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何为辨病辨证?整体与局部到底有什么关系?又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以中医外科临证思维指导治疗,现就此作一论述。1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而后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经过长期临证经验的总结,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具有独立性和明显特点的学科,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医外科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日益显出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五、中成药的使用原则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 1.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用药形式,中医治疗疾病一贯主张先议病、后议药。议病即辨证,议药即论治。  相似文献   

4.
五、中成药的使用原则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 1.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用药形式,中医治疗疾病一贯主张先议病、后议药。议病即辨证,议药即论治。  相似文献   

5.
现代难治病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正 《江苏中医药》2002,23(2):9-11
举例探讨了应用中医药理论对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辨证施治思维方式指导辨病施治,治疗目前西医药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或疗效不够芈疾病的经验,表明了中医药学在现代难治病的防治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关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胜导师:陆德铭(200032)关键词中医外科,辨症,辨病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和治疗产生于人体体表的一系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历代不断的总结和整理,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  相似文献   

7.
解英  何冰 《中医教育》2011,30(1):44-45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之一,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指导下针对儿童疾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诊断,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学科,又是具有独特临床特点的一门专业学科。但是中医儿科教学  相似文献   

8.
加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疾病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施方用药;有利于学生在临证时实施“治未病”.因此,在本科临床实习中,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临证思维、指导学习中医经典、注重引导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三方面,来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张磊教授学术思想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伟 《河南中医》2010,30(2):133-134
张老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基础为精确的辨证施治,而辨证施治的核心在于审证求机;按照中医思维,动态辨证,是中医临床不变的法则;只有运用中医药理论去指导用药,配伍组方,才是临床取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司揣内外包含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原理,体现了诊断疾病的全过程.临床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可以把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从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两方面指导临床诊病,辨证用药,为中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医学体系中,治疗疾病主要运用“辨证施治”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而且,中医认为,对疾病治疗的恰当与否、治疗效果之好与坏,与辨证施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体会出“辨证施治”是中医临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通过临床实习,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中医治疗疾病,一般地,只要辨证正确、治疗恰当,往往就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中医理论体系及其辨证施治法则,在指导临床实践上确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中医辨证施治规律的实际运用1.伤寒(以桂枝汤证及小柴胡汤证为例):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中医药抗病毒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三个必须"的基本取向和总体思路:中医药抗病毒实践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统领,全面保持中医药的科学内核;中医药抗病毒临床必须建立"证病结合"诊疗体系,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必须合理引入现代生物科学,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在长期开展中医药抗病毒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以"证毒协辨,证病双应,药药协同,复方创新"为核心的"证毒协辨"理论。该创新理论既以中医辨证为主,坚持中医的主体地位,又注重将现代医学的辨病毒结合进来,辨证与辨病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在详细论述创新理论内涵的同时,阐明了该理论的应用路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寒的药物具有消炎、抑菌的功效.时下,中医受到西医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忽视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以西医的思想指导临床应用中药.有些医生每遇感染性疾病就以银翘、黄连解毒、清开灵、双黄连等为治,结果不少未能如意.此一现状当为同道重视.中医精髓在于辨证施治,施治不辨证就如无的放矢,何以取效?笔者于临床严格按照辨证结果进行治疗,恰当地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一些虚寒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证"概念的争论,源于对"辨证论治"的认识不清.此种认识不清,主要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出现的"特色"论,给人一种满足感,影响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辨证沦治不是理论.在辨和论两方面,中西医并无不同,都是运用理论、处理所得信息.中西医诊断,都有辨病.中医关于病的概念,在外感方面只有类概念.这种概念不足据以施治.中医制法立方的依据是"证",辨不出证,就无法施治.西医临床思维,也离不开类概念.但西医的理想诊断,首先是病因确切.施治得当,是消灭病因.病因不明,治疗就是盲目的.中医辨出之"证",不必或没有病因要素.中医施治,主要不针对病因,而是针对病证.辨证沦治是运用中医理论,靠四诊所得信息做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其核心步骤或最终目的是辨出"证","证"是中医具体施治之对象.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为中医外科名方,主治阳虚寒凝证;五皮饮主治脾湿皮水证。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慢性丹毒、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特发性水肿疾病,其关键是抓住下肢阳虚寒凝的基本病机,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卢依平  赵璐 《光明中医》2009,24(8):1428-1429
"辨病-辨证-辨体质"是符合现代临床实践的、能够代表现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证特点的诊疗模式,在糖尿病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辨病指首先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全面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及严重程度的评估;辨证施治则是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的多层次、多靶点干预作用;辨体质用以指导中老年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者的辨治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此以病统证,病证结合,辨证辨质,谨守病机,能够加强耱尿病的诊疗规范化,提高诊治效率,使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刘平 《中医杂志》2012,53(8):631-634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了坚持中医自身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病-证(方)-效结合”及“临床-药理-病理”综合研究设计等中医学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施治,中西医药理作用的靶点和优势不同.中医药通过辨证分型,因人施治,逆转糖尿病人的病理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达标.虚、瘀、痰是老年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理,补虚化痰、活血化瘀是一贯穿始终的治疗法则.老年糖尿病人临床证状繁多,身心俱病,中医药辨证施治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老年糖尿病人的体质特征,用药宜轻,性味宜平和.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产生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高表达与多药耐药发生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临证时又可根据疾病病机特点,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辨病组方遣药。因而,开展中医证候类型、临床疗效与MRP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是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提高临床疗效的理论基础,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