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所有患儿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结果:观察治疗后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肌张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可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能力,应用效果优于单独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指导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小儿神经康复科训练的脑瘫患儿家长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实时互动性康复训练指导,治疗期为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家长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家长对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对康复师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FMFM和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信息技术指导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训练,能够使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大大提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头针治疗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方法将74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靳氏(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治疗后(每治疗1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GMFM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GMFM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益脑十六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作业疗法对提高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脑瘫儿童且根据住院顺序,按照单双号法原则,将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脑瘫儿童均给予同样的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作业疗法,且参考FMFM评定量表与脑瘫儿童ADL评定量表对两组患儿予以评分和对比。结果: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FM评分、ADL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佛山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Bobath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Bobath疗法治疗,包括上肢及躯干训练、下肢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康复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根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儿的康复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康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值为(17.56±9.63)分,大于对照组(12.74±7.42)分,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3.62%,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教结合"康复模式对学龄前期脑瘫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学康复,治疗组采用"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并在治疗前后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88评分和WeeF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可以提高学龄前期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予一般康复疗法和平衡训练法,针康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头穴丛刺治疗,穴取顶区和枕下区.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定患儿的平衡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较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弹力训练带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偏瘫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予功能性弹力训练带训练;训练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中的D、E项评分进行两组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D项和E项GMFM-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项和E项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弹力训练带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躯干及骨盘控制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平衡协调及运动能力的发育,从而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过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儿中采用个性化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效果,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吴婧  宗洪波  汪杨  徐冬梅 《光明中医》2022,(19):3514-3517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DCP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儿GMFM评分、Wee FIM及GDD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GMFM评分、Wee FIM及GDDS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可以有效改善DCP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疗法对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45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以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项目,治疗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疗法用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患儿依从性好,能较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网状密集悬吊系统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于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采用网状密集悬吊系统治疗。采用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针灸+康复手法)和对照组(康复手法)各10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步行能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数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站位)、E区(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步行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脑瘫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仅为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P0.05);痉挛型脑瘫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0.5%(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在临床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脑瘫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治疗计划和所达到效果的满意度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和家长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怀集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124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患儿的运动功能、独立性、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儿经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4例患儿治疗后显效98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 %。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加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徒手肌力情况、粗大运动量、精细运动功能、总体治疗效果与脑部各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与徒手肌力情况组间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挛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粗大运动量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与社会适应性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采取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观察分析其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瘫患儿中选取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后增加核心肌群和感觉统合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GMFM-88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运动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柔筋点穴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柔筋点穴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筋点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痉挛状态改善效果显著,标本兼治,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