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疕",早在隋朝即有记载。病因病机涉及风、寒、湿、热、燥、瘀、毒等。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阐释不足。古籍与文献中已经有对于湿邪与银屑病关系的论述,认识多为外湿合并风、寒等邪作用于人体发病;而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则更为深入,不拘于外感,内湿亦可致经络、气血痹阻,宣泄不能皮肤不得濡养而发病。更有医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银屑病致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将现代医学方法与中医辨证结合,证明了湿邪在银屑病病机中的广泛存在。文章总结古今医家对银屑病的证治认识,突出强调了"从湿论治"银屑病在临证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古代病名以"癣"为主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除与自身气血津液变化相关,还与外感六淫关系密切。本文从外感六淫角度对与病因病机和治疗相关的古医籍进行整理,发现银屑病病因包括外因风、寒、湿、热四邪与内因血虚、血燥,其治疗以祛风、清热、润燥三大治法为主,从而归纳病机为风毒客于腠理,入内灼伤营血,血燥不荣于外,治疗上可以透风解毒、养血润燥、凉血活血为治法,兼察病患脏腑气血功能状态,以期为银屑病现代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俗称为"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以红斑、脱屑、斑块为主要皮损的皮肤病,其病程缠绵反复,顽固难愈,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古代医学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总结为风、湿、热、燥、毒等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主要以血热、血瘀、血燥常见,治则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临床用药以凉血、养血及活血类等理血中药为主。本文主要对理血中药及临床中常用的几味理血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燥湿亦为阴阳之征兆,燥、湿之辨是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上的具体体现,是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环节。燥、湿与寒、热都是"证"的基本属性,因此一些医家以燥、湿统百病,以恢复燥、湿之间动态平衡为治疗目标。在标本中气理论中,燥金常从湿土而化,而湿邪困阻津液亦会致燥,燥、湿双方可相互转化。在燥、湿演变过程中,会形成燥、湿相兼的复杂病证,如咳嗽、失眠、痿证等,根据燥、湿双方的比例、部位、标本不同,需并用润、燥之法,不可偏颇于燥、湿之一端,忽视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5.
段行武教授认为"辨病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段教授认为"血热、血瘀、血燥"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病机,"凉血、活血、补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治疗上以治血药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湿药,同时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病变对本病诱发、转归的影响;重视专病专药、经典药对的运用,以丹参、鬼箭羽、生槐花、黄芩等15种药物为主药,以鬼箭羽为治疗银屑病专用药,治血为主,气血同调;同时用药广泛而灵活,结合"辨证论治",全面兼顾,坚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完美结合与精准的用药艺术。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有内外因之分,外因如外感风、寒、湿、热、虫等邪气,导致气血阻滞,皮肤失养而发病;内外因如风湿毒气袭表,血分热燥,血燥难荣或素体血虚,外感风燥之邪,合而致病。近现代医家多从血分认识,有血热、血虚、血瘀、血燥之分。现代医学则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其机制研究也紧紧围绕基因遗传易感、免疫系统紊乱、病菌感染等方面。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系统治疗、局部外用药物等。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常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传统疗法等,作用以调控体内免疫系统、基因靶点及抗氧化等为主,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目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机制虽已经逐渐深化,但关于中医药防治银屑病作用机制的详尽整理尚少。该文基于银屑病发病的中西医研究,对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机制进行综述,提供较为全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治疗及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松皮癣"、"白疕"、"蛇虱"等.在治疗上,祛风清热,补益肝肾,调摄冲任应用较多,均取得一定疗效.笔者近年来则根据银屑病血热、血燥、血瘀3个类型的特点,从"血"论治,并自拟白疕Ⅰ、Ⅱ、Ⅲ号方治疗5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可以用来描述这一现象。本文提出“高梁之变”之“浊邪”可能为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因,并阐述浊邪引发银屑病的病机及防治思路。浊邪化生痰湿、血瘀、郁热等病理产物,通过浊热入血、浊瘀互结、浊聚肤燥、郁热化毒、浊淫关节、浊热酿脓的病理过程,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各个病程阶段。重视化浊法在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侧重分消化浊、通阳化浊、健脾化浊之法。倡导合理饮食,避免“高梁之变”在银屑病及共病的预防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边教授从血热、血瘀、血燥论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研制出牛皮癣1号及药浴Ⅴ号以治疗血热型白疕,牛皮癣2号及K4(1%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以治疗血瘀型白疕,牛皮癣3号(血燥方)内服及清热湿肤方外洗以治疗血燥型白疕,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彭军  张玉占  刁丽 《光明中医》2015,30(1):66-67
<正>银屑病的病机为"血分有热",临床可分为"血热风燥"及"血虚风燥",其中以"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最为多见,也为治疗的最关键阶段。笔者在常规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基础上加入健脾益气的六君子汤,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银屑病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白疕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寻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是北方的常见病、疑难病,且是皮肤科研究的重点病[1]。其病因复杂,目前各皮肤病医家对银屑病的论治尚无统一认识,但以从"血"论治者为多,如赵炳南、朱仁康的血热论[2,3],杨嘉鑫的血燥论[4];丁履伸的血瘀论[5];顾伯华的血虚论[6]  相似文献   

12.
"肺主皮毛"是肺与皮毛关系的高度概括,二者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在治疗上相互为用。不但肺之病证可从皮毛而治,而且皮毛疾患也可从肺论治,可见"肺主皮毛"理论对于指导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屑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热"、"血瘀"、"血燥",但肺脏失调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可在从"血"立论的基础上根据"肺主皮毛"理论与从"肺"论治相结合,从而丰富银屑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拓宽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叶建州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叶教授从血热、血燥论治寻常型银屑病,根据其临床经验拟定消银1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消银2号清热凉血、育阴润燥,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治疗,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称银屑病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白壳"等.其发病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有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伏于血分而发病;内因可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血热,最终化热化燥,内伏血分,外灼肌肤而发病.  相似文献   

15.
紫草鳖甲四物汤治疗162例银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紫草鳖甲四物汤为基本方,以血热、血燥为主型,再辨夹风、夹湿、血瘀、肾虚四症,配以相应的中药加减治疗银屑病患者162例,治愈率46%,总有效率89%。认为银屑病多为肝阴虚而肝阳过刚所致,点滴状多兼有表证和肺实、斑块状多兼有风燥和血瘀,关节型多见肾虚,红皮症型多有药毒。  相似文献   

16.
廉凤霞  祝向东  徐静 《新中医》2014,46(9):24-25
介绍高如宏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治疗从血论治。高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尚有湿毒蕴阻、滞络损肤,可从湿毒论治。临床上可分邪阻肌表、寒湿困脾、湿毒蕴肤、脾虚湿蕴几种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陈乐  范永升 《中医杂志》2014,(13):1106-1108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热、血燥为本,以风、寒、湿、热、燥、毒等外邪为标;治疗应辨证审因,综合考虑影响疾病的各种因素,随证灵活处理,立法用药紧扣病机,心身同治;本病愈后仍须从调整体质入手巩固疗效,防止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证候名称,总结其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49年到2009年的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对文献中出现的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后,获得共计173个证候类型。其中出现频率≥3%的6个证候类型分别是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虚风燥证、血虚证及湿热证;不同分期出现频率≥10%的证候类型分别如下:进行期为血热证;静止期为血燥证、血瘀证和血虚风燥证;退行期为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类型比较繁多,以气血津液辨证方法为依据者居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中药治疗血燥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条件的血燥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NB-UBV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NB-UBV治疗,观察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B-UBV联合中药治疗血燥型银屑病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 ,中医称“白”。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对寻常型银屑病根据不同的病程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即对新病 (发病 1年以内 )采用养血润燥法 ,对久病 (发病 1年以上 )采用清火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疗效。兹介绍以后 ,以飨同道。1 新病 ,风邪客肌肤 ,血燥难荣外《医宗金鉴》谓白“此证俗名蛇风 ,生于皮肤 ,形如疥疹 ,色白而痒 ,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肌肤 ,血燥不能荣养所致”。风为百病之长 ,风胜则痒。因此 ,笔者认为 :银屑病的形成 ,首先与风邪有关 ,风又常与寒热湿毒相兼为患 ,故又有风寒、风热、湿毒等。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五脏功能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