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Tesveratrol,Res)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Res对线粒体通透性的影响,研究了Res对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内Ca2+释放(CICR)发生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引起的D(λ)值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情况(即CICR).结果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PTP开放;并且Res可以加速Ca2+介导的线粒体Ca2+的转运(CICR);而Ca2+通道抑制剂trifluoperazine和钌红(RR)能分别部分或完全抑制Res的这种促进作用.结论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CICR过程.并且Res对PTP的作用依赖于Res对线粒体CICR的影响,Res促进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可能是Res诱导细胞凋亡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a^2+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中的作用,探讨AS2O3诱导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借助荧光探针Rh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用10μmol/L,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PTP开放。单独使用10μmol/LAS2O3处理,或先用0.5mmol/LEGTA螯合C矿,然后用10 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D540不下降。分别用0、5、10和20μmol/LAS2O3,处理线粒体,D540变化可分别被50、20、10和5μmol/LCa^2+介导。结论C矿能介导AS2O3,诱导的PTP开放;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降低诱发PTP开放所需的Ca^2+阈值促使PTP开放,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Ca^2+来调控线粒体PTP开放进而调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卡托普利对慢性房颤实验犬心房肌Ca2+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慢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实验犬心房肌Ca2+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6只健康杂种犬分为3组对照组(6只)饲养8周,未作其他处置;起搏组(11只)及治疗组(9只)安置埋藏式高频率心脏起搏器(400 bpm),快速起搏犬右心耳8周,治疗组于起搏前3 d至起搏8周,每日给予卡托普利50 mg 2次/d.然后从右心房取材,测定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膜L型Ca2+通道及肌浆网钙泵(SR Ca2+-ATPase)mRNA表达.结果8周后,对照组、起搏组、治疗组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μg·ml-1)分别为24.06±3.51、35.32±4.88、25.44±4.19,起搏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加(P<0.01);三组细胞膜L型Ca2+通道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0.03、0.20±0.03、0.33±0.04,起搏组mRNA表达量减少,而治疗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起搏组比较P<0.05~0.001;三组SR Ca2+-ATPase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1±0.01、0.24±0.07、041±0.08,治疗组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01).结论实验犬快速起搏8周后,心房肌细胞内Ca2+超负荷,细胞膜L型Ca2+通道mRNA表达明显下调,SR Ca2+-ATPase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卡托普利干预治疗可使细胞膜L型Ca2+通道及SR Ca2+-ATPase mRNA表达明显上调,从而抑制细胞内Ca2+超载.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MPTP)的形成是凋亡过程的关键通道,一旦该通透性转变孔道(MPTP)形成,线粒体跨膜电位耗散,细胞就会进入不可逆的凋亡过程。本文综述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MPTP)形成的可能机制及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5.
1963年Knoll和Hoechest公司首次合成Ca2 + 拮抗剂维拉帕米 ,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其后人们开发出了更多种类的Ca2 + 拮抗剂。由于其能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应用于抗高血压治疗 ,现在已是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关于其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依据药物的结合部位 (受体 ) ,可将Ca2 + 拮抗剂分为 4类 :二氢吡啶类、地尔硫类、苯烷胺类及其他。其中二氢吡啶类作用于L -型Ca2 + 通道 ,结合部位在α1 亚单位。最早的治疗用二氢吡啶类Ca2 + 拮抗剂是硝苯地平 ,它由Bossert…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Ca2+-ATP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Ca^2 -ATP酶含量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并寻找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取所有大鼠的鼻粘膜,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方法进行Ca^2 -ATP酶染色,于透射电镜下观察Ca^2 -ATP酶在鼻粘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含量变化。结果:(1)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常规HE染色表现为明显的腺体增生和炎症反应:(2)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光镜下显示Ca^2 -ATP酶在腺体的表达较正常增加;(3)电镜下Ca^2 -ATP酶主要分布于细胞膜、核膜和内质网等膜性结构,实验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组织中Ca^2 -ATP酶含量较正常时明显增加,提示病变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分泌活动密切相关的钙稳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诱导HepG2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Rhodaminel23和TMRE标记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并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低浓度白藜芦醇(≤25μmoFL)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显著,而高浓度白藜芦醇(〉25μmol/L)显著地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F=18.532,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白藜芦醇能降低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论白藜芦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白藜芦醇使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提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在白藜芦醇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钙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常分为测定血清中总钙量及离子钙 ,而离子钙的测定更是临床检验科的一个重要项目。离子钙的测定方法较多 ,有滴定法、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比色法 ,比色法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是甲基百里香酚蓝 (MTB)法与邻甲酚酞络合铜 (OCPC)法。在实际工作中 ,作者对同一种标本分别用MTB法与OCPC法测定 ,发现存在一定偏差 ,现对两种方法对Ca2 + 测定结果作简要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4 0例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1 2 仪器 :VitalabMi…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二至丸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二至丸对老年痴呆(alzheimer disease AD)模型小鼠脑组织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老年痴呆模型,测定脑组织中Na^+-K^+-ATPase、Ca^2+-ATPase活性、采用跳台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中药二至丸能明显提高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缩短小鼠学习潜伏期,延长记忆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结论:中药二至丸能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ATP酶的活性,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 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白藜芦醇通过保护线粒体和减少氧化应激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组(SR组,n=8)和溶剂组(SS组,n=8),记录平均动脉
压。失血性休克2 h后分别给予15 mg/kg的白藜芦醇或0.3 mL等体积的溶剂(70%乙醇)并回输自体血。治疗2 h后采集小
肠标本行HE染色后,再行肠黏膜的病理学观察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SOD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蛋白含量。取部分肠组织匀浆检查ATP、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X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SOD活性。结果:自体血回输
2 h后,SR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S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组较SS组病理损伤减轻,且病理学评分
明显下降(P<0.05);SR组小肠组织匀浆GXH-px,CAT和SOD活性以及ATP水平均高于SS组(均P<0.01);SR组SOD2蛋白
水平高于SS组,胞质Cyt C水平明显低于S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减轻了失血性
休克大鼠的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Ca2+摄取及释放功能的改变。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制备细胞核,进行45Ca2+摄取和释放测定。结果:败血症早期组当介质中游离[Ca2+]为200、400、1000nmol·L-1时,核Ca2+摄取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5%、95%、160%(P<0.01)。晚期组分别只有对照的87%~88%(P<0.05)。在10μmol·L-1三磷酸肌醇作用下,早期组1min内释出其摄入量的76%,而晚期组仅为52%,与对照组的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败血症时核钙摄取和释放功能呈早期增加,晚期减弱的双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衰老大鼠肝线粒体质与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大鼠衰老时肝组织细胞线粒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从4月龄和24月龄大鼠的肝组织分离出线粒体,并用双缩脲法测定单位组织的线粒体蛋白;用Clark氧电极极谱法分别测定线粒体呼吸链3个氧化酶活性: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用差光谱法(连二亚硫酸还原的消光值减去正铁氰化钾氧化的消光值)获得细胞色素a,b,c和c1(Cyta,b,c和c1)含量。结果:与4月龄大鼠相比,24月龄大鼠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含量有一定的下降,而3个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同时细胞色素含量尤其是Cytb和c1也显著升高。结论:衰老大鼠肝组织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功能增强可能是通过某种反馈机制使残存尚好的线粒体代偿性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再生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PT)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肝70%部分切除(PH)制作肝再生模型,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540 nm处光密度值(D540)变化来观察线粒体PT的时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肝再生早期(PH后0~24 h)和后期(PH后120~168 h)都表现为肝线粒体先收缩后肿胀,也即通透性先下降后增高;同时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线粒体可明显抵抗钙离子的诱导作用,而PH后24 h和168 h组的大鼠肝线粒体对钙离子的诱导非常敏感.环孢素A(CsA)可阻断钙的诱导作用.结论: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PT出现明显规律性改变,这可能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变化以及肝再生的启动和终止有关.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