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临床疗效.方法:以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肉苁蓉为基础方,水煎服;同时用西药新络纳10mg tid治疗结肠黑变病23例.结果:有21例患者改善明显,有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很好治疗结肠黑变病,避免黑变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停用泻药,并调整饮食结构,随访观察,1个月后复查肠镜并进行统计,判断中医综合治疗黑变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肠镜检查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泻药复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运肠法合水针治疗结肠黑变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使长期便秘患者摆脱泻药依赖,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益气养阴法汤剂治疗;对照组40例,以福松粉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肠镜改变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肠镜疗效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典方桃红四物汤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及镜下疗效。方法:将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A1组、A2组)和对照组(B组),A1组采用中医药行气活气法为治则,方选桃红四物汤;A2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采用桃红四物汤加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B组采用通便法治疗,即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2个月后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便秘评分及结肠镜下疗效。结果:A2组便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A1组的总有效率82.35%(P 0.05);治疗后A2组便秘评分(10.82±3.34),改善明显优于A1组的评分(12.53±2.76)(P 0.05);A2组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优于A1组的总有效率91.18%(P 0.05),明显优于B组的总有效率82.35%(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桃红四物汤可有效改善结肠黑变病镜下表现,结合聚乙二醇4000散可有效改善便秘临床症状及便秘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结果。方法:将经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的3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从临床疗效及结肠镜检查两方面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论是临床还是结肠镜结果,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辨证运用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无论是从临床疗效,还是从结肠镜检查,均优于单纯运用综合措施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肠镜技术的发展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然而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而规范化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独特优势。文章旨在探讨该病的中医临床分型,为规范临床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大肠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21例,予康复新同法使用。2组患者均停止口服蒽醌类泻药,同时进行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定时排便,4周为一疗程,结束后对便秘改善情况、内镜下结肠黏膜情况等方面临床疗效予以综合评价。结果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对大肠黑病变治疗效果确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中药组方保留观察对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医生选择。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孙晓娜教授从活血化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经验,治疗时辅以益气养血之法,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结肠黑变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进康  陆喜荣 《光明中医》2012,27(4):680-681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润肠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8只豚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组,余40只豚鼠造MC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福松组,益气养阴润肠法高、中、低剂量组,行组织学评分和黑色素染色阳性面积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组织学评分和黑色素染色面积,益气养阴润肠法各剂量组均优于模型组,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润肠法减少结肠黑变面积,促进肠道粘膜恢复,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病变。MC的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尚不清楚,长期口服蒽醌类(大黄、番泻叶等)泻剂导致便秘与是目前多数学者认可本病的主要原因[1]。改善肠动力就可减轻便秘症状,亦可较少泻剂的使用,故改善肠动力是治疗MC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运用益气养阴法改善结肠黑变病肠动力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2017—10以前国内外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试验文献,选择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用Rev Man 5.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共13个文献满足纳入标准,均属于低质量文献。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值比(OR)=4.94,95%可信区间(CI)(3.33,7.32),Z=7.96,P0.000 01]及肠镜下疗效[OR=4.20,95%CI(2.91,6.04),Z=7.71,P0.000 01]更佳。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在缓解症状、改善肠黏膜病理状态方面疗效明确,与西医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总体较低,且样本量小,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影响论证的真实性,现有的证据还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结肠黑变病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相关研究,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探讨结肠黑变病的防治。结果早期对致病因素进行控制及干预,能预防结肠黑变病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患有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结肠息肉、腺瘤的发生率,预防癌变。结论贯彻"治未病"的思想,对结肠黑变病进行早期干预及积极治疗,能有效控制MC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黑变病与结肠肿瘤、腺瘤的关系密切,而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我院采取补气运肠法合水针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黑变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欧柏生 《新中医》2003,35(10):55-56
黑变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是以面部皮肤灰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笔者近10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黑变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1例,女29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为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医生对此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该病的日益重视,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我院内镜室近1 a从156例肠镜检查病例中共检出结肠黑变病11例,占同期患者的7.05%,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MC)属中医学"便秘""腹胀"等范畴,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可通过宏观辨病、微观辨证之原则及独特优势,弥补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各名家、学者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从活血祛瘀论治、从益气养阴论治、从温阳通便论治、从肝脾论治、从脾胃肾论治等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对M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黑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中医古方八白散加减治疗。结果:显效5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黑变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结肠黑变病通俗地说,就是结肠变黑了,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病变。但是,黑变的结肠粘膜发生腺瘤样息肉和肠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得多,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癌前病变”。说起癌变来,有点令人毛骨悚然。很多患者和家属不了解病因和后果,往往很紧张。结肠黑变病属于长期积累的病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哈尔滨医大二院肛肠科近期报告说,近两年,女性结肠黑变病患者明显上升。专家认为,这与一些女性长期服用减肥药、清肠排毒保健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系统回顾结肠黑变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分析结肠黑变病与蒽醌甙类泻药的关系.蒽醌甙类泻药可造成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凋亡小体吞噬,使黏膜呈现黑色花斑.本病临床具有可逆性,但因其与肠道肿瘤及肠道息肉的密切关系,应引起医患双方的注意,防止滥用蒽醌甙类泻药.停用蒽醌甙类泻药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条件,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大肠黑变病(M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肠病[1],也有学者称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因为它常常与结肠腺瘤样息肉和结肠癌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大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结肠黑变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2007-01~2012-12笔者采用自制中药灌肠配合普通针刺治疗MC40例,并与福松粉剂、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