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设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从年龄、病史、活动能力、创伤、医源性因素5方面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患者制定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与实施评估表前神经外科发生DVT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评估表后,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对预防DVT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该院脑出血术后患者84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接受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 WF、GMP-140、PAI-1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28.57%。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所有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评分分值均较高。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预防护理,采用基本预防、心理预防和功能锻炼来共同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做好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9月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血栓干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预后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此外,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方式,则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随诊依从性、并发症概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实施效果评估。结果经过对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此次研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发现对于护理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随诊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骨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和感染情况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5.71%、感染发生率2.85%均低于对照组11.4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4.28%高于对照组7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可有效降低DVT和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光明中医》2012,27(11):2318-2319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泡脚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能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效果与措施。方法研究资料均为该院于2017年5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40例,均落实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形成率为2.50%。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95±1.61)d,护理满意度为95.00%。护理15 d后患者患肢肿胀情况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外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具有针对性预防效果,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术后尽快恢复,且护理严谨性获得患者高度认可,护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2017年1—6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经过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指标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优势(P0.05)。研究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率10%低于参照组患者肿胀率4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6%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36%,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24%。结论康复护理的开展对偏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时间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是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降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红肿等发生率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重要,康护护理对于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应用于临床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比两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两组骨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骨科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风险,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护理方法不同为依据分组,对比两组下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加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主动配合用药、锻炼、饮食等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综合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结果综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下肢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DVT形成高危因素对56例AMI患者进行分级评估。运用循证护理程序,采取一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的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L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结果56例AMI患者运用循证护理预防后无一例发生LDVT。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AMI患者发生LDVT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均为34例,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护理总分评分分别为97.1%、(93.7±3.0)分,较对照组患者的76.5%、(77.7±3.1)分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均为34例,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护理总分评分分别为97.1%、(93.7±3.0)分,较对照组患者的76.5%、(77.7±3.1)分良好(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地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治疗的5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9例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法。最后对这两组患者在该次探究后的探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结束后,将这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满意度(66.67%)较明显的低于观察组的满意度(96.55%)(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作用更佳,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空气压力疗法在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仅以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空气压力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疗法用于脑血栓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分析使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价值。方法样本时间、实验例数均自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中获取,样本例数选择72,实验患者均采用盲选法分为两个小组:常规组(n=36)和护理组(n=36),给予常规组基础护理,给予护理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比指标数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质量以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护理组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措施的实施,对于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风险因素制定预警监控体系,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获得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例,对其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60例患者中,38例血栓发生在左下肢,22例发生在右下肢,中央型及周围型为常见的血栓类型;36例为急性血栓,24例为亚急性血栓。此外,经溶栓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急性血栓的再通率相比于亚急性血栓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其血栓类型及性质,获得清晰的影像学图像,为溶栓治疗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