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王进云  刘艳  张坤 《临床医学》2013,33(8):118-119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不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而是根据患者药敏试验和培养细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6.8%(P〈0.05),而观察组高达97.5%.两组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能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符合RCTs纳入标准的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25篇,均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与单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用抗生素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总有效率比单用抗生素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肤痔清软膏联合中药灌肠在治疗盆腔炎合并痔疮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痔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生素+肤痔清组(KF)、抗生素+肤痔清+中药保留灌肠组(KFZ)和抗生素+润滑剂+中药保留灌肠组(KRZ)3组,每组30例。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观察炎症指标CRP、促炎因子TNF-α、抑炎因子IL-10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KFZ、KRZ有效率均为96.67%,明显高于KF有效率为76.67%,KFZ组、KRZ组优于KF组;治疗后3组患者TNF-α、IL-10、CRP均有改善,与KF组相比,KRZ组、KFZ组在降低炎症指标TNF-α、CRP,提高抑炎因子IL-10优于KF组(P0.05);KRZ组与KFZ组比较,KFZ组在降低炎症指标CRP,提高抑炎因子IL-10方面优于KRZ组(P0.05)。治疗后KRZ与KFZ组在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白带异常临床症状改善优于KF组(P0.05);KFZ组在便血疼痛临床症状改善优于KF组(P0.05)。结论:肤痔清软膏联合中药灌肠在治疗盆腔炎患者时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炎症状况,且对合并痔疮的盆腔炎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炎清联合妇炎灵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榆林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妇炎清联合妇炎灵灌肠方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妇炎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也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研究组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清联合妇炎灵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结合理疗并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治疗,并给予系统性护理,能有效促进慢性盆腔炎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4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22例.参照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研究组给予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情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及综合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及综合积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NF-α、PCT、hs-CRP、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PCT、hs-CRP、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联合氟罗沙星胶囊及甲硝唑注射液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胶囊+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5.96%(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与对照组的14.0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联合氟罗沙星胶囊、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当归芍药散联合三黄洗剂熏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82例,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研究组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三黄洗剂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联合三黄洗剂熏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按随机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头孢唑啉钠和甲硝唑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妇科检查及B超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对照组只用抗生素单一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罐运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青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予以针灸+易罐运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易罐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UC病人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相关血清指标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χ~2=6.63,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血清指标IL-6、IL-17、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辨证护理可明显改善UC病人临床症状以及机体高炎症状态,且可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SOD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0)。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血清SOD活性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SOD活性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治疗后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冬青液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头孢噻肟钠加入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静脉滴注甲硝唑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变化幅度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能使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升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提示本方法能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抗生素和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治愈16 例,好转9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20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疗效好、费用少、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宫炎平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宫炎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宫炎平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对疾病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相关检查和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与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4水平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IL-4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IFN-γ水平低于HBeAg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因子可有效明确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免疫应答的平衡状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