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肾阳虚型高血压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武 《四川中医》1996,14(7):34-34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汤验案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阴烦:要某,女,63岁。丙寅春月病于肢疖疮,住院治疗用余,疮愈。继而变生夜间失眠之苦,服镇静催眠药,反日渐加剧,彻夜烦躁不得眠。改肌注速效镇静药,病人反夜烦更剧,大声哀叹不休,至天亮方安然入睡。每晚如是。虽中两药合治,但不取效。时逾半月余,前邀余试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仙益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仙益心汤,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NT-pro BNP、6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仙益心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益、活血、温阳类中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7例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中药心衰宁汤(黄芪、党参、丹参、芍药、炮附片、白术等)。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心功能指标变化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lt;0.05)。结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标本兼治之心衰宁为主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衰宁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益、活血、温阳类中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7例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中药心衰宁汤(黄芪、党参、丹参、芍药、炮附片、白术等)。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变化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标本兼治之心衰宁为主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益、活血、温阳类中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7例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中药心衰宁汤(黄芪、党参、丹参、芍药、炮附片、白术等)。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心功能指标变化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lt;0.05)。结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标本兼治之心衰宁为主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外感病为外邪侵犯所致的临床常见疾病,以风邪为主,多夹寒、夹湿或夹热、夹燥,总体上为外邪偏盛,可伴有正气不足。笔者通过辨析病因病机,选用经方化裁治疗外感病,临床效果确切,现选验案两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中凡三见,分别用治:阳明中寒证见"食谷欲呕"者(243条);中阳虚寒,寒浊阻滞证见"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309条);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条)。三条所述,症状表现各异,但病在肝胃、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是一致的。而方中吴茱萸辛而温中散寒,下气  相似文献   

10.
验案两则     
<正> 一、[病毒性角膜炎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陆某,男,30岁。患者1978年8月9日因左眼进入灰尘,眼内刺痛,畏光,流泪,在市×医院多次治疗无效。9月26日经省×医院眼科诊断为左眼病毒性角膜炎。先后曾用过多种西药点眼和局部烧灼、冷冻疗法、自血结膜下注射多次,及中西药等治疗近4个多月,症状未见改善,视力逐渐下降而失明。于同年12月3日来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正常。左眼  相似文献   

11.
验案两则     
一、中风(口眼斜) 彭某男30岁、82年5月24日来诊。自诉:三日前午后在晒坝担麦子,一股旋风在身旁掠过,当时无何不适。煮晚饭时,见火则目胀流泪,翌晨发现吸烟不入,口觉漏气,右眼闭合不全,口眼向左歪斜。切脉浮而紧。患者正处壮年,中风邪而病。经云:“故风者,百病之始。”又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拟疏风补血为法,针药并施,以疏通经络。处方: 防风12克独活12克钩藤12克角麻15克僵蚕12克甘草3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针:颊车、地仓、合谷右泻,人中补,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四次,6月1日复诊,口眼歪斜已有好转,然脉浮无力。邪势已挫,拟补气、活血、通络为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  相似文献   

12.
验案两则     
<正> 一、脓疱疮汤××,男,8岁。1977年8月15日就诊。患儿自8月12日起,左臀部至大腿长满脓疱疮。经注射青霉素,口服土霉素,外敷磺胺软膏等治疗四天未见好转,反见发热(体温38℃),局部溃烂流黄水,周围皮肤灼热潮红。兼见面红,唇干,呼吸气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诊为热毒疮疡,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清热燥湿收敛之法。内服方:蒲公英15克,银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青天葵6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3剂。外洗方:十大功劳30克,赶狗木30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白头翁15克,白矾10克,煎水外洗。外用方:冰片2克,枯矾10克,炉甘石15克,滑石15克,共研细末撒于溃疡面上。8月19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局部干燥结痂,体温降至正常。继用上药三天痊愈。二、疖肿  相似文献   

13.
验案两则     
一、赖某某男 33岁住广东蕉岭县缺器生产社 1956年8月30胸日就诊。自述部作痛,咳嗽,痰黄稠粘,潮热,自汗,胃纳不佳,精神疲困,过去曾有吐血,曾红中西医治疗无效,病情日见严重。诊得六部脉浮大而芤。盖肺气虚弱,肾阴亏损,症属肺痨,应以清金、镇咳、祛痰为主。处方:北沙参、大麦冬、炙百部、百合各三钱,蜜紫菀、蜜冬花各二钱五分,半夏、桔梗、白前根、桔皮、炙甘草各一钱五分,大枣三  相似文献   

14.
验案两则     
一、病者穆××、男、28岁,建瓯穆壋乡人。病名:伤寒厥阴蚘脉症。原因素禀胃寒伤食生冶,脾胃不运,初起患者曾经西医诊治多日无效,而转中医治疗。症状:四肢厥冷,吐蚘、腹痛,饥而不饮食,心烦不寝,诊断:脉微,厥而无热,纯阴之象,舌苔腻,中间见灰色,乃邪入厥阴之故。治疗:拟以乌梅丸治之,一日三服,每服二钱,禁生冷滑物,按古  相似文献   

15.
验案两则     
肌肉萎缩症赵某男23岁初诊日期1990年10月20日。患者半年前因持续高烧三天后,左臂剧烈疼痛,左手握力随即消失,且感麻木,曾在××医院做肌电图,诊为左上肢肌肉萎缩(神经原性改变)。曾用天麻丸、强的松、肌生注射液治疗未效。现症:左臂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及左手鱼际部肌肉塌陷,左手不能握固,握力为零;精神尚可,腰腿痠软,周身乏力,  相似文献   

16.
验案两则     
一、祛风解痉理肝脾,抽搐痛泻一并蠲因木横乘土而导致的腹痛泄泻,临床多见,但合并肝风内动而面部抽搐同时发作的案例极少。余融疏肝理脾、祛风解痉于一方,竟收桴鼓之效。1984年4月,针灸科转来一男病人,孟  相似文献   

17.
验案两则     
一、怪笑徐××,女,34岁,朱堵乡农科站。1988年12月7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因情怀不畅,尔后出现不自觉发笑,持续时间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日发2~3次。笑时心慌,声高有力,面色红润,神志清楚,夜寐多梦。舌暗淡、边有紫点,苔薄白,脉弦细。拟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以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柴胡、枳壳各15克,甘草、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赤芍、当归、生地、桔梗、牛膝、郁金各15克,代赭石30克。三剂,煎服。12月10日二诊:药后笑发次减时短,疼痛减轻,仍感夜寐欠安,舌脉同前。上方加茯神20克,三剂。  相似文献   

18.
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肾着”.书云:“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提示寒湿之邪仅仅着于肾之外府,尚未波及里脏,故其施治不必温肾,只需除寒燥湿宜甘姜苓术汤,其病可愈.笔者重温仲师明训,常用此方治疗沉寒湿冷诸疾,莫不随于奏功.择取验案四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验案两则     
心移热于小肠姚某,女,79岁。1987年5月17日初诊。高龄之躯,正气已衰。为家务琐事终生操劳,致使胸满口苦,心烦失眠,少腹胀硬,小便烧灼。舌黯无苔,脉沉细。此乃心火久炽,移热  相似文献   

20.
验案两则     
1 久泻案刘某,男.68岁.工人,1988年8月21日就诊.患者腹泻20余年,每日大便3次~4次,伴肠鸣、腹胀、小腹有坠感,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症见;面色(白光)白,声低气怯,舌质胖谈,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证由腹泻年久,中气大伤,脾运不健,升降失职,方选补中益气场以升阳益气助运.药用;党参、黄芪各30g,淮山药、炒白术各15g,升麻、炮姜炭、鸡内金各10g.陈皮、柴胡、肉豆劳蔻各6g,谈吴萸、炙甘草各3g.每日一剂煎服,连服七剂,腹泻减、小腹胀坠若失,效不更方,仰上方去肉更蔻加制半夏、山楂、神曲各10g,续用36剂,久泻获愈,随访多年为复发.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泄”.补中益气汤功专补脾益气升阳,故治疗久泻获效甚佳.2 便秘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