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低压推注在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RT-3D-HyCoSy)的不孕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低压推注后造影组,119例)和对照组(常规造影组,11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影图像质量,逆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图像质量总体等级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Ⅲ级图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逆流情况相比较,实验组的逆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vs.28.5%,P0.05);两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低压推注可以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地降低造影剂逆流率并提高输卵管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TVS 4D-HyCoSy)检查过程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328例接受TVS 4D-HyCoSy检查的不孕症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查过程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1 328例不孕症患者中, 293例(293/1 328,22.06%)造影剂逆流。造影剂逆流与无逆流不孕症患者年龄、不孕类型、痛经史、推注阻力、造影剂反流、疼痛程度、输卵管通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孕类型、造影剂反流、输卵管通畅度是不孕症患者TVS 4D-HyCoSy检查过程中造影剂逆流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TVS 4D-HyCoSy检查中发生造影剂逆流与不孕症患者年龄、不孕类型、造影剂反流和输卵管通畅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阴道实时三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RT-3D-HyCoSy)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因不孕症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并行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腹腔镜通液术诊断结果为参照,评估超声造影的诊断效力;根据造影过程中是否发生造影剂逆流,分为有逆流组和无逆流组,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共计147例患者,289条输卵管进入研究。超声造影显示167条(57.8%)通畅、59条(20.4%)通而不畅、41条(14.2%)不通、22条(7.6%)积水。于我院进行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检查者20例(40条输卵管),超声诊断的准确性82.5%(Kappa=0.595)。有逆流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无逆流组(P<0.05)。造影后自然妊娠25例(17.0%),依靠辅助生殖技术妊娠7例(4.8%)。结论RT-3D-HyCoSy技术评估输卵管通畅性效果良好,能够为不孕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子宫内膜较薄者更可能发生造影剂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联外治疗法对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36)与研究组(n=136)。对照组采取中药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四联外治法(永磁旋振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中药直肠滴入)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L-6、TNF-α水平和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随访治疗后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输卵管双侧通畅,伞端无粘连)显著高于对照组(60.29%vs.19.12%,P0.05),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29%vs.61.76%,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妊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68±1.35)月vs.(3.71±1.18)月,P0.05),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29%vs.19.12%,P0.05)。结论四联外治能提高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减轻炎性因子对输卵管壁的伤害,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瓷贴面和全瓷冠用于前牙修复的疗效对比。方法:84例行前牙修复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全瓷冠材料修复;观察组:36例,采用瓷贴面材料修复。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美学效果情况及心理状况改善,敏感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美观、面容改善、修复体色泽、修复体外形、心理状况改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周、1个月、3个月敏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7%vs 16.66%,8.33%vs 25.00%,13.88%vs 35.41%)(P0.05);1周、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9±0.98)分vs(5.62±1.31)分,(2.57±0.56)分vs(4.21±0.92)分,(0.70±0.13)分vs(2.31±0.63)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77%vs58.33%)(P0.05)。结论:瓷贴面和全瓷冠在前牙修复中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疗效,但与全瓷冠相比,瓷贴面美观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可获得更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改良静脉穿刺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24例患者(300肢)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患者150肢)和对照组(110例患者150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趾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及显影效果.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显影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终止妊娠保守治疗、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及经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患者生育结局。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输卵管妊娠患者523例,据患者情况及意愿分为药物终止妊娠组(药物组)203例,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腔镜组)163例,经腹行保留输卵管手术组(开腹组)157例,比较三组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降至正常时间、输卵管复通率、再次异位妊娠、宫内妊娠结局、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药物组的住院时间[(20.15±4.02)d vs.(5.21±3.05)d vs.(7.45±2.89)d]及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9.34±4.02)d vs.(6.89±2.02)d vs.(7.17±1.92)d]最长,住院费用最少,而其治愈率(74.88%vs.98.16%vs.98.73%)却最低。经卡方检验,与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腔镜组患侧输卵管畅通率(91.7%vs.55.0%vs.75.8%)及宫内妊娠率(76.9%vs.49.5%vs.65.2%)明显高于药物组及开腹组,而继发不孕率最低(15.7%vs.40.4%vs.26.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治疗方法的再次异位妊娠率差异不明显(7.4%vs.10.1%vs.8.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自身条件及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的保守性手术应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局部止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局部止血的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因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306例,按手术时间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33例,术中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水压分离妊囊剥离法,术后创面涂抹几丁糖;对照组73例,不用垂体后叶素,电钩打开妊娠部位后直接钳出组织,术后不用几丁糖。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发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30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40.5±10.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71.8±12.3)min(t=-21.887,P=0.0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2±6.5)ml,显著少于对照组(52.7±10.3)ml(t=-36.912,P=0.000);观察组PEP发生率1.3%(3/233),与对照组4.1%(3/73)无统计学差异(χ2=1.069,P=0.301);观察组术后卵管通畅率93.8%(213/227),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0/71)(χ2=28.594,P=0.000)。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患者血压升高,用药后10、20 min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q=3.554,P<0.05;q=3.159,P<0.05),用药后30 min与用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1.580,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联合水压分离法取妊娠组织,术后创面涂抹几丁糖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影响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但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甲氨蝶呤(MTX)给药途径联合米非司酮及微创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输卵管妊娠接受腹腔镜保守治疗的11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在术中取出妊娠物后给予MTX 20mg局部注射于输卵管近端的浆肌层;观察组在术前给予MTX 50mg/kg单次肌肉注射,24~48h后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β-HCG恢复时间及术后体温、月经来潮时间及再次妊娠时间及PEP发生率、输卵管通畅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素A(INH-A)水平。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β-HCG恢复时间、术后体温、月经来潮时间及再次妊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β-HCG、孕酮、VEGF、INH-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核心简表(QOL-C30)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TX术前预处理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更有利于避免输卵管组织结构的二次破坏,保护输卵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对后期继发性不孕相关因素及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因特发性不孕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中存在剖宫产史的病例6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同期入院的非剖宫产后特发性继发不孕患者65例为对照组。症状指标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及痛经情况;结局指标包括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中不孕相关因素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中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痛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9%vs.4.6%;15.4%vs.4.6%;30.8%vs.15.4%;P均0.05);除研究组盆腔非附件区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外(36.9%vs.3.1%;P0.05),两组宫腔粘连、附件区粘连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和输卵管通畅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宫腔异常除剖宫产瘢痕缺陷外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70%~80%自然妊娠发生在术后半年内。结论单纯剖宫产史并不增加输卵管因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常见继发不孕相关因素的发生率,亦不降低自然生育力。  相似文献   

11.
不育患者不同程度盆腔粘连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不育患者盆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及与盆腔粘连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诊治的合并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不育症患者319例,根据盆腔的粘连致密程度、粘连范围、有无子宫直肠窝封闭、双侧卵巢输卵管是否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是否闭锁等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组:轻度粘连组122例,中度粘连组84例,重度粘连组113例。对照组87例为同期接受腹腔镜检查,术中未发现盆腔粘连的不育症患者。结果(1)不同程度盆腔粘连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4%,26.2%,20.4%vs 3.5%,P<0.01);盆腔炎史发生率对照组和轻度粘连组显著低于重度粘连组(6.9%,4.1%vs 15.0%,P<0.05,P<0.01)。(2)腹腔镜下诊断盆腔结核发病率重度粘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粘连组(7.1%vs 0%,0.8%,P<0.05);各粘连组输卵管梗阻、输卵管积液/积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1%,27.6%,49.1%vs 9.9%,P<0.05)、(5.7%,10.7%,18.6%vs 0%,P<0.05);(3)腹腔镜下诊断卵巢内异囊肿的发生率各粘连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6%,15.5%,10.6%vs 0%,P<0.05)。结论手术损伤、盆腔炎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造成不育患者盆腔粘连的重要因素,并与盆腔粘连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端不同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人工血管静脉端吻合方式,分为端端吻合组(49例)和端侧吻合组(47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周,端端吻合组的内瘘血流量高于端侧吻合组[(697±188) ml/min vs (601±15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6个月,端端吻合组和端侧吻合组的初级通畅率(89.80%vs 89.36%)、辅助初级通畅率(93.88%vs 93.61%)、次级通畅率(97.95%vs 97.87%)和尿素清除指数(1.28±0.22 vs 1.31±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端端吻合组的初级通畅率(65.31%vs 55.31%)和次级通畅率(91.83%vs 82.98%)显著高于端侧吻合组(P<0.05),辅助初级通畅率(79.59%vs 74.47%)和尿素清除指数(1.33±0.16 vs 1.3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3%,端侧吻合组为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采用端端吻合方式时,内瘘血流量更大、通畅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23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6例采用高孕激素状态促排卵(PPOS)方案,120例采用拮抗剂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促排卵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基础性激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Gn用量[(2 729.25±1 048.50)U vs.(2 769.75±1 055.25)U]、直径≥14mm卵泡数[(3.51±2.44)vs.(3.95±2.77)]、获卵数[(2.86±2.05)vs.(2.86±2.27)]、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取消率(29.3%vs.30.0%)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POS方案组2PN受精率(60.8%vs.58.6%)、卵裂率(83.5%vs.82.3%)、优胚率(54.0%vs.46.7%)及取卵周期取消率(6.0%vs.5.8%)略高于拮抗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OS方案组可移植胚胎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72.2%vs.60.9%,P0.05)。PPOS方案组与拮抗剂组的Gn天数[(11.11±4.09)vs.(9.73±2.68)]、早发LH峰发生率(0vs.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POR患者能较好地抑制早发LH峰,增加可移植胚胎率,对于POR患者是较为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观察并对比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尿素氮(BUN)、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等肾功能指标;行APACHEⅡ评分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vs.76.19%,P0.05);治疗后2组IL-6、IL-8、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SCr、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cr、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4.83±3.84vs.22.73±6.97,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和心律失常,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6%vs.14.29%,2.38%vs.11.90%,P0.05)。结论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肾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行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45例术后行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CIK治疗的直肠癌患者(CIK+化疗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术后仅接受相同方案的45例直肠癌患者(单纯化疗组)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并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纯化疗组比较,CIK+化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82.2%vs.33.3%,P0.05);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31.1%vs.22.2%,P0.05),但疾病控制率明显增加(77.8%vs.51.1%,P0.05);1、2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vs.97.8%;93.3%vs.80%,均P0.05),但1、2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升高(86.7%vs.62.2%;62.2%vs.40%,均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6.7%vs.53.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手术方式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行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总体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后放化疗在高龄(≥75岁)III期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高龄(≥75岁)III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将患者分为放化疗组(60例)和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2年存活率、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放化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793.58±295.39)d vs.(736.59±305.38)d,P=0.029];2年存活率有增高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vs.79.4%,P=0.052);术后12个月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高(70.25 vs.63.37,P0.001);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16.7%vs.33.8%,P=0.035);放射相关性肠炎(13.3%vs.0.0%)与骨髓抑制(11.7%vs.0.0%)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2,P=0.004)。两组患者肠瘘、肠梗阻和贫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后放化疗虽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显著改善了高龄III期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膨化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人造血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住院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选用人造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Acuseal组)及膨化聚四氟乙烯组(ePTFE组),所有患者随访至通路废弃、患者死亡、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5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原发通畅率、累积通畅率。结果共入组108例患者,其中Acuseal组55例,ePTFE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PTFE组比,Acuseal组平均穿刺时间短,分别为(67.1+36.3)d vs(3.2+2.1)d(P0.01);Acuseal组与ePTFE组6个月、12个月原发通畅率分别为58.2%vs 71.7%(P=0.14),32.7%vs 50.9%(P=0.06);原发辅助通畅率分别为67.3%vs 84.9%(P=0.06),54.5%vs 73.6%(P=0.07);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6.3%vs 92.6%(P=0.23), 85.5%vs 87.0%(P=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useal组、ePTFE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9%vs 3.7%(P=0.29),通路相关缺血发生率分别为3.6%vs 5.7%(P=0.16);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0%vs 5.7%(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useal组发现4例人造血管分层现象。结论同ePTFE相比,即穿型人造血管Acuseal允许早期穿刺,且不影响长期通畅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妇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待产的产妇380例,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0例)与对照组(190例),观察组产妇实施间苯三酚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分娩(不给予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活跃期至胎儿分娩出时间4h产妇数量明显升高(63.16%vs.41.05%),活跃期时间也显著缩短[(2.9±0.3)h vs.(4.2±0.4)h],宫颈水肿消退率显著升高(92.11%vs.77.34%)(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增加(85.79%vs.60.53%),剖宫产率显著降低(14.21%vs.37.89%),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2.11%vs.50.53%)(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整体升高,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0.53%vs.3.68%)(P0.05)。结论产妇分娩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配合自由体位分娩能显著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线胆道造影剂推注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2022年6~10月),共纳入200例需要进行胆道造影的病人,随机分为设备组和手动组,分别使用无线胆道造影剂推注系统和传统的手动推注方法进行胆道造影。比较两组病人的造影效果、造影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者遭受的电离辐射量。结果 共纳入设备组95例、手动组98例,两组病人的造影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结构和病变部位。设备组的造影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手动组的14.3%(P<0.05)。设备组的操作者在造影过程中的辐射剂量为0.01(0.01,0.01)μSv,远远低于手动组的3.72(5.15,1.71)μSv(P<0.001)。结论 无线胆道造影剂推注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造影新方案,在确保造影效果的同时,可以消除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该系统在不同类型的胆道疾病和不同途径的胆道造影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助孕结局。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521个助孕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行全胚冷冻后首次FET的419个周期为研究组,同期的102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窦卵泡数目、基础FSH、基础E2、腹腔镜术前癌胚抗原(CA-125)值、体重指数、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临床病理类型比例及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比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助孕前CA-125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5.6±11.2)U/ml vs.(20.7±14.3U/ml)](P0.05);研究组术后GnRH-a治疗周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8.7%vs.55.9%)(P0.05);研究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9%vs.47.7%)(P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14.6%),而活胎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7%vs.28.4%)(P均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胚冻存后首次行FET其临床妊娠率与鲜胚移植相似,但早期流产率更低,活胎分娩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