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葆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97-298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预后较差,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采用全身化疗、介入等效果不满意[1].近年来,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创伤小、适应证广、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3月对5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预后较差,中晚期往往手术无法切除,采用全身化疗、介入等效果不满意。近年来,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创伤小、适应症广、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6月对8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冯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6):5688-5689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是近几年国际上新开展的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能在局部产生高温达到治疗目的;肝癌细胞比正常细胞耐热性差,42℃就可引起肝癌细胞的破坏和死亡;射频治疗时能在肿瘤局部产生80~100℃高温[1],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因此,PRFA成为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2].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对76例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RFA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冯琳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6):5688-5689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是近几年国际上新开展的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能在局部产生高温达到治疗目的;肝癌细胞比正常细胞耐热性差,42℃就可引起肝癌细胞的破坏和死亡;射频治疗时能在肿瘤局部产生80~100℃高温^[1],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因此,PRFA成为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近期疗效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_2J。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对76例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RFA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倪玉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4):151-15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至晚期,无法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推广的微创治疗源发性肝癌的新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并且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1]. 相似文献
6.
李爱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3):149-149
报告一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护理。射频消融术后常规须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血压监测频率为30min/1次。本文探讨只要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手术过程顺利,以患者术前所测血压为基础血压,待血压平稳后即可停测血压和起床进行轻微活动,以上两点的改进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减少护理人力资源浪费,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内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指导、术中护理、手术并发症监测和处理、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患者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及院内感染、护理误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焦虑患者40例,占35.7%,恐惧紧张患者72例,占64.3%;无院内感染及护理误差发生;护理完成率100.0%;并发症出现剧烈爆发痛1例,消融区域形成肝脓肿1例,占1.8%,低热1例,占0.9%,通过护理治疗后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同时结合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和非老年肝癌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6月来我院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后的患者68例,其中老年组34例,非老年组34例,两组患者在病情上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肾、肺、心脏等主要器官均无明显损伤,两组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用Redionics公司生产的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术(Cool-tipRF)进行治疗。治疗依据病灶直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患者在术后如存在肿瘤为完全灭活或随访过程发现复发情况,采取重复射频消融或无水酒精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1周后效果无明显差异;1、2、3年内两组在复发率、复发时间、生存率、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非老年组在1、2、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88.2%、65.5%、34.0%和80.5%、49.6%、30.0%,虽然老年组的生存率略高于非老年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后即时效果、复发率、复发时间、并发症、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3)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别进行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二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原发性小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频组和微波组。射频组67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微波组65例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时间、完全消融率情况,检测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完全消融率及对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P均0.05),但微波组消融时间较射频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均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微波组消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张文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4):546-546
射频消融技术 (RFA)是将一个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交流电定向导入肿瘤体内进而破坏肿瘤生长的新技术。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5月本院采用此技术治疗 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 ,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5 3~ 6 6岁 ,平均 6 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组在射频治疗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8%和55.88%(P0.01)。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CD4细胞亚群和CD4/CD8比例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单纯射频组CD4细胞亚群和CD4/CD8比例无明显变化。在不良反应方面,消化道反应治疗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骨髓抑制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增强疗效,减轻射频消融对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与护理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治疗,研究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83例房颤患者,总结其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共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迷走神经反射8例、肺静脉狭窄1例、心包填塞2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均转良好。结论术中加强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冯小平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276-277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生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8例出现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和血红蛋白尿各4例。腹腔内出血经穿刺引流痊愈。治疗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针对性护理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提高RFA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万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48-304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方式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48例(62个病灶)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强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标准,探讨患者治疗2~3周的病灶灭活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62个病灶中,52个病灶不存在明显增强现象,10个病灶在造影灌注动脉期发现边缘少量组织,存在不规则的增强现象,而病灶内部不存在增强现象。增强CT造影检查结果62个病灶中,54个病灶不存在明显增强现象,8个病灶在造影灌注动脉期发现边缘少量组织存在不规则的增强现象,而病灶内部均不存在增强现象。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肿瘤病灶灭活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方式能够有效判断转移性肝癌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肿瘤灭活情况,准确判断病灶残留情况,与增强CT判定方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8个病灶行RFA+PEI治疗,并随访9~3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58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内行CT/MR增强检查或超声造影,89.7%(52/58)病灶完全消融,10.3%(6/58)病灶消融不全。1年存活率为88.0%。结论:超声引导下RFA+PEI联合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患者预后较差。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热凝固灭活肿瘤细胞的微创技术,目前已成为肝癌组织热损毁治疗的方法之一。其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程短、安全可靠等优点。现将我院介入科2010年以来30例采用局部栓塞后,再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康艾+射频)42例,采用美国RITA 1500射频肿瘤消融系统,设置功率为150W,频率为460KHz.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二天加用康艾注射液,每次60ml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1~3周,第4周重复;②对照组(单纯射频)40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NC、PD分别为5例、32例、4例、1例和3例、22例、11例、4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88%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2%(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CD8+以外的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肝区疼痛、发热、乏力、厌食、黄疸等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但腹胀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ALB、TBI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外周血WBC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期间,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9%、11.9%,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作为一种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肿瘤作用的新药,与射频消融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提高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是对不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肝硬化,70%-80%的病人在诊断时已经失去手术最好的时机。微创和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提高肝癌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11年10月-2013年3月间运用冷循射频技术行肝癌治疗24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3例患者,男性186例,女性57例,年龄21~7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5例,继发性肝癌48例,小肝癌3例,共计117个瘤体。均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HG-3000型单针式冷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76-277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生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8例出现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和血红蛋白尿各4例。腹腔内出血经穿刺引流痊愈。治疗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针对性护理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提高RFA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