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对5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LUAO-M);17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肌瘤切除术(LM),比较两种术式的相关手术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LUAO组术中出血量(88.2±52.7)ml少于LM组(103.2±54.9)ml(P=0.003);LUAO组术后病率5.7%低于LM组19.2%(P〈0.05);LUAO组术后住院天数(7.7±2.5)d低于LM组(8.6±3.2)d(P=0.001)。LUAO组术后子宫体积缩小率(48.9±38.6)%大于LM组体积缩小率(39.2±41.6)%(P=0.019);LUAO组月经过多缓解率97.0%高于LM组86.4%(P〈0.05);LUAO组术后肌瘤复发率3.0%低于LM组10.7%(P=0.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有助于拓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行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6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对1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将手术方式进行改良,以期改善手术疗效,满足患者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问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0%不等。对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或者子宫内膜切除(或破坏)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但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因此仍有近20%的病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效。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UAB)与单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旨在评价UAB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用该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能明显缓解月经异常症状,缩小子宫体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另外,该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子宫的血供特点、子宫肌瘤与平滑肌组织的凝血-纤溶激活系统差异有关。现对近年来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33岁,主因"停经32+5周,腹痛5 d"于2009年10月10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核对孕周准确.孕期规律产前检查,孕早期B超检查曾提示左侧宫底可见一1.6 cm×0.3 cm大小子宫肌瘤,余无特殊异常.5 d前餐后出现上腹痛,后扩散至全腹,可以忍受.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生育期妇女中的发生率达20%-40%,其发生部位主要位于宫体部,约占90%-96%。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保留子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满足微创,又能保留子宫,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但因子宫肌瘤大多为多发,腹腔镜下肌瘤剔除过程中出血多,易发生副损伤,且术后易复发。我们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治疗子宫多发肌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方法对12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腹腔镜下常规子宫肌瘤剥除术.肌瘤数目、大小、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月经症状的改变,B超检查监测子宫大小及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92.5±31.2)分钟,与对照组(103.8±48.6)分钟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7.5±48.4)ml,明显少于对照组(233.0±86.0)ml(P<0.05);两组随访均在2年以上,平均随访26个月,研究组失访9例,对照组失访8例;研究组术后2年所有患者E2值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年,研究组和对照组94.1%和78.8%的患者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月经症状缓解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肌瘤复发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1%(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与常规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延缓了肌瘤的复发,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4年4月到2007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点、辅助治疗、随访结果和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复发和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1)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后2年,患者痛经程度减轻,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值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症状复发率34.7%,复发中位时间30个月。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和子宫体积更大,术后妊娠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妊娠者(P<0.05)。(3)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更大、多发腺肌瘤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更高(P<0.05),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妊娠率68.8%,分娩率46.9%。妊娠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未发现影响妊娠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局限性腺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妊娠。年轻、子宫体积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术后妊娠对复发有保护作用。术后联合GnRHa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但对妊娠的益处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予戈舍瑞林治疗3个月.结果:30例患者手术及戈舍瑞林治疗后痛经缓解率为100%;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有8例患者药物副反应表现为低雌激素水平症状如潮热、多汗、阴道干燥、性欲下降等,全部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复发.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瘤能有效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症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器官,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卵巢子宫腺肌瘤可明显影响生育和妊娠,为明确卵巢子宫腺肌瘤①与腹水中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②与丹那唑治疗36个月后妊娠率,③及与妊娠率和双侧输卵管及盆腔腹膜损害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117例经腹腔镜证实存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育妇女,平均年龄31.5岁(21~37岁),平均不孕时间4.8年(2~10年),均经过丹那唑治疗。 巨噬细胞活性的测定:腹腔镜或经腹手术吸取的腹水离心获取单核细胞,1%胎牛血清磷酸缓冲液冲洗,加入RPMI1 640悬浮,按1:10比例加入荧光乳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并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Ravina等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取得成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但UAE术后7—20天内,因肌瘤栓塞后局部缺血,缺血性盆腔痛高达90%以上,发热率26%,下肢酸胀无力60%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1999年中国台湾省刘伟民首创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UAE相似,但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与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腺肌瘤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联合GnRH-a治疗者为研究组(72例),仅行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为对照组(7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痛经症状缓解及子宫腺肌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个月累计妊娠率(27.78%)高于对照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11%、8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局灶切除术相比,联合治疗的妊娠率更高,短期内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4.
15.
巨大的子宫腺肌瘤、宫内膜囊肿并血管瘤者比较罕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40岁,住院号77152.因月经量增多10余年,近3年加重,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于1987年3月18日入院.孕1产1,14年前足月正常分娩一男婴.查体:T36℃,P72次/分,Bp14.7/9.33kPa,心肺正常.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Ⅱ°糜烂,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在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65例经超声及MRI确诊为Ⅲ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31例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后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B组34例应用UAE预处理后行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后第1天较术前下降百分比、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术后第1天下降百分比、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A组少于B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是Ⅲ型CSP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较为经济的预处理方法,非紧急情况下可代替UAE。  相似文献   

17.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和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 ,病情严重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均受到严重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有些甚至为无妊娠史的未婚患者。由于以往采用各种保守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结果 ,而手术切除子宫又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所以 ,该病症一直是妇科疾病中的顽症之一。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产后出血等妇科疾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随之 ,UAE技术也被用来治疗子宫腺肌病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患者,31岁,已婚,G2 P0,因孕38+3周,于2009年1月22日入院待产.平时月经规则,停经50+天出现恶心、呕吐,停经2+月时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经休息后阴道流血停止,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方法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切断的方法,对子宫大于12孕周、伴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129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术中输血。其中116例患者(89.9%)先前经过1~3次足月阴道分娩;10例患者经过1~2次剖宫产;3例患者是已婚未产妇;9例患者曾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9.5)岁;体重指数平均为(27.3±7.9);手术时间平均为(152±28)min;子宫重量平均为(438±170)g(360~1120g);出血量平均(190±85)ml;从切断圆韧带到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的时间平均为(12.8±4.5)min(8~29min)。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为(3.8±2.1)d。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发生。术中发生膀胱损伤3例,经腹腔镜下行修补术,术后7d后治愈,全部患者无术后膀胱和输尿管阴道瘘发生。结论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大于12孕周,伴有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