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刘渡舟教授"水心病"的论述和"火神派"治疗水证方面的特点切入,通过探讨水性与阴阳关系、"水心病"发病机制和诊断及古今用药特点得出治疗"水邪"类疾病,首先要扶助阳气;推而广之,扶阳理论同样可用于指导临床其他很多疾病(如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刘老关于"水心病"的论述及"火神派"治疗水证的理论都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发挥和宏扬,提高了中医药学的临床诊治水平.同时认为"火神派"的扶阳方法为体质疗法治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郭维琴教授对脏腑之心、神明之心以及气、血、神失调导致心病的病机认识,讲述了郭教授两心同治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原则,临床上重视脏腑之心、神明之心以及气、血、神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治疗心病的学术特色,对临床治疗心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把"心血管病"合并"心理疾病"称为"双心病",中医之心既主血脉亦主神志,故"双心病"实仍属中医之"心病"范畴。肝脾二脏与心脏之气血的生化、运行密切相关,且情志不舒易伤肝脾,变生火、痰、瘀等影响心之功能。故韩教授主张从肝脾论治双心病,通过疏肝清热、健脾养血、化痰活血等方式,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使心之血脉通畅,神志得安。  相似文献   

4.
陈晓慧  纪云西 《新中医》2021,53(18):193-195
郑钦安之学术思想重视人身阴阳,并形成了以先天坎离为主的阴阳观。辨析围绝经期疾病可单从肾论,也可从心肾关系调。而从郑钦安之阴阳观分析,则当抓住阳衰阴不足、虚阳上浮、心肾不交的特点,以扶阳抑阴为大法,兼潜摄浮阳、交通心肾。  相似文献   

5.
心系疾病中,“心胀”“心掣”“心疟”“心劳”“心积”“脉极”等古代医籍中常出现的疾病名,在现代临床虽已不常用,但依然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本文从中医心病名词术语本体的角度出发,对“心胀”进行梳理并加以考辨,以期对临床心病的诊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将临床中医师关乎心理范畴的辨证论治思维,称作心理观念,可概括为心病观、心因观和心治观。“心病”,即“心有神病”,在临床辨证论治中要重视和注意识别心理性疾病的观念,便是“心病观”;“心因”,即“病有心因”,重视和注意识别疾病的心理性病因的观念,便是“心因观”;“心治”,即“从心治病”,重视和加强对疾病采取心理性调治方法的观念,便是“心治观”。提出心病观、心因观和心治观的目的,在于提起临床医师注意,心理性疾病范围甚广,心理性病因为害颇深,心理性治法之适应症并不局限于心理性疾病,即使是一般疾病亦有必要从心理角度认识其病因并加以心理调适。这就要求临床中医应当兼具心理医师的技能,担负起兼行心理医师职责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以下简称"扩心病")主要特征为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其继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兴奋损伤心肌细胞、心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的心肌间质纤维化、心室肥厚扩大、重构等病理改变,是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射血分数下降的主要因素"[1],甚者可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我国扩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预后差,5 年死亡率为15%~50%"[2].扩心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胸痹""喘证""心悸""怔忡"范畴.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阳气虚衰为扩心病发病、加重的核心要素,兹从扶阳角度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1,31(5):473-475
<扁鹊心书>署名为宋·窦材.窦材在学术思想上重视扶阳,扶阳思路为保护阳气,反对使用寒凉之剂,提出了"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弟三"的治疗方法,对完善火神派扶阳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外邪犯心,心包代心受之,心包代心受邪思想古已有之。心包与心密不可分,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通过经脉与心流通气血,心包的神经节段与心的神经节段重合,心的病候可反映于心包经,心包经可用于治疗心脏的血脉、神志疾病。心包代心受邪思想对中医辨治心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诸病源候论》中集中论述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主要在卷15中的心病候、卷16中的心痛候、久心痛候、卷30中的心痹候和胸痹候。在卷15中的心病候初即描述了心的生理功能,说明了心的五行归属,心五行属火,五季属夏,五脉属洪,五官属舌,五声属笑,五味属苦,五液属汗,也阐述了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即"养血"和"藏神"。巢元方特别强调"风邪"在疾病中的作用,也着重强调了寒邪在心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心痛候的发作主要由于机体感受了风冷邪气,在"胸痹候"中明确描述寒邪在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除了风邪、寒邪,该书也论述了其他致病因素,如热邪、金疮失血、痰饮之邪、情志内伤等。巢元方在文中多处强调了人体正气亏虚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焦心阳亏虚和下焦阴寒之邪亢盛是造成胸痹的基本病机,体虚邪犯是巢元方致病机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董伟  黄小英  汤喜兰  李秋香  赵国巍  梁新丽  杨明 《中草药》2021,52(24):7668-7679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方面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栓栓塞、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是对疾病的预防。植物精油及其部分成分能舒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心律失常,从而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植物精油有益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研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何佳美  银子涵  梁繁荣 《陕西中医》2021,(11):1581-1585
“心合小肠”理论主要是指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系统发挥“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经络上相互联系。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的小肠功能相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吸收营养,它还能充当内分泌器官,起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及免疫应答的作用,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参与神经系统调节,形成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这使“心合小肠”理论更受到认可和深化。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对肠道菌群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拟从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心合小肠理论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从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主要含淫羊藿总黄酮及多糖等成份,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能补肾壮阳、促进造血功能、扩张脑血管、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及改善骨代谢,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心肌缺血、促血管生成、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其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史大卓 《中医杂志》2004,45(11):809-812
尽管传统中医药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不如化学合成药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仍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辨证与辨病、证的模糊性与证的规范化、整体观念与综合调控治疗、中药复杂成分与多途径干预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就提高中医药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疗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高健  吕邵娃 《中医药导报》2021,27(1):127-130,137
总结归纳人参的化学成分和主要的药理作用,挖掘其潜在的价值,以期为人参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多糖、皂苷、挥发油、微量元素、有机酸、蛋白质等为其主要化学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治疗作用明显,具有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强心、抗休克,抗心肌缺血,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增强意识、调整教学模式,加强传染病教学的实用性,普及传染病基本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临床专科护生。  相似文献   

17.
周颖丽    罗茜    尹紫薇    郑惠珍    王子焱  刘承鑫  郭志华 《陕西中医》2023,(6):781-784
文章介绍郭志华老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郭志华老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验案加以佐证。郭志华老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不能运化,肾虚气化不利,水谷精微失输,膏脂生化失常,痰浊凝积经脉。故结合病名及病机认识,郭志华老师以健脾益气,补肾祛湿为高脂血症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为主,兼以降脂化浊之法,并自拟化浊方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疾病。郭志华老师结合临床上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联系紧密的特点,注重兼病论治,对兼有胸痹、心悸、眩晕等病的患者,随病化裁,精准用药,在临床上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生脉散始见于金代医家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片、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止渴;臣药麦冬甘寒养阴、清热生津、且润肺止咳,人参片、麦冬相伍,其益气之功显著。佐以五味子之酸收、敛阴止汗,配人参则补固正气,伍麦冬则收敛阴津,是治疗气阴两虚的经典方。随着现代医家的深入研究,发现生脉散不仅对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与造血系统、休克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的效果。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脑梗塞、糖尿病、肝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阐述生脉散及其加减方对以上疾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揭示该方对以上疾病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更好的治疗以上疾病及拓宽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为其他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瑞华  张静文  刘玲  石勇  钞婷  王川  王斌  Abdulmalik Koya 《陕西中医》2021,(8):1138-1141,1146
黄芪从古至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组分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等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等作用。疾病的发生多与免疫系统相关,而作为补气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有更大贡献。不仅单用有效,与西药及现代医学技术联用更能呈现出提高机体抗病原体能力。如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环境免受外界刺激带来的损害,这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的理念。在临床应用上,黄芪注射液的开发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性。另有学者已开展了黄芪纳米粒干预脓毒症小鼠的基础研究。这暗示中药潜在的临床价值建立在改进治疗手段和开发新型制剂上。现对近几年黄芪及其组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黄芪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具有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胆汁酸、吲哚及其衍生物等,对机体病理状态有调控作用,是肠道菌群改善疾病的进展及预后的关键因子.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及调控代谢产物生成是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