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沛敏  刘琳娜 《新中医》2023,55(24):80-8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肾脏病(CKD) G5D 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伴甲状旁腺切除 术(PTX) 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透析 龄、原发病、开始透析年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 升高至行PTX 治疗的间隔时间) 及实验室指标[术 前和术后1 个月血红蛋白(Hb)、iPTH、血钙(Ca)、血磷(P)]。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及开始透析 年龄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阳亏虚证患者年龄大于脾阳虚衰证及湿热蕴结证患 者,肝肾阴虚证患者年龄大于湿热蕴结证患者,肝肾阴虚证及肾阳亏虚证患者开始透析年龄均大于湿热蕴结证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及iPTH 升高至行PTX 治疗的间隔时间、透析 龄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肾小球肾炎、肾性贫血及其他基础疾病在不同中医 证型患者中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b、iPTH 水平整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证患者Hb 水平低于脾阳虚衰证患者,湿热蕴结证与肾阳亏 虚证患者iPTH 水平均高于脾阳虚衰证和肝肾阴虚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 P 及血Ca 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b 水平整体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证患者Hb 水平低于脾阳虚衰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P、血Ca、iPTH 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MHD 伴PTX 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以脾阳虚衰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开始透析年龄、术前及术 后1 个月Hb、iPTH 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李嵩岩  李良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2000-2002
目的 观察器质性心脏病后室性早搏患者不同一般情况、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情况.方法 对器质性心脏病后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证型患者心率变异性差异,判断临床预后.结果 204例器质性心脏病后室性早搏患者不同性别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阻滞证型与阴虚火旺证型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气不足证型与瘀血内阻证型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痰湿阻滞证型、阴虚火旺证型与心气不足证型、瘀血内阻证型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阳不振证型与以上4种证型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后室性早搏患者年龄越大,心率变异性数值越低,预后越差;5种中医证型中心气不足证型和瘀血内阻证型总体心率变异性数值最高,预后相对较好,心阳不振证型总体心率变异性数值最低,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何小莲  余修龄  张瑾 《中医药研究》2014,(3):308-308,333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女性冠心病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按研究标准纳入97例女性冠心病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纳入85例年龄层次相当的有室性早搏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以上两组均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HRT的初始值(TO)水平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标实证组与本虚证组T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组高于本虚组;三支病变组的TO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间T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结论 TO、TS 水平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②TO、TS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血栓前期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9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且按病例纳入标准观察患者的四诊资料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指标填人证型调查表,并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证型的归纳和确定,进而将调查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的发病率为32.14%,其中以气虚血瘀证为主;气虚血瘀证PT指标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以及气滞血瘀证DD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指标,且分别与湿热内蕴证、积瘀化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ESR指标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指标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气虚血瘀证骨折患者是发生血栓前状态的主要证型,同时有转化成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故对该型骨折患者应该重点检测.  相似文献   

6.
黄姿英  何攀  姚梦  刘岩 《新中医》2023,55(12):91-9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 原降解产物(β-CTX) 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差异。方法:将72 例PMOP 患者纳入PMOP 组,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3 个证型,另选择年龄段、 绝经年限与体质量同PMOP 组相近的70 例绝经期非骨质疏松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 PINP、β-CTX、25-(OH) VD 水平,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MOP 组血清 PINP、β-CT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VD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 PMOP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 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均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与脾 肾阳虚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25-(OH)VD 水平总体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P<0.05)。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OP 患者血清PINP、β-CTX 呈高表达,血清25-(OH)VD 呈低表达。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中,气 滞血瘀型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PINP 表达水平均低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而血清β-CTX、25-(OH)VD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型、虚实辨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为小儿肺炎的35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证型、虚实辨证和WBC、hs-CRP及MP-IgM的分布规律。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358例患儿中,风寒闭肺证7例(2.0%),风热闭肺证100例(27.9%),寒热错杂证66例(18.4%),痰热闭肺证183例(51.1%),毒热闭肺证0例(0%),阴虚肺热证0例(0%),肺脾气虚证2例(0.6%),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辨证分布规律:358例患儿中,实证356例(99.4%),虚证2例(0.6%),虚实夹杂证0例(0%),各虚实辨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因素分布规律:小儿肺炎不同中医证型和虚实辨证的WBC、hs-CRP及MP-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热闭肺证和风热闭肺证为主,以实证为主;不同分型、不同中医证型的肺炎患儿的WBC、hs-CRP及MP-IgM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梅珍  刘求红 《新中医》2023,55(18):54-60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面积变化,及 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 型糖尿病患者98 例(192 眼) 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 VOLK 镜+90D 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 个亚组,即有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且处于非增殖期者设为糖尿 病非增殖组(NPDR 组) 46 例(91 眼),无视网膜病变者设为糖尿病0 期组52 例(101 眼);另选取正常健康 人44 例(84 眼) 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检査,获得 视网膜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FAZ 面积值。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 面积,同时对糖尿病患者 不同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中医证型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的 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黄斑血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病程≥10 年者血流 密度低于病程<5 年者(P<0.05);病程5~10 年者血流密度与病程<5 年、病程≥10 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FAZ 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黄斑 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者(P<0.05),FAZ 面积大于<7%、7%~9%者(P<0.05); 糖化血红蛋白7%~9%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P<0.05),FAZ 面积大于糖化血红蛋 白<7%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 型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 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痰湿内蕴证及阴虚内热证(P<0.05);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FAZ 面积均大于痰湿 内蕴证、阴虚内热证(P<0.05),阴阳两虚证FAZ 面积大于气阴两虚证(P<0.05)。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 密度、FAZ 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与 FAZ 面积存在正相关(P<0.05)。糖尿病NPDR 组、糖尿病0 期组、对照组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组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尿病NPDR 组、0 期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糖尿病NPDR 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值低于糖尿病0 期组(P<0.05);糖尿病NPDR 组FAZ 面积大于糖尿病0 期 组及对照组(P<0.05),糖尿病0 期组FAZ 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 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在其中心视力未受影响时,无论其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改变,其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 面积都已出现有意义的改变,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的黄斑区血流密 度及FAZ 面积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找出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占 54.5%(262/481),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占 26.8%(129/481)]、肝火亢盛证[占12.7%(61/481)]和阴虚阳亢证[占6.0%(29/481)]。(2)性别、年龄、脉压及高血压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性别方面,除阴阳两虚证外,各中医证型的男性患者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在年龄方面,以肝火亢盛证的平均年龄最低,阴虚阳亢证的年龄最高,而痰湿壅盛证与阴阳两虚证组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在脉压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在高血压分级方面,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均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3)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宽脉压组和非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0%(223/354)及47.2%(60/127),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宽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42.6%(26/61)、57.6%(151/262)、71.3%(92/129)、48.3%(14/29),其中阴阳两虚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性别、年龄、脉压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影响,宽脉压组及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中医各证型的证候特点以及与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9月—2012年2月确诊为肺炎的住院患儿98例,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的证候学特点,并分析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小儿肺炎病程按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逐渐延长(P0.01);患儿各证型WBC、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毒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CRP升高明显。各证型P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毒热闭肺证均较其他证型升高,且均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肺炎在证型分布上以痰热闭肺证最为多见;病程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毒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患儿炎症改变重,毒热闭肺证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idarthritis,RA)蒙医证型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对RA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指标进行评分,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证型间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分高到低依次为: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关节活动度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达干赫依型以关节功能Ⅰ级,协13乌素型以Ⅱ级,齐素协日型以Ⅲ级为多见;晨僵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到短依次为: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千赫依型。结论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时间等症状体征较重,关节功能较差,而巴达干赫依型及协日乌素型者关节症状体征较轻,关节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核素胃排空的特点。方法将多中心的84例FD患者分为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四组,并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速率、2小时存留率。结果 (1)84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迟者46例(54.8%),胃排空正常者38例(45.2%);(2)胃半排空时间肝胃气滞型最长(140.7±55.3)分钟,其次为脾虚气滞型(134.3±64.6)分钟,肝胃郁热证(118.7±27.4)分钟,湿热壅滞型最短(100.8±26.7)分钟,经方差分析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排空速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型最高(0.53±0.12)与其它三个证型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小时存留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37.2%±12.8%)与肝胃气滞证(51.0%±14.7%)、肝胃郁热证(46.9%±11.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不同的核素胃排空特点,湿热壅滞证呈胃排空加速表现,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呈胃排空延迟表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收集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的年龄显著低于其它3种证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证型(P0.05);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的肌酐(Cr)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显著低于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分别为P0.01,P0.05,P0.01)。结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痰浊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相对年龄较低且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阴阳两虚型更多出现肾损害;痰浊壅盛型更易出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火亢盛型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骨折发生率,并进行证候评分。结果:32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占6.88%,脾肾两虚组证20.62%,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占72.50%,各证候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证及脾肾两虚证骨折的发生率(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其余两证(P〈0.05);三证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证候,同时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医临床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922例Hp感染阳性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一经过四联疗法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证型Hp感染者的根除效果。结果在922例Hp感染者中,不同中医证型者Hp根除效果依次为脾胃虚寒证〈寒热夹杂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血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包括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气犯胃证及胃络瘀血证)者623例,根除率为82.5%;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者244例,根除率为5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各证型间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两证型间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Hp感染者根除效果不同,虚证明显低于实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合使用复方地芬诺脂片,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腹痛、腹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加羟基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生津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损害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D-1、PD-L1、PD-L2、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SD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SDDI评分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SD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SS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PC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PD-1、PD-L1、PD-L2、CD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D-1、PD-L1、PD-L2、CD20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单核细胞PD-1及其配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规律,探讨BNP、CRP、LVEF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21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所有病例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72,P=0.000〈0.05);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27,P=0.000〈0.05)。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19,P=0.000〈0.05),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等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07,P〈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9,P=0.000〈0.05),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CHF病人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13,P=0.000〈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各分级之间CRP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P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CRP、LVEF具有相关性,BNP结合CRP水平、LVEF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较为客观、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长蛇灸对阳虚质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釆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113例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心理调摄等基础干预措施,治疗组加用改良长蛇灸。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阳虚质亚量表、疲劳量表(FS-14)、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57.1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体质量表积分、疲劳量表(FS-14)积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中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目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体质量表积分、疲劳量表(FS-14)积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中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长蛇灸干预亚健康阳虚状态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能有效减轻阳虚质者的证候,改善疲劳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真一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全真一气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心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组间心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改善气短、浮肿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I、SI、LVEF、LVEDD、FS、tei指数、E/A比值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CI、SI、LVEF、E/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真一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