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连用治疗14天,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小.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联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仪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1216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对照组)和2010年1288例自愿行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观察组)的孕妇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临床应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手术操作更直观,更方便。结论: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是利用超声探头放置在阴道穹隆部位,对官腔进行超声成像,显示宫腔内手术器械的位置,达到引导和监视手术过程的作用,更好地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和官腔多次操作,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6)
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兴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患者的症状逐渐消失,并且各项血脂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发病48小时后,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则仅服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及梗塞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梗死率及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梗塞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皮肤紫癜、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还可降低出血危险,多数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9)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与氟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1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给予降血脂、清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氟吡格雷片,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和氯吡格雷片,治疗后对照分析临床疗效、脑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Barthel、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西药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ACI,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卒中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于脑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药物联合氟伐他汀药物开展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药物联合氟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同时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奥扎格雷钠有抑制血栓合成酶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酶产生的作用;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2004—2005年,本院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有关诊断标准,首次入院且发病在24 h内,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部分可见梗死灶,部分无,但未见颅内出血。血压<200/11… 相似文献
9.
10.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9)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遵义市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等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症状。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其短暂性脑缺血复发、非致死性脑梗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再发率以及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疾病复发,降低脑梗死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20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郑州
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
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社会、
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脑梗死
患者,通过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治疗效果,提
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依这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常规治疗),对病情分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两组急性脑梗死病例分别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与传统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7、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叶昂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2975-2976
目的观察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50例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2组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后部分患者头部MR异常信号范围有缩小,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14d。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69%)(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口服,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药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出院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时治疗组、对照组ESS评分分别为72.3±15.38、65.7±13.56;出院时治疗组、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56.9±13.52、48.4±13.09;ESS评分和ADL评分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14 d。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69%)(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春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滴每天2次,共14 d。在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率为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在综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依达拉奉,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10,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颅内出血、局部发疹、全身过敏症、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叠加、协同作用,大大提高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醇(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DA、NS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hs–CRP、TNF–α指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