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石灰添加量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该药材的栽培和自毒作用缓解提供参考。方法:添加不同梯度的生石灰,以生长指标、产量及丹参素、迷迭香酸、二氢丹参酮等7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探讨石灰对丹参生长和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5%A;15~16 min,25%~40%A;16~18 min,40%~50%A;18~55 min,50%~75%A;55~56 min,75%~25%A),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添加石灰对丹参生长和生物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随石灰添加量的增加,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物质呈现了显著地负相关趋势,丹酚酸类物质先升高后降低;丹参酮类物质先降低后增加。在连作土中按60 g·m-2添加石灰和在新土中按45 g·m-2添加石灰均能使丹酚酸类成分显著增加,丹参酮类成分显著降低;而当石灰添加量提高至75 g·m-2时,这两类成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添加石灰未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会产生显著影响;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物质呈现了竞争性变化趋势,这可能与p H对次生代谢物质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形态和浓度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氮素形态及不同浓度氮素施肥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研究提高菘蓝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棚砂培种植菘蓝,正交设计L25(5),以大青叶的生物量及靛蓝、靛玉红含量为指标,分析3因素硝态氮(N0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 [CO(NH2)2]和5种不同氮素浓度对菘蓝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氮素形态和浓度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酰胺态氮对大青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铵态氮对靛玉红影响更大;综合考虑其生物量与生物碱成分含量,优选出1个最佳的施氮组合,即17号组合(NH4)2SO4浓度为7.5 mmol·L, KNO3浓度为2.5 mmol·L,CO(NH2)2浓度为5 mmol·L。结论:菘蓝前期以促生长为主,经济有效的平衡施氮组合能合理促进菘蓝植株生长,提高大青叶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氮磷配比对丹参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丹参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浇灌营养液进行盆栽试验。于不同生长时期动态取样,测量丹参株高、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研究氮磷元素对丹参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探寻兼顾产量和质量的氮磷配比及适宜施肥量。结果表明:1高浓度氮肥有利于丹参地上干物质积累,低浓度氮肥促进丹参干物质积累向地下转移,N_1P_1配比使丹参干物质积累向地下转移的时间提前;2回归分析表明在丹参生长前期(7月初以前),将氮肥和磷肥分别按1.521,0.355 g·L~(-1)的浓度作为基肥施入可促进丹参生长,在丹参生长后期(8月中旬以后),氮肥和磷肥按2.281,0.710 g·L~(-1)的质量浓度进行追肥可促进根干物质积累;3丹参的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随氮肥浓度升高而降低,随磷肥浓度升高而升高。氮肥-磷肥2∶3配施较适合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积累,按1∶2配施较适合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和氮素条件对栽培绞股蓝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方法对野生绞股蓝扦插苗进行水分和氮素控制实验。结果在干旱和缺氮逆境下,整株植株生物量减少,但由于β-糖苷酶活性降低,导致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绞股蓝皂苷的量增加。由于干旱使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大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干旱使总皂苷产量降低,与之相反,缺氮对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小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但是氮素浓度过低也不利于皂苷积累。结论这意味着在人工种植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度的氮肥供应才有利于绞股蓝生长,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 相似文献
5.
《时珍国医国药》2017,(6)
目的研究从萌芽到移栽4个不同的发芽阶段对丹参种苗生物量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丹参幼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丹参种苗根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及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随着丹参种苗的萌发,除了根部的折干率下降了15.65%,丹参的各项生物学指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根中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5时,脂溶性成分含量达到最大,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含量分别为0.42 mg·g~(-1)、0.81mg·g~(-1)、0.59 mg·g~(-1)和4.67 mg·g~(-1)。水溶性成分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8时,水溶性成分含量达到最大,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5.71 mg·g~(-1)和25.02 mg·g~(-1)。结论芽根值在0.25~0.28时,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达到或接近萌发阶段的最大值。在优选种苗时可以以芽根值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方营养液对一年生甘草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氮磷钾采用"3414"试验方案,根施不同配方营养液。动态观测地上鲜重、根鲜重的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根中活性成分含量。结果: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一年生甘草生物量、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处理组N_2P_2K_1、N_2P_3K_2的根鲜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6.7%和50.0%,甘草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9.6%和65.4%,甘草酸单株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03.0%和141.7%。结论:适宜水平的氮磷钾配合施用能促进盆栽一年生甘草的生长,显著提高甘草的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对复方卡力孜然凝胶剂主要活性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复方卡力孜然凝胶剂(补骨脂、蛇床子、斑鸠菊、何首乌等)3种有效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优选复方卡力孜然凝胶剂的基质。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考察卡波姆(CP)、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CP+PVP)4种基质对3种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蛇床子素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 4种基质对复方卡力孜然凝胶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蛇床子素体外透皮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以CP+PVP为基质的体外透皮速率最大。各基质的体外透皮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CP与PVP联用是复方卡力孜然凝胶剂的最适基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车前草硒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药用植物硒富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喷施0、50、100、150、200和250μmol/L褪黑素对车前草硒富集的影响。结果: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车前草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硒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褪黑素浓度为200μmol/L时,车前草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硒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0.45%和23.01%。结论:褪黑素能够有效促进车前草对硒的富集,并以200μmol/L的褪黑素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丹参不同居群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质丹参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来自不同居群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丹参酮与总丹酚酸的含量。结果:四川中江丹参的单株生物量、山西丹参的丹参酮ⅡA、四川中江丹参的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河北的高茎类型的丹参素、四倍体丹参的丹酚酸B和总丹酚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其他样品。以单株生物量和各活性成分含量乘积为考察指标,四川中江丹参的各成分的单株乘积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结合丹参的生物量与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认为,四川中江丹参可以作为一份质量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4类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灵芝品种专用化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总多糖、总三萜和蛋白质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芝样品麦角甾醇含量.结果: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总多糖、总三萜、蛋白质均为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但麦角甾醇的含量极低;4类成分在不同灵芝品种中含量差异显著,含量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灵芝多糖、三萜、蛋白质这3类各具典型功效的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对灵芝子实体的质量控制均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为制剂生产、临床应用的专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与苦参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川芎嗪和苦参碱成分的溶出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讨川芎、苦参中药配伍的意义。方法实验设川芎与苦参比例设为9组,分别为3∶1、2.5∶1、2∶1、1.5∶1、1∶1、1∶1.5、1∶2、1∶2.5、1∶3。分别检测提取液中川芎苦参活性成分川芎嗪、苦参碱的含量,并DPPH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川芎和苦参不同比例配伍对活性成分川芎嗪、苦参碱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川芎、苦参配伍比例为3∶1时川芎嗪含量最高,2∶1时苦参碱含量最高。不同比例配伍对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川芎、苦参配伍比例为1∶2时抗氧化活性最强,1.5∶1时抗氧化活性最弱。结论川芎和苦参在不同比例配伍下,有效成分川芎嗪和苦参碱含量溶出有明显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可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同证型合理选药及优化设计剂量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培养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物量和
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主要理化因子对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接种量、培养基种类、基质pH和光照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1以及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当接种量为25 g·L~(-1)时,西洋参细胞的干重增殖倍数显著增加;通过考察Ms,SH,B_5 3种培养基对西洋参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最有利于西洋参细胞生长,B_5培养基最有利于人参皂苷和西洋参多糖的合成.3种培养基中西洋参细胞多糖含量均高于栽培西洋参;pH变化对西洋参细胞生长影响不大,pH 6.0时,最有利于人参皂苷Re和西洋参多糖的合成;光照培养显著促进西洋参细胞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但对多糖合成没有太大影响.结论:接种量、培养基种类、基质pH和光照条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_1以及西洋参多糖合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炒制温度对苍耳子中活性成分绿原酸与1,5-二咖啡酰喹宁酸及有毒成分羧基苍术苷与苍术苷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温度(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炒制苍耳子,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苍耳子样品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羧基苍术苷、苍术苷的含量。结果:绿原酸、1,5-二咖啡酰喹宁酸及羧基苍术苷随炒制温度的升高,含量逐渐降低;苍术苷在140℃~260℃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60℃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苍耳子炒制后能降低毒性成分含量,从而降低毒性,故应炒制后入药,但应严格控制温度,否则会导致药效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和磷源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1以及西洋参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氮源和磷源浓度,研究其对西洋参悬浮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e,Rb1以及西洋参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40g·L-1蔗糖的细胞干重生长率最大,加入30g·L-1蔗糖得到的人参皂苷Re、Rb1和多糖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531%,0.145%和3.62%。本实验保持氮源浓度60mmol·L-1,当培养基中全部为NO3-时,细胞干重生长率最低,而人参皂苷Re、Rb1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40,1.96和4.41倍。添加5.00mmol·L-1的KH2PO4,细胞干重生长率最大。当培养基中KH2PO4浓度为0.63mmol·L-1时,人参皂苷Re、Rb1和多糖的含量最高。结论本实验确定了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碳源种类、氮源比例和磷源浓度,表明不同碳源、氮源和磷源对西洋参细胞生长和活性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丹参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根生物量积累及4种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丹参移栽成活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动态取样,测定各时期丹参根部干物质的量及4种活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量,分析全生育期内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并探讨各成分单株总量及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IIA量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丹参根部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折干率呈"M"形变化;相同类别活性成分具有较相似的变化规律,各成分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根部营养生长初期,而在传统采收期—枯黄期,4种活性成分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丹酚酸B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量的比值在8月初便趋于稳定,并一直持续至翌年展叶期;4种活性成分的总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枯黄期均有所降低,翌年返青时又逐渐升高。明确了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根生物量及4种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综合考虑丹参药材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丹参的采收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和β-榄香烯的影响。方法以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生、醋炙和醋煮莪术饮片中的挥发油,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和β-榄香烯。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30 min,40%~60%(A),30~40 min,60%~80%(A),40~60 min,80%~90%(A);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4 nm。结果与生品相比,莪术的醋煮品和醋炙品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莪术醋炙品高于醋煮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莪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甲硝唑作为模型药物,探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作为促透剂,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0.5-2%浓度的薄荷醇对甲硝唑的促透作用呈线性关系,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甲硝唑的渗透系数也逐渐增大,但4%浓度的薄荷醇促透作用反有所降低。同时发现2%薄荷醇可使甲硝唑的贮库效应增加,扩散时滞缩短。结论:薄荷醇对药物促透作用的强弱并非与其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石韦人工栽培中,光照强度是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人工栽培的适宜透光率,是研究石韦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重要内容.方法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吸光光度法;总皂苷含量的测定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蒽醌含量的测定采用醋酸镁-甲醇分光光度法.结果 在广西南宁市自然光照强度条件下,2%~40%透光率范围内,石韦药材总黄酮、多糖和总皂苷含量随着透光率的增大而提高;减小透光率有利于蒽醌的合成和积累;40%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的综合效应最好.结论 40%透光率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研究从萌发到移栽5个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黄芩种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根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黄芩种苗的萌发,黄芩的各个生物学指标均升高,但根部折干率从32.90%下降至27.96%。野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35时达到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3.22,3.89 mg·g~(-1),黄芩苷含量在芽/根值为0.23时最高,质量分数为107.39 mg·g~(-1),汉黄芩苷在芽/根值为0.06时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16.11 mg·g~(-1),汉黄芩素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50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为0.88 mg·g~(-1)。当芽/根值为0.35时,黄芩种苗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达到或接近发芽阶段的最大值,可用芽/根值作为黄芩种苗活性成分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梁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9):4-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