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型肝癌的肝内HBVDNA整合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
应用~(32)P标记的3.2kb克隆HBVDNA探针对36例原发型肝癌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作HBVDNA斑点杂交,结果:血清、肝癌组织、癌近邻肝组织和癌远邻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6%、91%88%和80%,皆高于国内外一些同类研究,说明其HBV感染率比一般认为的还要常见,尽管肝内良恶组织的HBV DNA阳性率未见显著差别。此外,尚对HBV6项血清标记作了检测,结果HBsAg和PHSA·Re的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83%和75%,说明多数病例的HBV感染仍然处于病毒活动复制阶段。由于血清HBsAb阳性者,肝内HBV DNA全阳性,提示HCC阶段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清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原发型肝癌的HBV感染及肝内的HBV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2的组织分布情况,以推测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2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方法应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中的核酸数据库、EST数据库、Unigen数据库和相应软件分析。结果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2定位于7q12.1,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广泛表达于许多正常组织如前列腺、脂肪、耳等,但在胃癌、子宫瘤、宫颈癌、皮肤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而在相应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结论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2编码的抗原可能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原发型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2例曾行彩超检查并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肝脏肿块中,超声诊断为恶性肿块40例,良性肿块2例.超声对肝脏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原发型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快速构建混合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方法 从混合人原发型肝癌组织分离总RNA,以含有sfiIB酶切位点的oligo(dT)引物合成第1链cDNA,以含sfiIA酶切位点的SMART寡核苷酸为引物经LD-PCR扩增双链cDNA,双链cDNA经sfiI(IA & IB)酶切,以CHROMA SPIN-400柱分级分离cDNA,收集符合需要的cDNA片段并纯化,随后将之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成噬菌体cDNA文库.结果 经检测共获得3.96×106个重组子,重组率>93%,文库经扩增后滴度为3.92×109 pfu/ml.结论 用SMART方法构建的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质量较高,为以后筛选获取原发型肝癌特异抗原基因或其他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4的组织分布情况,以推测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4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方法应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中的核酸数据库、EST数据库、Unigen数据库、Source资源和相应软件分析。结果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4定位于16p21.2,广泛表达于许多肿瘤组织,特别是在乳腺癌、脂肪肉瘤、转移性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明显高表达,而在皮肤、子宫颈、胃等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结论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4编码的抗原可能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DNA分子杂交技术,使用~(32)P探针检测92例肝癌病人血清、92例对照病人血清及4例肝癌病人肝组织中的HBVDNA,从分子水平来探讨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肝癌病人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3.91%,对照病人血清仅4.35%,两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4例肝组织中HBVDNA检出1例.HBVDNA在肝癌病人血清和肝组织中检出,证明HBVDNA已整合于病人肝细胞中,HBV感染作为肝癌病因之一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9.
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抗原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以SEREX方法从cDNA文库中筛选肝癌抗原基因.方法 采用确诊的原发型肝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癌组织构建cDNA文库,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进行蓝白筛选以确定文库的重组率.以肝癌患者的血清,采用血清学方法筛选所构建的cDNA文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混合原发型肝癌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为7.42X106pfu/mL,含3.96×106个重组子,重组率为93%,扩增文库滴度为3.92×109pfu/mL,cDNA插入片段大小在0.5~3.0 kb之间.文库经3轮血清学筛选共获得31个阳性克隆,分别代表了24个独立的cDNA插入片段(抗原基因).其中17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另外7个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的部分同源,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表达文库,有利于以cDNA文库为基础的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 应用SEREX技术初步筛选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共得到17个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可能为原发型肝癌的免疫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原发型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8例中晚期原发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动脉化疗栓塞组(动脉组)30例和全身静脉化疗组(静脉组)28例,两组所用的化疗药物相同。结果动脉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生存率均优于静脉组(P<0.001,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动脉组肝痛及发热均明显高于静脉组(P均<0.001),动脉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ALT升高与静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癌和癌旁组织中HCV—RNA及其负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采用ELISA法,对肝癌患者的血清检测HCV—Ab,用Nested-PCR法对患者的血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HCV-RNA和HCV-RNA负链,探讨肝细胞癌中是否存在HCV-RNA及其复制状态。对照组血清检测HCV-Ab、HCV-RNA1/17阳性。肝癌组16/31 HCV-RNA阳性;癌旁组织15例测到HCV-RNA负链,癌组织只有6例测到负链。结论:血清中抗HCV检测不能完全反映肝内是否曾有HCV感染情况。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能检出HCV-RNA,说明肝癌组织中感染着丙型肝炎病毒。肝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CV-RNA负链,说明HCV-RNA能在肝组织内不断地自我复制。  相似文献   

12.
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多种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广西肝癌高发区健康人群及肝癌患者 HBV、 HCV、 HEV、 HGV感染状况及其与肝癌的关系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 HBs Ag、抗 - HCV、抗 - HEV、抗 - HGV,用 RT- PCR方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 HGV- RNA;用成组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分析 HBV、 HCV、 HEV及 HG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HBV、 HCV、 HEV、HGV相应的肝炎病毒感染率 ,健康人群分别为 17.8% (5 1/ 2 87)、 7.3% (2 1/ 2 87)、 6 .6 % (19/ 2 87)和 5 .9% (17/ 2 87) ;肝癌患者分别为 77.8% (2 8/ 36 )、 19.4% (7/ 36 )、 8.3% (3/ 36 )、 13.9% (4/ 36 ) ,HGV- RNA检出率为 13.9% (5 / 36 )。肝癌患者 HBV、HCV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 (P <0 .0 5 ) ;研究对象 HBV、HCV、HGV感染率高于广西及国内其他地方的自然人群 ;HBV、HCV、HGV、HEV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性 (OR)分别为 :11.5 2 ,3.38,2 .2 6和 0 .85。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地区HBV、 HCV、 HGV流行较严重 ,再次证实 HBV感染是肝癌重要危险因素 ,其次是 HCV,不能排除 HGV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关 ,HEV感染与肝癌发生无关 ,肝炎病毒感染是广西肝癌高发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S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别对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中11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S基因PCR扩增克隆.测序并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基因变异活跃位点,再对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对照组中1例未能扩增出前S/S基因,仅能扩增出S基因,其它样本均扩增出前S/S基因片段.所有HBV株均为B或C基因型和adrq 或adw2血清型.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包膜蛋白抗体结合区点突变发生率较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4例发生HBV前S区删除变异,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0/1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前S/S区点突变可能与肝癌发生没有相关性,而前S区删除变异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联系,应当对HBV感染者进行前S区基因变异监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扶绥等地10多年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系列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肝癌高低发区HBsAg对比调查,凡采用灵敏性较差的检测方法,往往有不平行关系;若采用灵敏性高的RIA法,无论成人或儿童都表现出明显的平行关系.(2)反复、多次肝癌户与非肝癌户家庭成员的HBsAg检测及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都一致证明乙型肝炎与肝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最高的OR值达21倍,前瞻性研究最高的RR为44.03倍.(3)两次前瞻性研究结合HBV感染,黄曲霉毒素的调查分析;认为扶绥县肝癌高发,HBV感染是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明显的表示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和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病病变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HCV感染在肝癌发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201例病变肝组织中丙肝病毒核心区抗原(Hepatitis C Core Antigen,HC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析各种肝脏病变中HCV的感染状况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HCC和85例慢性现中的HCV感染率分别是44.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as基因家族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病组织中ras基因蛋白p21及ras家族基因N-ras,H-ras和Ki-ras。结果:肝癌与癌旁肝病组织中ras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0%(36/40)和82.3%(28/34),相对正常组织中ras基因阳性率为33.3%(2/6),癌与癌旁肝病组织中ras基因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肝癌、癌旁肝病组织与相对正常肝组织中ras基因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且原位杂交方法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原位杂交检测的ras基因家族成员之间亦无显著差异,但ras表达强度与癌分化程度有关,呈抛物型特点。结论:ras基因的表达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肝癌形态学发生中的分子改变,癌变过程癌细胞合成增加,但在癌分化降低时,活跃增殖的癌细胞中ras合成反而受抑,免疫组化法较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as基因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7.
广西肝癌组织中P^53蛋白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广西29例人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P^53蛋白、HBaAs和HBxAg。44.8%肝癌病例为P^53蛋白阳性,其癌内及癌P^53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27.6%和28.6%。21%的肝癌及及85.7%的癌旁肝组织中可见到HBsAg。  相似文献   

18.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三期螺旋CT检查肝细胞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患者59个肝细胞癌进行三期螺旋CT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肝细胞癌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52个(88%),45个(76)和44(75%)。12个病灶仅显示在动脉期,1个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2个病灶仅显示在延迟期。结论: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最多,然而,有些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或.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显示病灶,三期螺旋CT的采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