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合成的podocin多肽制备针对斑马鱼podocin的多克隆抗体,鉴定其特异性,并应用于斑马鱼足细胞损伤研究中。方法:(1)设计、合成斑马鱼podocin抗原多肽,将合成后的多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protein A亲和纯化得到抗podocin多克隆抗体;(2)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抗体效价及组织特异性;(3)构建足细胞特异性表达硝基还原酶(NTR)的转基因斑马鱼Tg(pod:Gal4;UAS:NTR-m Cherry),NTR/MTZ(甲硝唑)系统特异性地诱导足细胞损伤;用podocin反义寡核苷酸阻断正常斑马鱼胚胎podocin mRNA的翻译过程,利用抗podocin抗体对上述两种疾病模型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验证合成的podocin抗体能否应用于斑马鱼足细胞研究中。结果:(1)化学合成的多肽纯度为92.6%,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2)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抗体效价分别达1∶5.12×105和1∶106;(3)免疫荧光染色表明无论在斑马鱼前肾还是中肾,podocin均特异性地表达于足细胞,且沿着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性分布,表明抗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4)MTZ诱导足细胞损伤24h后见podocin呈粗糙的颗粒状分布,48h后阳性表达面积占整个肾小球面积比值明显下降;(5)显微注射podocin反义寡核苷酸的斑马鱼胚胎出现心包水肿、体轴弯曲的表型,第3天时几乎无Podocin表达,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第5天时表达与正常组无异。结论:所制备的斑马鱼抗podocin抗体效价高、组织特异性强,能够反应足细胞损伤情况,是斑马鱼足细胞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基因45β(GADD45B)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微分离37例肾活检证实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球,qRT-PCR检测肾小球GADD45B基因表达,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GADD45B蛋白表达。进一步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研究GADD45B基因功能,Podocin启动子驱动和UAS/GAL4系统构建足细胞上特异性表达GADD45B转基因斑马鱼,硝基还原酶/甲硝唑(NTR/MTZ)系统特异性诱导足细胞损伤,观察斑马鱼水肿发生率,定量检测蛋白尿及足细胞凋亡。结果:FSGS患者肾小球GADD45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与FSGS患者白尿、血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斑马鱼研究结果显示,足细胞上高表达GADD45B能够显著加重MTZ诱导的足细胞损伤,GADD45Ba/b转基因鱼的水肿发生率和蛋白尿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斑马鱼。活性caspase染色结果显示,GADD45B转基因鱼发生凋亡的足细胞数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吗啉环寡聚核苷酸注射斑马鱼抑制GADD45B基因表达,则MTZ诱导的斑马鱼水肿发生率和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高表达GADD45B显著加重足细胞受损,而抑制GADD45表达则能有效改善足细胞损伤,提示其可作为治疗足细胞损伤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TYRO3纯合突变体,为利用斑马鱼研究TYRO3功能构建模型。方法: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基因型,筛选获得TYRO3基因突变斑马鱼。通过观察斑马鱼水肿的表型以及用透射电镜观察足突融合的情况了解TYRO3突变的影响。结果:我们得到了两个移码的TYRO3突变体,每个TYRO3突变体在F2中获得2和5个纯合子,并且F0杂合子突变率可达50%。TYRO3基因突变斑马鱼出现卵黄囊、心包及眼周水肿,电镜下出现明显的足突融合。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YRO3基因突变的纯合子斑马鱼,并初步证实,TYRO3突变会导致斑马鱼肾脏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斑马鱼急性肾损伤模型,用于急性肾损伤相关分子机制、肾脏再生和药物筛选等研究。方法:(1)基于硝基还原酶/甲硝唑(NTR/MTZ,Nitroreductase/Metronidazole)系统,分别构建转基因斑马鱼Tg(enpep:Gal4)和Tg(UAS:NTR-mCherry);(2)利用MTZ诱导双转基因斑马鱼幼鱼Tg(enpep:Gal4;UAS:NTRmCherry)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分别观察幼鱼水肿率,肾小管红色荧光强度,通过原位杂交检测近端小管分子标志物slc20a1a表达水平,经心脏显微注射10KD FITC-Dextran检测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扫描透射电镜检测近端小管超微结构。结果:(1)转基因鱼Tg(enpep:Gal4)和Tg(UAS:NTR-mCherry)构建成功,可在双转基因斑马鱼幼鱼Tg(enpep:Gal4;UAS:NTR-mCherry)受精后30h观察到肾小管中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mCherry,呈现连续性分布于肾小管;(2)随着MTZ处理剂量的提高,胚胎心包水肿和身体水肿率逐步上升;(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近端小管分子标志物slc20a1a表达减弱甚至消失,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肾小管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形态破坏,刷状缘脱落,管腔中可见微管结构。结论:基于NTR/MTZ系统的斑马鱼急性肾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急性肾损伤相关分子机制、肾脏再生和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istone deacetylase,hdac9)缺失对肾小球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斑马鱼hdac9在受精后24h、36h、48h、60h、72h的表达分布;应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构建hdac9基因敲除模型;透射电镜观察hdac9基因敲除对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利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hdac9敲除后对肾脏祖细胞和足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在hdac9基因敲除斑马鱼中,回输hdac9 mRNA以恢复hdac9缺失的表型。结果: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发现hdac9在斑马鱼前肾发育阶段高峰度表达,即受精后24h开始表达,直至肾小球发育完成hdac9表达消失;透射电镜观察发现hdac9基因敲除导致肾小球发育障碍,肾脏祖细胞标志物(lhx1a,pax2a,mafba和wt1b)和足细胞标志物(podocin和nephrin)表达均显著抑制;在hdac9基因敲除斑马鱼中回输hdac9 mRNA可明显恢复hdac9基因敲除的表型。结论:hdac9在肾小球发育阶段表达,为肾小球发育所必需的,可能具有调控肾脏祖细胞增殖以及祖细胞向足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肾功能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并随访3年以上的24例2型D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方法对肾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足细胞标志物GLEPPl和Ⅳ型胶原α3链的双重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计算足细胞密度,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详细记载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根据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据此分为肾功能稳定组(随访中Ccr保持稳定)和肾功能恶化组(随访中Ccr进行性减低).结果(1)DN患者足细胞密度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7.5±3.8%)vs(21.3±1.64%),P<0.01].(2)肾活检时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分析显示,足细胞密度的减少与BMI、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有相关关系(r=-0.486,P<0.05;r=-0.438,P<0.05),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化血红蛋白>7%)足细胞密度减少的更为明显(P<0.05).(3)足细胞密度与蛋白尿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多重回归分析显示,足细胞密度是蛋白尿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足细胞密度的减低还与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标、肾小球硬化比例、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呈负相关(P<0.05).(4)肾功能稳定组和肾功能恶化组比较分析显示,尽管长期随访中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入组时两组间蛋白尿[(0.74±0.43)vs(3.51±1.17)g/24h,P<0.01]和足细胞密度[(9.8±3.0)vs(6.5±3.8)%,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5)长期随访,DN患者Ccr的斜率与足细胞密度有相关关系(r=0.424,P<0.05).此外,糖尿病病程、蛋白尿、尿中大分子物质C3、α2-M均与Ccr的斜率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异常,糖、脂代谢紊乱是足细胞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足细胞密度的减低与蛋白尿、小管功能损伤、肾组织慢性化病变等提示肾脏预后不良的因素相关.长期随访观察,足细胞损伤程度与DN肾功能预后密切相关;足细胞密度测定有助于DN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者蛋白尿的发生与循环中存在某类物质相关.但循环因子的本质,其作用的靶细胞等问题都没有研究清楚.足细胞病变在大量蛋白尿发生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分化足细胞作为检测循环因子的靶细胞,探讨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并对循环因子的理化性质及其损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方法: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FSGS患者80例和足细胞病(podocytopathy)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织形态学改变为膜性肾病(MN)65例、IgM肾病(IgMN)14例,IgA肾病(IgAN)41例,糖尿病肾病(DN)13例,狼疮性肾炎(LN)2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PGN)15例作为疾病对照,患者血清以10%浓度作用足细胞24h,免疫荧光法观察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足细胞膜连接分子(ZO-1)分布变化.同时,取上述患者0.1 ml血清注射大鼠,0h、4h、8h、12h和24h分别观察大鼠蛋白尿的产生,验证体外实验结果.阳性血清经灭活去补体,硫酸葡聚糖镁去脂,盐析法去IgG,阳性血清与患者或正常人尿液共孵育,及阳性血清与细胞因子IL-13中和抗体共孵育等不同处理后再作用足细胞,观察F-actin和ZO-1的变化,鉴定循环因子性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血清对足细胞内细胞因子相关信号通路JAK-STAT 6,应激和细胞生存相关信号通路MAPK(p38, ERK,JNK)及骨架蛋白调节信号通路Rho-ROCK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循环因子对足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 结果:13例FSGS患者(16.3%)和9例足细胞病患者(12.2%)的血清可明显破坏足细胞的骨架结构和ZO-1的分布,胞质内F-actin表达减弱,细胞骨架断裂,排列紊乱,部分开始向细胞边缘聚集,形成毛刺样结构,足细胞失去原有的细胞张力,胞体回缩;相邻足细胞的紧密连接消失,ZO-1的连续性破坏,出现断裂,皱褶,分层.其它肾病患者(MN,IgMN,IgAN,DN,LN,MPGN)的血清未能引起足细胞上述病变.阳性血清注射大鼠8h即可诱导大鼠产生明显的蛋白尿[(0.5±0.03) mg/ml vs (0.2±0.01) mg/ml阴性对照血清,P<0.01],12h大鼠蛋白尿的产生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6h.阳性血清经去补体、去IgG、去除脂蛋白等处理后,血清对足细胞骨架蛋白损伤作用未受影响.循环因子阳性血清与尿液或正常人血清共孵育足细胞不能中和循环因子的损伤作用.细胞因子IL-13中和抗体未能阻断阳性血清诱导的足细胞损伤.进一步的信号分子研究显示,阳性血清作用30 min即可激活足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STAT 6,p-38 MAPK和Rho-ROCK底物MYPT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而阴性血清未能激活上述信号通路. 结论:循环因子特异性存在于部分FSGS和足细胞病变患者中,这类因子可以直接诱导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的发生.进一步在临床上观察相应的治疗干预对FSGS患者这类循环因子的影响以及其消长与蛋白尿和预后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这类循环因子与疾病的关联,从而为最终明确这类循环因子的本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脱落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足细胞及肾活检标本足细胞脱落情况,探讨尿中足细胞脱落与尿蛋白、空腹血糖、肌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DN患者50例,微小病变(MCD)患者25例及正常人对照组10例,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将DN患者分为5组,其中CKD I期15例,CKD Ⅱ期10例,CKD Ⅲ期8例,CKD IV期9例,CKD V期8例;另按尿蛋白量将DN患者分为3组,其中少量蛋白尿组(<1.0 g/d)13例,中量蛋白尿组(1-3.5 g/d)20例,大量蛋白尿组(>3.5 g/d)1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足细胞数目及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表达;分别统计各组中尿足细胞数目;同时检测各组患者24h尿蛋白、肌酐、空腹血糖,多组计量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DN组尿中足细胞的阳性率为88%(44/50);微小病变(MCD)组及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为0;DN组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中,肾小球足细胞PCX表达缺失,MCD组肾活检标本足细胞PCX呈完整连续性表达.少量蛋白尿组尿足细胞数目(1.5±1.0)个/ml,中等量蛋白尿组(2.2±0.7)个/ml及大量蛋白尿组(3.5±1.3)个/ml,除少量蛋白尿与中量蛋白尿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尿足细胞数目与蛋白尿(r=0.785,P<0.05)、I-Ⅲ期患者同期SCr呈正相关(r=0.466,P<0.05);而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 DN进展过程中存在足细胞损伤.DN足细胞脱落与尿蛋白、CKD I至Ⅲ期同期SCr呈正相关,与Ⅳ至V期SCr、FBG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iRNA敲低podocalyxin(PODXL、足糖萼)基因对足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3℃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分化成熟后分为5组:空白组(Vehicle)、模拟组(Mock)、阴性对照组(Sh-nc)、siRNA-PODXL组(Si)、ezrin抑制组(NSC305787)。用鬼笔环肽行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染色,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排列;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PODXL和p-ezrin表达水平。结果:(1)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组足细胞骨架肌纤维排列有序,荧光显示清晰; Si组、ezrin抑制组足细胞微丝解聚、胞体回缩,骨架排列紊乱,荧光明显模糊减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2)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ODXL敲低、抑制ezrin磷酸化后足细胞迁移较其他三组减慢;(3)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ODXL敲低、抑制ezrin磷酸化后足细胞凋亡率增加;(4) 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i组PODXL表达明显下调,同时p-ezrin表达下调,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5) G-LISA法检测细胞中RhoA活性,结果显示:Si组、ezrin抑制组与正常组相比RhoA活性明显下降,Mock及Sh-nc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敲低PODXL基因或抑制ezrin磷酸化后,p-ezrin表达下调、RhoA活性降低,导致足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促进足细胞凋亡。表明PODXL基因敲低后引起足细胞损伤可能与p-ezrin、RhoA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足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病变与蛋白尿,肾脏病变进展及对激素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FSGS,对照组各选取微小病变(MCD),系膜增生性病变(MsP)9例,并观察4例FSGS病变重复肾活检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套色方法对所有患者肾活检组织分别进行WT1、CR1、GLEPP1和Ⅳ型胶原α3链的双重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对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密度定量并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①双套色清晰显示足细胞与基膜的空间位置,足细胞特异性表达WT1、CR1、GLEPP1.②FSGS组患者非硬化肾小球足细胞三种标记物染色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WT1、CR1、GLEPP1染色节段丢失比率显著高于MCD组与MsP组(P<0.05);足细胞密度和肾组织病理类型相关,FSGS组足细胞密度显著低于MCD组与MsP组(P<0.05).③经典型和脐部型FSGS两组足细胞标志物染色节段丢失比率及足细胞密度无差异.④FSGS组患者足细胞密度与尿蛋白、肾功能无相关性.激素治疗缓解组足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激素治疗无效组(P<0.05).⑤对4例重复肾活检肾组织WT1、CR1、GLEPP1表达的观察表明,三种标记物表达的缺失程度和肾小球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FSGS组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病理改变越重足细胞病变越明显.足细胞WT1、CR1、GLEPP1表达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达缺失严重者激素治疗反应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旨在以双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基因小鼠为动物模型,建立适用于小鼠荧光标记足细胞的分选方法。方法:对现有的常规实验方法加以优化,在使用报告基因小鼠的前提下辅以更有效的磁珠灌注法提取肾小球,进一步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获得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足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及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分选所得足细胞基因表达特性。结果:通过本实验方法可更有效制备肾小球单细胞悬液和高纯度的足细胞,每只小鼠可提取超过3×105的足细胞,占细胞总量的14.93%,质量可满足后续转录谱和蛋白组学等相关研究。结论:应用FACS技术可有效地从荧光标记小鼠中提取高纯度足细胞,为足细胞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水平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研究足细胞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引起足细胞足突形态变化的特征. 方法:建立足细胞过表达TRPC6的细胞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Con)、转染空载体组(GFP)和过表达TRPC6组(OverTRP),并分别给予TRPC6离子通道特异性激动剂OAG和阻断剂U73122处理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摄片,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应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足细胞足突的表面积密度、突触长径和足突平均宽度,以研究TRPC6通道蛋白高表达所引起的小鼠足细胞足突的形态变化. 结果:共聚焦成像分析结果可见,足细胞过表达TRPC6后,足突表现出回缩的形态特点.形态计量学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过表达TRPC6的足细胞足突表面积密度减小(OverTRP:500.97±98.25 vs Con:915.5±130.83,P<0.05)、突触长径缩短(OverTRP:58.32±5.41vs Con:91.41±9.13,P<0.05)、平均宽度缩短(OverTRP:7.97±2.64vs Con:12.43±1.47,P<0.05),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过表达组突触长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最为显著(P<0.05). 结论:足细胞离子通道蛋白TRPC6的过表达,可诱导足细胞足突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足突回缩,可能是参与蛋白尿发生的形态学基础,为今后对该通道蛋白功能与相关分子间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二甲苯诱导肾损伤的大鼠模型,观察吸入二甲苯对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吸入二甲苯2次/d,3h/次。分别收集吸入二甲苯4、6、8、10、12周各个时间点大鼠的尿液、血清和肾组织,检测24h尿蛋白、生化指标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管和肾小球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1)大鼠吸入二甲苯3周开始出现蛋白尿,8~9周尿中蛋白量达到最高(34.78±2.91 mg/24h),此后蛋白尿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2)实验大鼠尿NAG酶在吸入二甲苯2周后开始升高,第4周增高最为显著,并且达最高水平[25.03±4.88 U/(g·cr)]。(3)吸入二甲苯的大鼠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和谷丙转氨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大鼠谷草转氨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吸入二甲苯12周,血清尿素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4)光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管细胞刷状缘脱落、扁平,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至管腔中。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多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上皮细胞崩解,线粒体肿胀,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嵴移向周围,变短及数量减少。肾小球足细胞节段足突融合。(5)大鼠吸入二甲苯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和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荧光强度减弱,表达呈现不连续颗粒样分布。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吸入二甲苯的肾损害模型,初步证实吸入二甲苯能够导致肾脏损伤,大鼠出现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肾小球足细胞节段损伤,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重于肾小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大鼠吸入有机溶剂的模型考察有机溶剂对肾脏的损害及其特点。方法:采用SD大鼠,放入IVC密闭笼内,吸入混合有机溶剂(汽油、二甲苯和甲醛按2∶2∶1的比例混合)12周,总浓度为12000PPM,每日吸入两次。结果:(1)在吸入有机溶剂5~6周后部分大鼠开始出现蛋白尿,此后缓慢增加,观察至12周时雄性组和雌性组的蛋白尿阳性率分别为43.8%(7/16)和25%(4/16),尿蛋白含量分别为(23.8±2.4)mg/gSCr和(21.2±3.1)mg/gSCr。(2)实验大鼠尿NAG酶在吸入有机溶剂4周时即明显升高,第6周时雄性组和雌性组的尿NAG分别为(36.3±4.5)U/gSCr和(25.2±3.8)U/gSCr,肾组织TUNEL染色可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3)光镜下观察可见皮质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扁平,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至管腔中。部分肾小球可见肾小管返流和轻度的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多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及胞质脱落,上皮细胞崩解。线粒体变性消失,内膜与外膜剥离。足细胞节段足突融合,个别见足突剥离,胞质可见细小微绒毛化。系膜区、内皮下、上皮侧及基膜均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4)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机溶剂吸入12周后少数肾小球的Nephrin和Podocin呈节段不连续的颗粒样分布。部分足细胞中Desmin的表达显著增加,表明有机溶剂对足细胞的骨架结构存在损伤作用。结论:大鼠吸入有机溶剂后可出现蛋白尿、显著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肾小球足细胞的节段损伤,初步证实有机溶剂导致大鼠的肾损害。有机溶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明显早于足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程序明显比足细胞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20岁 Grave 氏病(突眼性甲状腺肿)的男性病人。过去无蛋白尿、肾病和药物反应史。在使用他巴唑治疗期间发生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1周内体重增加6kg,血压145/95,尿蛋白(册),有多量透明和颗粒管型,血尿素氮54mg/dl,肌酐2.0mg/dl,总蛋白4.4g/dl,白蛋白1.1g/dl,肌酐清除率60ml/mim 等。经皮作肾活检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肾小球接近正常,伴少置系膜突出,尚见小面积的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疤痕反应和炎症细胞浸润有关。两个肾小球的超显微结构研究显示上皮足细胞胞浆突的局灶性肿胀和范围达几个襻的足突融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小鼠永生系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Con)组、高糖(HG)组、Ber干预(Ber)组、雷帕霉素(Rap)干预组、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组、高糖+Ber(HG+Ber)干预组、高糖+雷帕霉素(HG+Rap)干预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MPC-5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的等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标记物(LC3-Ⅱ)在MPC-5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HG、3-MA组足细胞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5),Ber、Rap组表达升高(P0.05),HG组足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phrin、Podocin)表达降低(P0.05),足细胞损伤标记物(Desmin)表达升高(P0.05),Ber、Rap组足细胞AMPK、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Ber、HG+Rap组Nephrin、Podocin表达升高(P0.01),Desmin表达降低(P0.01)。在正常对照siRNA中,与Con组比较,Ber、Rap组足细胞TRITC-LC3Ⅱ标记的自噬通量明显增加(P0.05)。在AMPK抑制剂中,与Con组比较,Ber、Rap组足细胞TRITC-LC3Ⅱ标记的自噬体量降低(P0.05)。结论 Ber可通过调控自噬活性保护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损伤,其过程可能通过AMPK/PGC-1α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胚胎心肌细胞移植物在大鼠冷冻心肌疤痕中存活的可行性.方法:以冷冻损伤造成16只大鼠左室游离壁心肌疤痕.于损伤后10天,将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或培养基注入心肌疤痕组织,5只动物冷冻后20天处死(疤痕对照组),细胞移植组7只,培养基对照组4只,移植后10天处死动物,取出心脏.结果:疤痕组和培养基对照组动物左室壁损伤局部组织变薄,细胞移植组室壁依然厚实.横纹肌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细胞移植组3只动物被证实有移植物存活.HE染色示移植物呈球形生长,移植细胞体积小,呈梭形,胞核数目多,核/质比例高,横纹不明显,排列不规则.移植物中及其周围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培养基对照组来见任何移植物生长征象.结论: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在异体心肌疤痕中能够存活,该实验方法为修复心肌梗死疤痕,改善心脏功能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钠 -氢交换体是否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选择性钠 -氢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 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 ;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口服Cariporide 0 .1mg/kg。在高脂饲养前、治疗第 5和第 10周分别称重和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主动脉弓和心脏等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 ,对照组胸主动脉内膜表面光滑完整 ,光镜和电镜下内膜、内膜下层及中层未见异常改变。模型组动脉内膜增厚 ,内皮细胞损伤 ,管腔变窄 ,内膜下及中膜有大量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 ;内弹力膜水肿 ,结构破坏。治疗组除一例发现主动脉管腔内膜有一隆起病灶外 ,其余兔主动脉内膜无明显损伤 ,内膜下层只有少量脂质侵入 ,内弹力膜完好 ,平滑肌细胞接近正常。此结果提示 ,Cariporide能明显减轻高脂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 ,此作用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通过抑制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入核,从而保护足细胞的机制。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AP-43在不同肾小球疾病患者足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体外培养小鼠永生化足细胞,用脂多糖(LPS)100μg/ml分别刺激足细胞0h、24h、48h、72h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AP-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3)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过表达GAP-43后对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N)及核内NFATc1蛋白表达的影响。(4)通过划痕实验观察足细胞的活动性。结果:(1)与正常肾组织相比,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足细胞GAP-43表达降低;(2)用LPS刺激足细胞,72h后GAP-43的表达降低最明显;(3)足细胞过表达GAP-43蛋白并用LPS刺激后,升高的CaN表达下降,NFATc1入核降低(P0.05),降低的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表达显著恢复(P0.05)。(4)过表达GAP-43蛋白并用LPS刺激后,足细胞的活动性降低。结论:GAP-43在足细胞中表达,是足细胞的一个保护因子,可能通过参与CaN-NFAT信号通路,抑制NFATc1的入核来保护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