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VP、mPAP及mLA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71%)较对照组(26.7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肌灌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行急诊PCI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7 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肌灌注、心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37<0.05)。观察组血流灌注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1,P=0.030<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0.000;E/A>1例数:P=0.012)。30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具体为A组>B组>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h心电图ST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h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标准肝素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同意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分为3组,A组37例给予肝素3 000 u静脉注射,继以起始剂量750 u/h静脉泵入,每6~8 h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整肝素剂量,持续泵注72 h;B组43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4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1 μg/(kg·min)维持泵注72 h;C组40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2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05 μg/(kg·min)持续泵注72 h.比较3组疗效及用药24 h内血小板计数减少、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B,C组疗效高于A组(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半量与全量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效果相同,但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统计我院45例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45例仅有2例轻微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结论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准确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16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n=8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82),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INR)]指标及内皮功能[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指标表达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部分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LVEF)水平及凝血指标(PT、APTT、TT、IN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水平及内皮功能(TF、vWF)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用药组)和血栓抽吸联合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静脉用药组)各55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率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1]、矫正TIMI计帧数(CT-FC)[2]、用药后30d内出现事件、MACE发生率及术后30d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与静脉用药组比较,冠状动脉内用药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1);TIMI 3级比率升高(P=0.012);CTFC显示血流增快(P=0.008);左心室射血分数高(P=0.00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变基本持平;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增多(P=0.08),无统计学意义;30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P=0.015)。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洽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组溶栓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术后7d发生再梗死,其中1例在再次干预后死亡,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TIMI计帧数、90 min ST段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费用)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再灌注指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NO)水平]、心功能指标、致炎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K-MB、2 h NO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STEMI患者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再灌注指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00-280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接PCI治疗的86例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PCI和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w心功能,术前、术后1、5w BNP,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w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w较术后1w相比,LVEDD和LV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w较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5w较术前及术后1w相比血浆BNP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和2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与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5 d,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分级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血流分级2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联合应用介入术、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心功能、血流分级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梗死血管灌注血流,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龚宁  沙跃 《系统医学》2023,(9):103-106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AMI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PCI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血流TIMI分级、炎症因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MI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灌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预防主要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 ( PCI )术 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行急诊 PCI 术的 64 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 对照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治疗、替罗非班及重组人尿激酶原。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左 心 室 收 缩 末 内 径 ( LVESd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VEF ) ] 、心 肌 酶 指 标 [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 CK-MB ),肌 钙 蛋白( cTnI ) ] 、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 TIMI )血流、心肌灌注分级( TMPG )情况、术后 3 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 LVEF 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两组 LVEDd 、 LVESd 指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 TIMI 、 TMPG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 期 间 观 察组 MACE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 PCI 术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