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皮囊内注射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继忠 《华夏医学》2003,16(3):326-328
目的:探讨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青少年单房性骨囊肿患者抽去囊液注入髂骨吸取的自体骨髓治疗,为A组(治疗组),X线片观察囊腔变化;并回顾分析12例单房性骨囊肿经皮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患者为B组(对照组),以囊肿愈合的X线评判加以对照。结果:治疗组平均用骨髓35ml,治疗3个月X线片示所有病例囊腔大部分消失,8个月后囊腔骨化,仅留小囊腔。随访8~24个月,骨愈合满意率为100%,无并发症。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对照组满意率为58.3%。结论: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囊肿有效。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524-529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系统评价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相关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疗效比较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共计246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其中132例接受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114例接受经皮自体骨髓注射。对比经皮类固醇激素与自体骨髓注射,总体治愈率(OR=1.29,95%CI=0.57~2.88,P=0.54)、手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OR=1.04,95%CI=0.47~2.30,P=0.92)、治疗后复发率(OR=3.24,95%CI=0.96~10.96,P=0.06)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与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需取材于自体骨髓,可致穿刺部位疼痛,并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且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囊肿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单房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单房性骨囊肿患儿,采用囊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 24例中13例注药5次,7例注药4次,4例注药3次.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有效率100%,治愈率96%.结论囊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治疗儿童单房性骨囊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经皮囊内注射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在X线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后注入从髂骨吸取的红骨髓。平均注入自体红骨髓25ml(15-40ml),治疗12例病人,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12.5岁(7-19岁)。7例位于肱骨近端,3例位于股骨近端,1例位于股骨近端。结果:10例病人骨囊腔平均愈合为6.4个月(3-9个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后10个月内X线示大部分囊腔骨化。随访8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愈合满意。结论:经皮囊腔注射移植自体红骨髓治疗孤立性骨囊肿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囊内注射和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4个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孤立性骨囊肿患儿,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激素或自体骨髓血,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随诊结果。结果:激素组和自体骨髓血组治愈率分别为43.2%和77.8%(P<0.05);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下者治愈率分别为25.0%、75.0%(P<0.05);10岁以上者治愈率分别为57.1%、80.0%(P>0.05)。结论:骨髓血移植治疗孤立性骨囊肿的疗效优于激素,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本组13例,均为刮除植骨术后复发性骨囊肿。9例植入自体骨,4例植入异体骨,其中2例先后做过2次植骨手术。术后复发时间10mo-7a,平均26mo,采用经皮骨囊肿穿刺抽液及可的松注射进行治疗。穿刺注射间隔平均3.5mo(3-4mo),每次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平均100mg(80—125mg)。注射次数平均5次(1—9次)。结果:随诊1-15a,平均42mo。13例皆临床治愈,在随诊观察中囊肿无复发。治疗期间未出现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经皮骨囊肿穿刺抽液及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治疗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操作简单,疗效明显,属于微创技术,虽然需行多次穿刺注射,但仍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纯性骨囊肿的发生、转归、治疗方法 及效果. 方法 10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者按治疗方法 分为4种:8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疗法、7例采用骨髓移植注射治疗、13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2例采用病灶清除加自体骨移植.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活跃型病例,B组为静止型病例.平均随访4.5年,对10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A组42例患者中愈合11例(26.19%),部分愈合16例(38.10%),未愈15例(35.71%);B组40例患者中愈合19例(47.50%),部分愈合17例(42.50%),未愈3例(7.50%).经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得出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05).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骨髓移植注射治疗、病灶清除加异体骨移植三种疗法的疗效无明显区别(P=0.151). 结论 活跃型病例的治愈率较静止型病例的治疗效果差,单纯性骨囊肿的发生可能和骨骺成骨时的成骨功能紊乱有关;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骨髓移植注射治疗、病灶清除加异体骨移植三种疗法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安全,并且疗效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骨囊肿腔内穿刺抽液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在X线机电视屏引导下,用骨穿针刺入骨囊腔内。抽去囊液后,行骨囊肿腔内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治疗,2—3月注射1次,总疗程共给药3—5次。每例每次注射均行X线摄片作比较、对34例本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随访5-14年。根据骨囊肿完全消失或尚存残微小囊腔而不必治疗者为痊愈。囊腔消失50%以上者为好转和经注射2次骨囊肿无变化为无效。本组34例痊愈,好转和无效为零例、但本组有4例从放射学角度属异常,34例均无激素并发症。结论本病激素注射治疗远期疗效良好,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笔者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经皮囊内注射自体骨髓治疗骨囊肿1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5~2007年用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26例,随诊1~3年,平均1.5年,其中肱骨近端15例,股骨近端9例,胫骨2例.结果:囊腔完全愈合21例,占81%,基本愈合5例,占19%,无1例复发.结论: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效果显著,值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没有一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不仅骨折愈合效果满意,而且固定确实可靠,并能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没有一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不仅骨折愈合效果满意,而且固定确实可靠,并能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注射移植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于骨折不愈合部位注入自髂骨抽取的骨髓。结果:经注射1~3次,历时4~9个月,平均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注射移植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5月龄雌性家兔80只,体重2.5-3.0kg,采用去势法建造OPF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组(A组)、浓缩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组(B组)、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组(C组)、未治疗组(D组),每组20只。分四个时间点(2W、4W、6W、8W)处死动物取材,进行X线摄片、测定骨痂CT值、BMP-2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计数观察。[结果]各取材时间A组X线表现明显优于其它三组,A组第8W时骨折线基本消失。CT值对比显示各组CT值呈递增趋势,A组递增幅度最大,D组递增幅度最小,同一时间点取材各组骨痂CT值比较发现A组骨痂CT值均高于其它组(P〈0.01)。HE染色显示A组在2、4W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较多,6、8W取材时可见细胞都已经成熟;D组第8W时仍较多软骨细胞存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W时A组骨痂细胞中BMP-2、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组;第8W时A、B、C组表达量均极少,D组表达量高于前3组。[结论]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局部注射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骨髓移植治疗或单纯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其机理可能是提高了骨折早中期BMP-2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B超引导无水酒精介入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2例肾囊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观察术后囊肿萎缩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获成功穿刺,抽出囊液并注入无水酒精,治愈48例,好转4例,复发4例,复治有效。结论 B超引导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58-1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膜后单个有核细胞移植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病人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对照组34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观察术后腹膜后血管再生情况及监测门静脉压力变化,对照同期手术再出血、腹水消失情况、低蛋白改善情况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36例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腹膜后彩超复查侧枝循环开放增加、术后12个月测门静脉压力降低、腹水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随访五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及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单纯性断流手术者在术后三年有11例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7例,门静脉压力升高,腹水8例未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结论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可以增加门静脉侧枝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贾全忠 《四川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分析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穿针穿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同时于髂前上棘处行骨穿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应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半月摄X线片1次,观察治疗情况。每10d 1次,3次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至患者临床愈合。结果 37例患者通过1个疗程治疗,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愈合时间在2.5~6.5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郑正庭  马平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1999,20(8):726-729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人则桡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聚乙比咯烷酮(PVP)-A组,BMP/PVP-B组,RBM/PVP-C组和PVP-D组,植入后2wk ̄8wk做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选择30例需对狭窄动脉植入内支架的自愿者,设为治疗组,在植入内支架的前3~5d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30例只行内支架植入,设为对照组。术后对病变部位性64排CT血管成像(D0),而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8个月分别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1、D2、D3、D4),对比管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管径不小于术后90%为通畅。治疗组1个月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100%、6个月通畅率96%、18个月通畅率92%。对照组1个月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81%、6个月通畅率76%、18个月通畅率56%。结论动脉狭窄内支架植入,结合骨髓动员,可提高术后通畅率,巩固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