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兔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其较佳刺激量。方法将新西兰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 min,损伤长度约2.5 cm,制作面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弱、中、强刺激组。电针各组术后1 d予不同刺激量治疗,连续7 d,模型组术后不予任何干预。治疗结束后截取各组受损面神经,采用ABC-ELISA检测介导JAK-STAT负反馈调节SOCS1、SOCS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SOCS1、SOCS3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弱刺激组SOCS1、SOCS3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电针弱刺激可使SOCS1、SOCS3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电针治疗效应不随刺激量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0~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1天后立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天,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截取各组受损面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1、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JAK1、STAT3蛋白水平有少量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表达显著增加(P<0.01)。治疗5天后电针组JAK1、STAT3蛋白水平表达趋于正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期电针可以通过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电针与手针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雪旺细胞、髓鞘及线粒体等结构形态学影响,探索电针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经面神经压榨复制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取"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每次30min;手针组选穴同电针组,每10min平补平泻捻转手法行针1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每7d进行1次面肌运动评分,28d后电镜观察各组面神经超微结构。结果:治疗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结果未见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在面肌运动评分、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以及单位面积轴突数目、髓鞘厚度、轴突面积等方面均差于正常组(P0.05);两治疗组面肌运动评分、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以及单位面积轴突数目、髓鞘厚度、轴突面积均好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各项结果均好于手针组(P0.05)。结论:在面神经损伤的治疗中,电针比手针更能促进轴浆线粒体增殖、髓鞘恢复以及轴索再生,这可能是电针治疗面神经损伤效果优于手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叉头框蛋白O亚型3a(Foxo3a)和p27激酶蛋白抑制剂1(p27 kip1)在电针治疗面神经压榨性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促进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6只,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18只,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电针组18只,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后予穴位电针治疗。模型组、电针组均于术后4、14、28 d分别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面神经元的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面神经元中Foxo3a及p27 kip1的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面神经元在术后各时间点细胞团更聚集,边界更清晰,细胞数目、神经元突起增多。术后模型组及电针组Foxo3a、p27 kip1蛋白表达量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4、14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Foxo3a、p27 kip1蛋白表达量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正常组(P 0. 05),且电针组低于模型组同期(P 0. 05)。术后第28 d,模型组、电针组Foxo3a蛋白表达量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8 d,电针组p27 kip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 0. 05),p27 kip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同期(P 0. 05)。结论 电针能加快面神经压榨性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面神经核团中Foxo3a、p27 kip1的表达量下降、缩短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其中假手术组4只,其余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干预;西药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_1250μg加地塞米松2 mg肌肉注射,1次/d,地塞米松每7 d减半,连续4周;电针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天连续治疗30 min,治疗5 d后休息2 d,疗程4周。术后4周镜下观察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并分别于术后1,2,3,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兔面神经核中GDNF、CHAT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神经细胞轮廓结构清晰完整,肿胀、空泡数目减少,细胞数目增多。术后2,3,4周,电针组、西药组GDNF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术后1,2,3,4周,模型组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针组、西药组CHAT阳性表达数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相邻两治疗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各时间段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有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面神经核中GDNF、CHA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 ~ 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免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3 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第2天立即进行治疗,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于电针治疗后5d、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电针治疗后5d,两组髓鞘计数,髓鞘厚度、轴索面积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急性期电针对于面神经损伤具有良性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兔CNT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3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第2天立即进行治疗,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于电针治疗后5天、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NTFR)的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5天,两组CNTFR表达水平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电针可以通过调节CNTFR表达来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3、STAT3及其下游Bcl-2、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来揭示加味凉血消风散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定;分离外周血白细胞,分别采用RT-PCR定量、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3、STAT3及下游Bcl-2、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将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前与10例健康人、治疗后比较。结果治疗前JAK3、STAT3、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组,而p53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AK3、STAT3、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下调,而p53的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3、STAT3、Bcl-2基因及蛋白升高及p53降低与银屑病发病密切相关;实验表明加味凉血消风散能使JAK/STAT通路中JAK3、STAT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降从而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活性,同时可以下调抑凋亡基因及蛋白Bcl-2,上调促凋亡基因及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在电针改善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90只,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糖尿病模型大鼠中出现认知障碍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大鼠予针刺"后三里""内庭"及"胰俞",其中"后三里"和"内庭"予以电针干预,每周6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周。针刺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随机血糖值;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和STAT3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随机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IL-6、IL-1β、TNF-α、p38 MAPK、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IL-6、IL-1β、TNF-α、p38 MAPK、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和STAT3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STAT3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P0.001,P0.05)。结论:电针可以抑制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p38 MAPK和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荣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根据评分分为活血荣络方组(模型+活血荣络方)、AG490组(模型+AG490)、模型组,上述组分别再分为再灌注后6h、12h、24h、72h四个亚组。每组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大鼠,并立即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活血荣络方组及AG490组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活血荣络方组与AG490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个时间点相当(P0.05)。(2)活血荣络方组12h、24h、72h JAK2、STAT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AG490组4个时间点JAK2、STAT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活血荣络方组6h的JAK2、STAT3的表达高于AG490组(P0.05),其余时间点与AG490组相当(P0.05)。结论活血荣络方可通过下调JAK2、STAT3的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手针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穴同传统针刺组),每组分为术后7、14、212、8 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BDNF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阳性细胞表达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针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明显改善,且电针刺激组兔面神经核中BDNF mRNA的表达明显多于其它4组(P<0.01),3个治疗组均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BDNF mRNA表达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对损伤的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雪旺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8只,根据治疗时间分为1、2、3个疗程3个亚组,每组6只。面神经压榨造模后,电针组选取"地仓"颊车"翳风"和"合谷"穴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3Hz/60Hz,30min),5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运用电镜观察受损面神经和雪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面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髓鞘密集,鲜见脱髓鞘情况;模型组在各时间段面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情况,雪旺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器缺失,在髓鞘数量、厚度上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P<0.05);假手术组脱髓鞘情况以及各时间段髓鞘数量和厚度均优于模型组同期水平;电针组在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面神经纤维充血水肿情况与模型组相比较轻,雪旺细胞结构相对较完整,细胞器丰富,髓鞘化程度(髓鞘数量、厚度)明显优于模型组同期水平,第2、3疗程后,髓鞘数量、厚度较前有所减少,面神经修复进程受阻。结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电针可以加快神经髓鞘化进程,促进受损面神经快速修复,而电针治疗效应不随刺激时长的增长而增加,电针治疗需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JAK1、STST3蛋白为指标探讨"调气"电针远端腧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调气"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均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调气"电针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电针治疗,参照大鼠穴位图谱取双侧合谷、太冲,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 d后处死。模型对照组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日抓取1次,不做针刺处置。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置。治疗后对3组大鼠采用YLS-3E型痛分析仪测量机械性痛阈,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各组造模段脊髓及神经根组织,分别进行IgG染色,进行JAK1、STAT3免疫组化测定。结果:(1)造模后模型组各大鼠的痛阈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电针组各大鼠的痛阈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脊髓段及神经根组织中JAK1蛋白、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调气"电针组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电针远端腧穴对CSR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对CSR脊髓及神经组织的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是实现其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颅脑损伤的高效时间窗。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2、3组。运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装置造成大鼠颅脑损伤,电针组分别于造模结束后4 h,3、7 d开始电针干预至第14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创伤脑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从造模后3 d开始模型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降低(P0.05);电针1组大鼠造模后7、10、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2组大鼠造模后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2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电针3组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电针1组比较,电针2、3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P0.01)。与电针2组比较,电针3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电针早期干预可通过下调Fas、FasL治疗颅脑损伤,从而有助于颅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复方竹节参片治疗KOA的作用环节和靶点。方法取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取3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KO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复方竹节参片高、中、低剂量组各6只。造模结束后,复方竹节参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50 mg/kg、75 mg/kg、37.5 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复方竹节参片混悬液,模型组和对照组同法给予蒸馏水,均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结束后、灌胃7 d和灌胃14 d测量各组兔脚踝周径;于末次灌胃后24 h,取膝关节、血清和滑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膝关节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滑膜组织中JAK2、p-JAK、STAT3、ERK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脚踝周径显著增加(P<0.05),血清IL-6水平及滑膜中JAK2、p-JAK、STAT3、ERK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竹节参片各组兔脚踝周径明显缩短(P均<0.05),复方竹节参片高、中剂量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复方竹节参片高剂量组滑膜组织中JAK2蛋白表达量及复方竹节参片各组滑膜组织中p-JAK2、STAT3、ERK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复方竹节参片能显著缓解KOA的关节肿胀,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上下游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淫羊藿女贞子合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与炎性因子相关的JAKs及STATs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激素组)、淫羊藿女贞子煎剂组(煎剂组)、地塞米松合煎剂组(激素合煎剂组)、淫羊藿女贞子提取物组(提取物组)、地塞米松合提取物组(激素合提取物组)。卵蛋白(OVA)致敏,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和/或灌胃淫羊藿女贞子煎剂或提取物,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JAKs(JAK3、TYK2)及STATs(STAT3、STAT5、STAT6)蛋白的磷酸化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 JAK3、p TYK2、p STAT3、p STAT5、p STAT6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 JAK3、p TYK2、p STAT3、p STAT5、p STAT6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单用激素比较,激素合煎剂或提取物组均能进一步显著降低p JAK3、p TYK2、p STAT3、p STAT6的蛋白表达。结论调节哮喘大鼠肺组织中与炎性因子相关的JAKs/STATs可能是淫羊藿女贞子煎剂及提取物协同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0只。电针心经组针刺"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列缺",两组均采用电针刺激,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升高(P0.05),电针心经组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电针肺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KK/I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IL-4)含量,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磷酸化STAT 6(pSTAT 6)与核因子-κB(NF-κB)p 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合谷""太冲",再灌注0、12、24h各电针1次。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pSTAT 6/STAT 6、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含量显著升高(P0.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法P0.001,Western blot法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pSTAT 6及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法P0.01,Western blot法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抗炎因子IL-4含量,增加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同时NF-κB p 65入核显著减少,可能与激活IL-4/STAT 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骶2神经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重量、排尿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的影响,探讨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方法以尖刀横断T9脊髓方式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通过膀胱重量、排尿量的测量观察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的膀胱功能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NGF及TrkA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重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重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手法排尿量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手法排尿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手法排尿量减少(P0.05)。空白组和电针组的NGF及Trk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的NGF高于空白组,TrkA的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损伤脊髓局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局部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并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同时电针刺激促进排尿反射的协调进行,改善SCI后NB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 TrkB和p75NTR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SC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4只)、电针组(24只)、经颅磁刺激组(24只)和联合组(24只)。模型组、电针组、经颅磁刺激组及联合组再按干预1、7 d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12只。并采用改良式Allen’s打击装置制备大鼠SCI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电针组穴取“大椎”和“命门”。经颅磁刺激组应用90%静息运动阈值。联合组用电针组加经颅磁刺激组治疗。1 d组于造模清醒后治疗一次,7 d组于1 d组同一时间每天重复治疗一次。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p75NTR蛋白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BB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05)。在HE染色中,干预1 d,可见模型组及各干预组脊髓组织结构被破坏,组织坏死,分界不清,中央管结构紊乱,红细胞大量聚集明显的空泡等;干预7 d,各组出血减少,电针组、联合组较模型组组织结构更加完整,空洞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 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DNF、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p75NTR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说明督脉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BDNF及TrkB以及下调了p75NTR的表达有关。电针相对单纯经颅磁刺激在大鼠早期干预中效果更好,联合治疗对比单纯电针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