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失眠应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失眠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选择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9.27±2.91)分、抑郁评分为(36.71±3.94)分,对照组分别为(46.91±2.88)分、(49.52±4.83)分;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的20%;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为(3.04±1.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的(6.38±2.6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91.30 %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 %,术后12个月Neer评分(91.35±3.14)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5.18±2.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通过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对于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与针灸联合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到2015年0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关节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服用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6.53±2.12)分,治疗1个月VAS评分为(4.25±1.37)分,治疗2个月VAS评分为(2.15±1.1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6.26±2.34)分,治疗1个月VAS评分为(5.04±1.99)分,治疗2个月VAS评分为(3.38±1.72)分。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与针灸联合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联合中医管理在骨科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医院骨科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和中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依从性、疼痛程度、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5.86±3.02)分,低于对照组的(34.71±3.36)分,且较护理前焦虑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评分为(93.86±4.79)分,高于对照组的(86.95±3.88)分,且较护理前依从性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为(2.11±0.36)分,低于对照组的(3.64±0.42)分,较护理前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62±1.25) d,短于对照组的(10.84±2.69) d(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3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和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VAS评分、FMA评分、SHSS评分、肿胀积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HSS评分为(3.89±1.36)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47.28±9.75)分,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两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肿胀积分分别为(1.42±0.56)、(1.05±0.92)分,均比对照组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为(78.43±10.3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214.86±28.14)分,上升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用辅助康复锻炼可以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手部肿胀程度和肩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科慢性盆腔炎经中药透骨川椒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妇科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透骨川椒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60±0.59)分,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0.29±1.07)分;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3.02±1.07)分,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5.69±1.35)分(P0.05)。结论中药透骨川椒汤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26例产妇,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及产妇子宫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抑郁评分为(12.63±4.22)分,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为(6.38±1.62)分,对照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恶露时间及子宫入骨盆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应用综合康复护理不仅能够缓解产妇的抑郁状况,还能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恶露时间及子宫入骨盆时间,极大的促进产妇子宫的康复,应大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铍针加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100例血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中脱落3例。治疗组48例以铍针加身痛逐瘀汤,对照组49例以针灸加身痛逐瘀汤,治疗1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功能、JOA疗效评分、VAS疗效评分。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JOA评分为(9.2±3.5)分,治疗1月后JOA评分为(25.3±2.3)分;对照组:治疗前JOA评分为(9.3±3.2),治疗1月后JOA评分为(21.2±1.8)分。(2)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72±0.96)分,治疗1月后VAS评分为(2.37±0.43)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83±0.98),治疗1月后VAS评分为(3.15±0.38)分。(3)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18.8%,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率为8.2%,总有效率为83.7%。(4)各项比较后,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铍针加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有效,且较针灸加身痛逐瘀汤缓解腰部、臀部疼痛、改善功能、腰部活动度更为有效,患者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卒中后抑郁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5日~2017年2月21日我院门诊诊治54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评分原则,分为两组各27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实施活血化瘀法。观察两组抑郁状况以及睡眠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两组干预前睡眠质量以及抑郁情况不具有高度对比性,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5.25±0.43)分,抑郁评分为(8.97±0.98)分,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其抑郁以及睡眠情况,促使病情康复、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康复中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2015年6月一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KPS评分为(81.9±5.1)分,对照组为(72.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CD3+、CD4+以及CD8+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9%,对照组有效率为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肿瘤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潘小兰 《环球中医药》2013,(Z2):203-20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脑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中风患者共96例,知情同意基础上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1.21±3.92)分、(40.13±4.15)分,干预治疗后分别为(42.52±4.87)分、(58.19±9.32)分。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两年期间,未发生抑郁者为35例(72.92%),轻度抑郁者为10例(20.83%),中度抑郁者为2例(4.17%),重度抑郁者为1例(2.08%),抑郁症发病率为27.08%;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抑郁者为22例(45.83%),轻度抑郁者为16例(33.33%),中度抑郁者为7例(14.59%),重度抑郁者为3例(6.25%),抑郁症发病率为54.17%。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抑郁症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中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南阳市南石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35±0.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2±0.73)分;Fugl–Meyer评分为(20.75±5.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3.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36.00%、34.00%,均优于对照组的16.00%、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肩痛患者感觉功能康复,减轻其肩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抗癌扶正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给常规抗癌法以及中医抗癌扶正法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的缓解情况分析,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0.5)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5±0.5)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中医抗癌扶正法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不良炎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袁东海 《光明中医》2016,(5):697-698
目的探究针灸疗法对促进颈部疼痛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疼痛患者94例进行康复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以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对照组的康复率为79.55%,观察组的康复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为(82.5±4.8)分,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5.6±2.3)分,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促进颈部疼痛康复效果显著,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44例)与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4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mnnstmm分期、FCA综合功能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联合治疗措施后,下肢Fugl-Meyer评分为(30.93±2.89)分,Bmnnstmm分期为(4.38±1.16)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7.96±2.97)分;对照组下肢Fugl-Meyer评分为(25.37±2.87)分,Bmnnstmm分期为(3.53±1.07)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5.22±2.17)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因中风引起的下肢痉挛患者时,可采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恢复质量,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与体感音乐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针灸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灸联合体感音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满意指数以及睡眠状况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为(48.65±5.32)分,生活满意指数为(12.65±2.35)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14.25±3.17)分;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为(37.49±5.48)分,生活满意指数为(15.23±2.34)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10.38±3.76)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较低,生活满意指数较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低,且两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与体感音乐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佳,能够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满意指数,并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训练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8例,依据康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接受康复训练流程指导、常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后ADL评分为(84.26±5.52)分,对照组为(71.49±4.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流程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中可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肿瘤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该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卡氏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后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2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康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得到提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恢复期中风患者,任选其中39例为观察组,给予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余39例为对照组,只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肌力恢复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给予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有效率(82.05%)明显高于只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对照组(71.7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为(38.32±5.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7.47±3.08)分,P0.05;前者Barthel评分为(61.49±3.48)分,明显高于后者(42.48±4.09)分,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家属负担,临床及积极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86.97±18.63)分,高于对照组的(68.42±18.52)分,Barthel指数为(79.62±16.82)分,优于对照组的(62.48±16.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