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三方调解在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以及缓和医患双方矛盾等方面具有公信力较高及专业性较强的优势,已逐步成为医疗糾纷处理的主渠道。本文主要通过构建“患方一医调委一医方”动态博弈模型,探究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条件下,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的博弈策略选择,从而论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作用,为第三方调解破解医疗纠纷难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5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某市近三年来205例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探讨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医患纠纷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方法查阅资料,对2012—2014年期间医调委介入处理的205例医疗纠纷过程和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纠纷调解例数分别为29例、40例和197例;205例纠纷中,调解成功197例,失败6例;成功案例调解时间均在7天以内。结论第三方调解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新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但其职能和体系设置还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16,(3):57-59
近年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作为非诉讼调解机制在国内多地推行实践,对医患纠纷的调解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实施情况和特点,提出了实施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的思考与对策,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医疗纠纷处置的实践和探索,更有效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医疗纠纷相对于其它民事纠纷,具有专业性强、情绪对立面大、易引发群体事件等特点,所以目前国家正力推在各地开展专业化第三方人民调解途径以解决医疗纠纷。该调解不单强调第三方调解的居中地位,更强调以医学、法律知识确保真正的中立地位,通过"情、理、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妥善解决医患纠纷、修复患方创伤心灵、增进医患和谐互信",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安宁。因此,如何在纠纷处置中准确评估把握事件动态?如何对过错与否准确定性定责?如何对医患双方在情感、医学法律专业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引导?在医疗纠纷的处置中显得非常重要。以下通过一起医患纠纷的调解经过,探讨医患纠纷调解中医疗法律背景专业的运用技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服务的行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经费困境。方法:文献法、电话访谈法。结果:政府购买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服务比财政拨款是更佳方式。结论:政府购买的具体行为模式:政府出资、定向购买、契约管理、评估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统计分析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案例,为在医院、患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方中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南京市某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的801份医患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医院、患者、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访谈.结果 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高达98.63%,影响患者获赔额高低的主要因素为医方态度、患者现状和有无医学鉴定.结论 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较为认可,促进了医患和谐,但调解工作仍存在困难,建议法律赋予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一定的调查权和鉴定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患双方对第三方调解的认知情况,从医方和患方的视角探究第三方调解的劣势,提出促进第三方调解进一步发展措施。方法对重庆市12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医方、患方对第三方调解的清楚率分别为83.22%、55.21%。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P0.001)、工作年限(P=0.001)、职称(P=0.005)、是否遭遇过医疗纠纷(P=0.01)的医务人员之间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P=0.041)、是否遭遇过医疗纠纷(P=0.022)的患者之间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患双方认为第三方调解最大的劣势是调解有和稀泥现象,有失公正,缺乏权威性。结论医务人员对第三方调解有较高的认知度,有利于第三方调解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重庆市第三方调解仍然需要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方法及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以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为政策法规支撑,在设区市依托卫生、司法行政部门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引入医疗纠纷处理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阐述其组织设定、运行和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优势,其中立、专业、低成本性,尤其是其重在预防,掌握了医疗纠纷化解的主动权,能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论医疗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调解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意义,认为调解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我国运用调解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重构医疗纠纷调解解决机制是提高调解方式利用率的必然要求,要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与民间力量发展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增强调解协议的强制力,规范调解行为,形成"民间、行政、司法"调解相结合、行为规范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医疗纠纷处理中第三方调解机构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缓和医患矛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医疗责任保险在我国已推行10余年,但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处理医疗纠纷不仅需要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还需要中立与独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以负责对理赔有争议的纠纷进行审核裁决.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宁波市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尝试通过中立和权威的医患之外的第三方,即各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来公正解决医疗纠纷.主要做法是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保险理赔两大机制.宁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解决.应研究现行理赔法律依据;适度提高医疗损害赔偿的标准;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明确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正性强、可信度大、成功率高,加之程序少、省时间、赔偿快,现已得到医患双方的普遍认可。文章介绍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的特点及成效,提出完善第三方调解的建议: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加强调解队伍能力和素质建设,不断增强医患双方的认可度;强化监督机制,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积极推动司法认可,赋予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院内猝死所致纠纷进行回顾分析,以进一步预防、控制院内猝死所致医疗纠纷。方法收集27例院内猝死所致的医疗纠纷病例,对这些病例的死亡原因、纠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所致纠纷占医疗纠纷数的近50%,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猝死发生纠纷占据总纠纷例数的近70%。近90%的纠纷通过第三方调解方式得以解决。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预测识别心脏骤停高危患者,建立重点患者监测机制,能有效减少院内猝死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医患纠纷调处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积极探索调处纠纷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现行医患纠纷调处模式,指出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应该成为调处医患纠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现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方法在HIS环境下,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嵌入临床业务流程,建立前端自动审定、后台质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结果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提高了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减轻了药事监管和医务管理等部门工作量,便于质控监督。结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促进医院合理、安全、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对提升医院临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是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的现象,容易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费不合理以及医疗纠纷等。本文提出通过信息披露、第三方介入、激励机制建设、声誉机制建设、论理与道德约束等措施,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三方角度看医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患纠纷的原因、性质、行为.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法对第三方参与医患纠纷处理者进行访谈,现场做笔记,写出书面材料,并结合调解评议材料,运用类属分析法整理分析.结果 归纳出6个主题,即医务人员的人文医学职业技能欠缺,不能正确认识不良医疗事件对病人造成伤害,医患纠纷的发生是患者安全系统功能紊的表现,部分医务人员技术差,医患沟通告知不当,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结论 医患纠纷发生与医务人员的人文医学职业技能欠缺、医患者安全系统功能紊、医务人员技术差及沟通告知不当有直接关系.正确认识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对病人造成伤害是预防纠纷的手段,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医疗纠纷宁波解法的利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医疗纠纷现行解决途径的困境分析,介绍浙江宁波温州引入中立第三方调解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实践,指出其对维护医疗卫生工作秩序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思考其损害患方利益的可能性,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医疗纠纷处置的方式,更有效解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