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驻马店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9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 %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横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静滴依达拉奉,观察组则配合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年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26%;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食欲减退,6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良反应率为20.41%,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稠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稠度切变率)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注射液250 mg/L静滴2次/d,依达拉奉针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均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疗效,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4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均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NIHSS评分、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性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以及纤溶酶的实际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合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列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和纤溶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以及纤溶酶的实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银杏叶注射液+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常规治疗,疗程14天。治疗14天后采用NIHSS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丁苯酞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9.31±2.14)分、Barthel指数(37.54±5.19)分、心脏指数(CI)体积(14.38±2.55)m~3、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治疗后1周为(13.19±1.24)分、治疗后2周为(10.16±1.37)分、治疗后4周为(9.15±1.62)分、总有效率96.00%、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王祖峰  郭永梅 《新中医》2017,49(7):26-2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死患者,并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疗效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60例)则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患者并发症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及Barthel评分、HSV、LSV、PSV、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LDL-C、HDL-C、TC、TG等血脂水平均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及Barthel评分、HSV、LSV、PSV、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LDL-C、HDL-C、TC、TG等血脂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67%,低于对照组1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3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7%)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血脂状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率,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Nation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实验室评价指标选取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治疗效果分别为95.35%和88.37%,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水平和血浆Hcy水平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是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经Mid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降纤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观察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30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快,比单纯使用降纤酶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血脂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和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及血脂水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景小莉 《河南中医》2019,39(1):74-7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 5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HC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4):428-42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病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运用回顾性对照法对两组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9%,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血清D-二聚体、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D-二聚体、SOD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和机体高凝状态,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