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双对比造影 (Double Contrastbariumenema,DC)是在胃内既服入钡剂 ,又充以足量的气体形成对比分明的影像。这种检查通常在透视下摄取一系列的照片 ,以阅片为主。由于胃腔扩张 ,粘膜皱襞展平 ,可显示出胃壁的微细结构 ,可发现常规造影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对早期胃癌 ,糜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断价值。1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 :胃常规造影发现的可疑病变而难以定性者 ;临床怀疑有肿瘤而常规造影又无所发现者 ;胃镜检查发现早期肿瘤者。禁忌症 :同胃常规造影 ;低张药物使用禁忌者。2 造影技术2 1 术…  相似文献   

2.
代燕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67-1268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普及应用,涉及新生儿颅脑疾病尤其是围产期窒息所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诊断日渐增多。现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20 000例新生儿颅脑CT检查,通过总结新生儿正常CT表现特点,对异常CT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应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的邀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校放射科R H Greenspan 教授于1982年4月6日来西安讲学,现将其中部分内容摘要翻译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糜烂性胃炎是指组织学上胃黏膜缺损而未累及黏膜肌层。当缺损一直延伸到黏膜下层时,则为胃溃疡。我院1999年~2003年2月在16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发现了糜烂性胃炎16例,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冯延中  张建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07-2407
<正>糜烂性胃炎是指组织学上胃黏膜缺损而未累及黏膜肌层而言。当缺损一直延伸到黏膜下层时,则为胃溃疡。我院从1999年至2003年2月在16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发现了糜烂性胃炎16例,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掌握双对比造影各种解剖影像特点与规律,完善操作技术与方法,提高DC的诊断标准;方法:随机对DC和单对比造影中的粘膜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检查中,各种体位具有其独特的征象与概念,与传统的单对比粘膜影像有重要的不同。结论:严格掌握DC检查中的原理与规律,认识所代表的病变形状和性质,就会更好的掌握并不断的改进DC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DCT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的胃间质瘤的MDCT多期扫描征象,并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27例间质瘤CT正确定位诊断26例,定性诊断21例,分级诊断16例,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26mm~220mm,胃外生长11例,胃腔内生长9例,腔内外生长7例,胃底9例,胃体12例,胃窦5例,食管下端及贲门1例,表面溃疡13例.中心坏死21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3例,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1例。病理结果: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9例。结论胃间质瘤MDCT表现有较明显的特征性,胃间质瘤可得到较为准确、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开始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术。这种方法能够使胃粘膜的微细结构充分显示,提高了胃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但由于检查前的准备方法不一致,使检查效果差别很大。自1988年我院开始对400例患者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术。并分为两组,一组300例在检查前冲洗胃腔,另一组100例在检查前未冲洗胃腔,即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胃贲门部在X线透视下既无蠕动可见又不能触及,其粘膜皱襞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又有种种变异,是X线检查上的一个难点。而贲门部病变又以癌瘤为多,极易漏诊和误诊。因此,研究正常胃贲门部的X线表现作为识别异常的基础实属必要。 对象及方法 我们在1974~1979年从X线钡餐胃肠检查中筛选了四组共106人作为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1.
曾在2,420例上消化道双对比检查中发现胃息肉38例,发生率1.6%,是过去报告中最高数字的四倍。单一息肉常位于胃窦部;多发性息肉则多在胃体与胃底部。2/3息肉的直径≤10mm,仅1例大于20mm。内窥镜检查17例,或为正常,或有胃粘膜炎,但无新生物的证据。似乎胃息肉大多数为炎症性或增生性,而在活检时则粘膜表现为正常,如粘膜下肿物平滑肌瘤即是如此。这项研究提示小的胃息肉发生率既高而多无损害性。  相似文献   

12.
张琳  安鹏  杨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S):113-113
胃良性溃疡在双对比造影像上有其特殊的表现。本文收集有较完整资料的69例胃良性溃疡病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对其双对比造影时各种表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脓肿双期增强CT异常灌注征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3例细菌性肝脓肿双期CT扫描表现及病理检查特征,结果:双期增强CT扫描病灶边缘动脉期出现“叶片状”及“楔形征”等异常灌注征象,门脉期该征象检出率明显低于动脉期;病灶周边异常灌注征象显性多见于病灶发生早期.病灶内部往往呈“簇状征”、“多囊征”等不典型CT征象改变结论:肝脓肿周边异常灌注征象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安鹏  杨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13-113
胃良性溃疡在双对比造影像上有其特殊的表现。本文收集有较完整资料的69例胃良性溃疡病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对其双对比造影时各种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后壁溃疡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后壁溃疡的双对比造影诊断王怀杰(平度市人民医院放射科266700)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5岁。病程20d~5年,平均11月。1.2临床表现23例均有上腹疼痛不适,有规律性疼痛的14例,有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胃双对比造影的X线诊断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放射科李利民关键词X线诊断;胃双对比造影胃双对比造影技术发展20多年来,已被各级医院普遍推广和运用,它是发现胃部较小、较早病变的主要手段。回顾我院开展胃双对比造影10余年的临床实践,达到双对比效果的仅占40%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肺组织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例及文献报道的105例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肺组织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见异常体动脉,104例起源于胸主动脉,2例起源于腹腔干,1例起源于胸降主动脉及腹腔干;49例受累肺段肺组织密度正常,38例受累肺...  相似文献   

19.
脾脏和造血系统关系密切。脾脏除担负着清除异常和衰老红细胞功能外,还可产生免疫细胞及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近年发现,全脾切除可改变患者免疫功能,脾脏的过滤功能消失,易导致造血系统疾病。有关脾切除后近期血像及骨髓像变化已有报告,但脾切除远期血像及骨髓像变化文献报道尚少,作者观察了10例脾切除术后血像和骨髓像异常改变,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我院脾切除术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3~55岁。2例因溶血性贫血,2例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因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1.2 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胃良性腫瘤中平滑肌瘤占第二位,仅次于胃腺瘤样息肉。胃平滑肌肉瘤占胃肉瘤之10%。本文报告9例。2例为平滑肌瘤,7例为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这类病变可不产生症狀,或有嘔血或黑粪、貧血、虛弱、头眩等症狀。有时象胃潰瘍病症状,而胃酸分析无特殊情况。胃平滑肌肉瘤,可偶然发現肝內轉移或肺內轉移。病理檢查常发現腫瘤上的粘膜发生潰瘍。偶尔可发現腫瘤中有鈣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