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小学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中小学生近视患者356例(712只眼),要求配戴者严格按照要求准时复诊,配戴时间为2年,分析其在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间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56例(712只眼)被观察者戴镜1个月、6个月、1年、2年发生角膜上皮损伤的眼数分别为162只眼(22.8%)、112只眼(15.7%)、71只眼(10.0%)、41只眼(5.8%)。戴镜后出现的角膜损伤多为Ⅱ级及Ⅱ级以下的角膜损伤,且在戴镜1个月多见,此后逐渐减少,其中在戴镜1个月出现的5例Ⅲ级的角膜上皮损伤的病例为镜片不慎掉地致镜片划伤,清洁不净所致,而且所有角膜损伤都经及时对症治疗痊愈。结论在规范使用及定期复查前提下,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角膜塑形术是通过塑形角膜,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远视力。是临床上比较满意的非手术矫正近视的一种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得以迅速推广。我院自1998年9月引进美国康视公司提供的角膜塑形技术,开展了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治疗工作,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不同年龄段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5例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两组,高龄组68例,低龄组67例,两组患者均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配戴前后的屈光度、裸眼视力水平、眼轴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配戴前,两组患者的屈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190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眼压、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等四项指标方面,患者经过数字化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视进展率组间比较,角膜塑形镜组低于框架眼镜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矫治青少年近视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是临床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给予心理护理、戴镜及检查护理和镜片保养。检测患者在戴角膜塑形镜前、戴镜1d、1周和1个月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60例近视眼患者在戴镜后视力均呈上升趋势,屈光度显著下降。各阶段的视力和屈光度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白斑、浑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近视眼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时,配合系统护理和健康指导,有助提高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不同年龄段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60例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龄组和高龄组各30例。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戴镜前后平均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参数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戴镜后低龄组平均屈光度增加值略高于高龄组,平裸眼视力提高的幅度大于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2组眼轴增加值参数较戴镜前有所减少,戴镜前后2组眼轴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戴镜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龄组,2组并发症在角膜点染0~Ⅱ级、视觉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在矫正视力、抑制近视方面效果良好,青少年的年龄越小,视力矫正的效果越好,并发症的发生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膜变化,了解其对角膜泪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1例158只眼,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3.6±2.2)岁,按屈光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2.50 D)38例74只眼,B组(-2.75~-4.00 D)32例61只眼,C组(-4.25~-6.50 D)11例23只眼。在戴镜前,戴镜后7 d,1、3、6个月五个时间点对三组进行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比较戴镜前后变化。结果 1.干眼症状评分:三组患者戴镜后7 d时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戴镜前增高(P0.05),戴镜后1、3、6个月时的症状评分较戴镜前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UT:三组患者戴镜后各时间点的BUT均较戴镜前明显缩短(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chirmer I试验:三组戴镜后各时间点SIT数值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4.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三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戴镜前明显增加(P0.05),戴镜后各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点状荧光素染色,但不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量,戴镜前应重视患者的泪膜相关评估,戴镜后要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佩戴普通树脂镜片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球镜度数、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球镜度数、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对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后,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眼科就诊验配RGP的患者共53例(106只眼),除屈光不正外无任何眼病。根据其角膜散光的大小分为A组(角膜散光2.00 D)19例(38只眼),B组(角膜散光2.00~4.00 D)17例(34只眼),C组(角膜散光4.00 D)14例(28只眼)。各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4个月后停戴3 d、停戴3周时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陡峭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s)、平坦子午线屈光力(Kf)及柱镜度数(Cyl)的前后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戴镜24个月并停戴3 d时,三组Ks、Cyl数值均较戴镜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Kf数值较戴镜均前无明显变化(P0.05)。A组、B组、C组的Ks减小量依次增加,分别为(0.146±0.454)D、(0.365±0.383)D、(0.790±0.518)D(F=13.338,P0.001),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1,P=0.002);Cyl的降低数值亦逐渐增加,分别为(0.165±0.451)D、(0.372±0.403)D、(0.741±0.574)D(F=10.099,P0.001)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1,P=0.008)。各组停戴3周后的Ks、Kf结果与停戴3 d时的结果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配戴RGP,角膜散光会降低,角膜散光越大降低越多,角膜散光的减小主要与Ks值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的7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屈光度、视力较治疗前比较,已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能够延缓屈光度增加,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起效快、疗效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角膜绷带镜的临床作用。方法:从佛山华厦眼科医院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的共27例,对照组43例患者未使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包括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眼部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角膜绷带镜效果确切,明显提高眼部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角膜塑形术对青少年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7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给予过夜佩戴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利用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非侵入泪河高度、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照相以及角膜上皮点染分级。结果:相比于戴镜前,患者戴镜后1 d患者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戴镜后角膜上皮点染有增加,脂质层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戴镜前后睑板腺完整度评分和非侵入泪河高度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角膜塑形术后1 d会影响泪膜稳定性,远期无显著影响;角膜塑形术对泪液分泌量无影响,佩戴角膜塑形镜不会导致睑板腺丢失,但会导致脂质层变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香菊胶囊对生殖器疱疹(GH)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Hartley雌性豚鼠30只,随机选取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5只以人工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方式建立GH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昔洛韦组和香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给药及给生理盐水后观察豚鼠发病情况和病程变化情况。结果:香菊胶囊治疗后GH豚鼠的皮损严重程度和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类似于阿昔洛韦组的用药效果,低剂量组效果最弱,中剂量组效果居中。香菊胶囊各剂量组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菊胶囊能够抗HSV-2增殖,在豚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抗HSV-2感染所致G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358例(399只眼)青光眼病例小梁切除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观察形状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小梁切除术未发生浅前房者,周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0%(P>0.05).Ⅰ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7.1%,中央丢失率为5.9%(P>0.05).Ⅱ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9.1%,中央丢失率为6.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Ⅲ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54.7%,中央丢失率为45.2%(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而浅前房是其损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Ⅲ度浅前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泪液黏蛋白(Mucin,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50例(100只眼)干眼症患者采用针刺局部和远端相结合的方法,取穴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干眼症状,并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检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泪液黏蛋白5AC的表达量.结果 泪液分泌量(mrn/5 min):治疗前5.2±2.6,治疗后7.3±2.1 (t=2.71,P=0.03).泪膜破裂时间(s):治疗前3.7±1.4,治疗后6.9±3.8(t=2.59,P=0.04).泪液黏蛋白5AC表达量(μg/ml):治疗前0.77±0.13,治疗后0.99±0.11 (t=1.98,P=0.05).临床疗效:显效43只眼,有效46只眼,无效11只眼,总有效率为89%.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促进泪液黏蛋白5AC的表达,提高泪膜稳定性,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对近距离工作致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近距离工作致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2周组28例、治疗4周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2周组和治疗4周组均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对各组患者进行视疲劳症状评分并测定调节功能。结果治疗后2、4周各组视疲劳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各组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双眼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及以治疗4周组疗效最佳(P0.05)。结论相对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以及负相对调节。  相似文献   

17.
水煎煮对石膏晶形和Ca/S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伟  李祥  李凡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02-604
用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法对单味及白虎汤中石膏煎煮前后的晶形结构及其Ca/S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FEL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SIK)对近视散光患者的角膜形态的影响对比。方法:择取2014年0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散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以及角膜表面隆起最高点(SIf)、后表明隆起最高点(SIb)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也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飞秒激光基质透镜组SIf、SIb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Ex手术与FS-LASIK手术具有同样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滨  周荣兴 《针刺研究》1995,20(3):67-71
本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40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β-内啡肽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具有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治疗可增加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的百分率,提高CD4+/CD8+的比率(P<0.01);降低患者的SIL2R含量(P<0.01);提高其β-EP水平。并对三项指标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发现β-EP与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正相关,与SIL-2R之间存在负相关.T细胞亚群与SIL-2R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针刺-免疫调节网络进行了探讨,以阐明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可能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40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和β-内啡肽(μ-EP)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具有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治疗可增加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提高CD4+/CD8+的比值(p<0.01);降低患者的SIL2R含量(P<0.01);提高其β-EP水平(P<0.01)。并对3项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β-EP与T细胞亚群之间呈正相关,与SIL-2R之间呈负相关,T细胞亚群与SIL-2R之间亦存在负相关。并以此为依据。对针刺──免疫调节网络进行了探讨,以阐明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可能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