIV-1的作用,提示DC-SIGN在DC向T细胞播散HIV-1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 ( DC)对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 i DC)在体内广泛分布 ,特别是病原体容易侵入的部位。i DC通过胞饮及吞噬的机制摄取周围的抗原 ,并在适当的炎症信号刺激下 ,逐渐成熟 ,细胞表面上调表达 MHC分子及淋巴细胞辅助刺激分子 ,并向淋巴组织迁移。i DC在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下完成抗原的摄取、加工、呈递及成熟、迁移及辅助刺激分子的表达 ,最终有效的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 ,使机体快速产生并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 ,最终消灭病原体。而最近的研究却发现 DC能够被 HIV-1利用并协助其进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HIV-1 假病毒;通过HIV-1 假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al dendritic cell,iDC)实验探讨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携带EGFP 基因的HIV-1 假病毒,通过RT-PCR 扩增HIV-1 假病毒中的EGFP 基因;HIV-1 假病毒感染iDC,对HIV-1假病毒感染iDC 后的基因组整合和转录水平进行检测,观察被感染iDC 中EGFP 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HIV-1 假病毒通过RT-PCR 结果显示扩增得到EGFP 基因;HIV-1 假病毒感染iDC 后,在基因组整合和转录水平检测中都扩增得到了EGFP 基因,荧光显微镜观察被HIV-1 假病毒感染的iDC,观察到iDC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EGFP 基因的HIV-1 假病毒;HIV-1 假病毒可以感染iDC,并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iDC 基因组中,并经过转录和翻译使iDC 表达EGFP。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而得名。部分亚型DC分布在粘膜上皮,胞吞能力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在抗HIV-1感染免疫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不仅是已知惟一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而且也是已知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对抗原的提呈能力远大于巨噬细胞。经抗原刺激的DC回输到体内后,能够迁移到淋巴结,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同时激活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分裂,产生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这些细胞因子和特异性CTL能够有效地促进或直接杀伤表达该抗原的细胞。基于这个原理,利用HIV-1抗原刺激DC所诱导的免疫对HIV-1感染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和DC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案也已成为治疗AIDS的较好方法之一。本文中将对近年来DC在抗HIV-1感染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免疫缺陷病毒 1(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HIV 1)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 drome,ARDS)的主要病原。HIV 1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血源性传播及母婴传播[1] 。HIV 1感染传播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研究表明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在HIV 1感染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DC的这种介导作用与其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 (dendriticcell specificICAM 3grabbingnon integrin,DC SIGN)相关[2 4] 。此外 ,一种由内皮细胞产生的DC SIGN相关同源物 (DC SIGNrelated,DC SIGNR)也具…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荷兰的科学家报道 ,他们在树突状细胞表面发现一个HIV 1受体—DC SIGN ,这一发现使人们对HIV 1感染淋巴细胞之前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HIV 1首先侵入人体的粘膜 ,然后由DC SIGN引向淋巴细胞 ,达到该病毒的靶位。荷兰科学家首先分离出了DC SIGN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44KD的蛋白质 ,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ICAM 3结合 ,DC SIGN具有树突状细胞特异性 ,能够介导树突状细胞与幼稚T细胞之间的结合。荷兰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合证明DC SIGN的氨基酸序列与C型植物血凝素相同 ,后者能与HIV 1…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与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是骨髓来源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可引起T细胞活化和耐受从而启动和抑制免疫反应。DC居留在所有组织和器官,在活化后可移动到周围淋巴器官,呈递抗原至T区的T细胞。由于DC在T细胞活化中的中心作用,在治疗学上利用DC对免疫系统递送阳性和阴性信号引发广泛兴趣。不同成熟阶段的DC,与趋化因子之间相互作用。该综述主要描述DC与趋化因子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实体肿瘤内树突状细胞浸润的数量与患者预后有关,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肿瘤局部树突状细胞的浸润较低。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导免疫耐受 ,在免疫反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研究证实免疫机制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而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并激活T细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与肾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树突状细胞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由粘附分子选择素介导进入炎症组织 ,激活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亦能诱导免疫耐受。研究表明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而树突状细胞在其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是启动免疫反应的最重要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启动机体免疫反应并决定免疫应答方向的功能。不同分化状态、不同亚型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不同方向的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表面还存在与免疫耐受有关的抗原受体如:C型外源凝集素、整合素及Fc受体。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 (DC)是强有力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它能激活初始T细胞 (naiveTcells) ,调节Th1/Th2反应 ,参与免疫应答。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存在免疫异常。DC作为AP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哮喘发病 ,本文将对近年来DC与哮喘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强有力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它能激活初始T细胞(raive T cells),调节Th1/Th2反应,参与免疫应答。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存在免疫异常。DC作为AP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哮喘发病,本文将对近年来DC与哮喘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抗病毒免疫中,有效而强大的T细胞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的关键,病毒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常常是由于效应和记忆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所致.而多数情况下,T细胞活化需要至少双信号刺激,有效的第二刺激信号,即非抗原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是决定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进入增殖、分化过程成为效应细胞,还是进入无应答状态或凋亡状态的关键[1].介导第二刺激信号的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根据其所传导的信号不同,可将这些受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介导激活信号的受体,如CD28、4-1BB、CD40、OX40、CD27、ICOS (inducible costimulator);另一类是介导抑制信号的受体,已发现的主要有3种,包括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molecule-4)、PD-1(programmed death-1)和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2].这些受体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或称CD28/B7超家族),其中的几个负调控受体分子因与艾滋病病程相关而在近年来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HIV耐药株的出现导致了HIV治疗的失败,其传播流行使艾滋病进一步蔓延。本文对HIV耐药株的发生机制以及其传播流行方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杀伤T细胞(NKT)是一类具有NK受体和T细胞受体且显示NK细胞和T细胞两方面性质的淋巴细胞。由于其表型功能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有所不同,NKT细胞可以识别由CD1d提呈的特异糖脂分子并具有迅速分泌大量细胞因子, 参与机体先天性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在调节机体Th1 /Th2免疫网络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NKT细胞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HIV 1)靶细胞之一, 在AIDS患者体内选择性减少。本文拟从NKT细胞分类、分布、表型特征及与HIV 1作用机制和治疗前景进行综述。1 NKT细胞分类及分布1987…  相似文献   

20.
HIV耐药株的出现导致了HIV治疗的失败,其传播流行使艾滋病进一步蔓延。本文对HIV耐药株的发生机制以及其传播流行方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