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中显效56例(70%);有效24例(3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50例中显效30例(60%);有效16例(32%);无效4例(8%);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梁钢 《广西中医药》2006,29(3):15-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洛哌丁胺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总有效率60.9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金双歧治疗,2组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治疗组复发率为12.6%,对照组复发率为43.8%,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8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7.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方法:380例急性水样腹泻患儿,按随机编号分为两组各190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对照组采用ORS及思密达口服.结果:共有357例完成本试验.治疗组中治愈172例,显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治愈132例,显效8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75.3%;治疗组治愈率为90.5%,对照组为6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配合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服,2次/d,适量配合部分西药。结果:2个疗程后评价,显效率73.7%,总有效率达97%。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金雁 《山西中医》2008,24(6):13-14
目的:探讨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内服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对照组内服双歧杆菌,疗程均为5周.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95%CI=82.9%~98.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95%CI=61.6%~86.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22 8,P=0.009 1),有显著差异.结论:以内服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优于双歧杆菌,其收益为OR=0.2(95%CI=0.05~0.77),NNT=6(95%CI=3.1~25.0).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红 《山西中医》2005,21(1):13-14
目的 :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 (IBS)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0 3例用四逆散加味治疗 ,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对照组 4 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 6 3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 92 .2 % ;对照组临床治愈 7例 ,显效 8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为 6 7.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各项均有统计意义 (P <0 .0 5 )。结论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确切 ,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中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间收治的 80 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证的 IBS–D 患者,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IBS 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的症状评分、IBS–SS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IBS–S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IBS–D 脾虚湿盛证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民 《陕西中医》2008,29(1):53-5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脾肾阳虚,食滞肠胃及肝气乘脾三型,在参苓白术散基本方基础上分别加减用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提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缓解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64例,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1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安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采用肠安方加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治愈17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结论:肠安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6):671-672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法应用于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中医证型均为脾肾阳虚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中医症候总积分、腹胀、腹痛及腹泻频率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法应用于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使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就诊被诊断为脾虚湿盛证肠易激综合征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中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HAMA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后,试验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是60.00%,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能够提高远期疗效,降低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盛型4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治愈67例,占63.2%;好转34例,占32.1%;无效5例,占4.7%;总有效率占95.3%。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各26例,对照组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外用复方樟脑乳膏,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协鸣 《新中医》2016,48(12):44-4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脾虚湿盛型A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AAD,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小儿秋季腹泻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予口服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8%。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运用黄连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腹痛和腹泻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下降( P<0.05);治疗组腹痛和腹泻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