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1个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m MRC评分及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治未病"和"体质可调"理论,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气虚质、阳虚质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夏季三伏贴和冬季三九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冒次数、急性加重(AECOPD)发作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和积分、肺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BODE指数及临床疗效,并对体质积分与感冒次数、AECOPD发作、中医证候积分、BODE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感冒次数、AECOPD次数、AECOPD住院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感冒次数、AECOPD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偏颇体质(气虚质、阳虚质)积分及平和质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偏颇体质积分及平和质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BODE指数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主要偏颇体质积分与其感冒次数、AECOPD发作次数、AECOPD住院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平和质积分与其感冒次数、AECOPD发作次数、AECOPD住院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伏天双息咳喘膏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安慰膏贴;观察该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呼出75%、50%、25%肺活量时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MEF50%、MEF75%)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FEV1%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息咳喘贴能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与卡介苗素注射两种方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夏日伏天分别对两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与卡介苗素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问治疗后临床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次数、肺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对比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改善免疫指标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穴位贴敷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卡介苗素组(P<0.05),AECOPD发生次数少于卡介苗素组(P<0.05).两组肺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免疫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和卡介苗素注射治疗均是COPD稳定期治疗的有效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收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家庭氧疗等常规治疗,气促严重可配合口服多索茶碱片或(和)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急性加重的次数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均改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咳嗽评分、喘息评分、咯痰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效果,可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14d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14d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喘乳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2017年本院肺病科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实验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3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统计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感冒次数。[结果]两组肺功能、症状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P 0. 01)。实验组在感冒、COPD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少。[结论]平喘乳膏穴位贴敷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穴位贴敷,比较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咳嗽咳痰次数以及呼吸困难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来说,除西药治疗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8月接收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黄芪针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情况及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66%,观察组5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程度,肺功能改善状况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足三里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型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为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加穴位敷贴治疗)和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症状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D)、肺功能改变。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对咳嗽、咯痰、易感冒、食少纳呆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治疗组6 MWD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有改善(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雪  王秋峰 《陕西中医》2012,(10):1393-1394
目的:观察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中药(白芥子、细辛、桂枝、延胡索等)穴位贴敷治疗并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激发阳气、鼓舞正气、祛除病邪、平衡阴阳、清肺益肾、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配合精心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收集110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在7—8月进行温阳益气散寒方穴位贴敷疗法。结果 110例COPD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7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18%。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7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4组,A组为单纯西药治疗,B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组为加用中药膏方治疗,D组为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以治疗前后的年发病次数、年累计发病时间、CAT评分、肺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 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D组1秒率改善显著(P0.05),其他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显著疗效,较单用贴敷或单用膏方效果更好,且安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肺病科门诊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复方鲜竹沥液,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0例COPD患者进行夏季和冬季中药穴位贴敷,共计贴敷9次,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6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平均住院天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1.67%,控显率为83.33%。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OP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吴茱萸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4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期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喘I号方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平喘I号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穴位贴敷,每2日贴敷1次,每次贴敷4 h。两组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药物,抗生素疗程为7~8 d,其余药物疗程为10 d。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5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WBC、N(%)、HL和症状改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后第10天优于第5天(P0.01)。结论:平喘I号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增加氧分压,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