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验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满意。方法:黄芪40g,熟地黄30g,白芍30g,甘草10g。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体会: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症状,即行走后疼痛加重并跛行,休息后缓解。本中医"劳则气耗"之理,重用黄芪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残疾,多见于老年人[1-2],发病率约为9.3%[3]。近些年,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理论的完善、手术技术和手术专用器械的进步,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下腰段,是以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的一种典型腰腿痛,现代医学认为导致本病的原因有腰椎先天性发育异常;脊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肥大;脊椎滑脱症;黄韧带肥厚松驰;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致椎间隙变狭窄;椎板切除或脊椎融合术后产生骨质增生等。上述原因致使腰椎管、神经根通道或椎间孔狭窄,刺激或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引起局部暂时性缺血则出现腰腿痛麻等症状,一般认为系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非手术方法不易解除梗阻和压迫。笔者结合《内经素问·刺腰痛》论所载“衡络之脉令人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椎管狭窄区椎管减压,全椎板、黄韧带及粘连组织切除,USS内固定。术后均常规运用抗菌消炎、止血止痛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汤加减30天。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患肢功能恢复变化及脊柱侧弯与滑脱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治愈分别为20例(90.91%)、12例(60.00%),好转分别为2例(9.09%)、6例(30.00%),对照组无效2例(10.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0.00%。两组治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4,P<0.05),且远期疗效好。结论:脊柱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单纯纯应用USS内固定治疗效果好,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只接受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每天1剂;治疗组采用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手法操作每周3次,中药每天1剂。2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后及随访6月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6月两个时点,2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治疗时点2组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治疗后6月两个时点,2组治疗后问卷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治疗时点2组间问卷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良好,是疗效肯定并具有安全性的保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赵金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
腰椎管狭窄症(Den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是导致中老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间歇性跛行及腰痛或腰腿痛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临床上保守治疗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观察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运用脊柱整治手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探讨脊柱整治手法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通道脊柱内镜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大通道脊柱内镜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2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6个月随访时M...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中医学院九六级研究生梁文杰(530001)指导韦贵康李桂文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药疗法综述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属骨科疑难病证。自1954年Verbiest首次发现报道后,国内外学者对本病作了更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应用腰椎牵引、手法、药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临床治疗130例,优89例(68.4%)良35例(26.9%)好转5例(3.8%)无效1例(0.76%)结论:通过腰椎牵引、手法及药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因此我们建议腰椎管狭窄症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晓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15-116
腰椎管狭窄症是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腰椎节段不稳,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在不稳定的晚期,可出现各种脊柱畸形、神经根以及马尾受压症状,行单纯手术减压治疗远期疗效欠佳,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举太阳病案、太阳少阳病案、少阳及愈合病病案3则,对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造成腰椎椎管狭窄、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而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者称为腰椎管狭窄症.本病是一个综合征,所以又称为腰椎管狭窄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间歇性跛行,慢性反复腰痛,一侧、双侧或两下肢交替性放射痛,行走或腰过伸时疼痛加重,休息或腰前屈时减轻或消失,属中医学腰腿痹痛范畴.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及劳役伤肾为其内因,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为其外因.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5年6个月。临床表现为腰部局限性疼痛并单侧下肢麻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或后天(退变、外伤、失稳等)等因索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椎管管径变小,而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关的神经压迫综合征。主要症状有: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腰腿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可交替出现,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体格检查以腰后 相似文献
18.
1991年门诊工作以来,我们采用中医推拿法,西医营养神经与脱水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40~68岁,病程7d~2年。2治疗方法2.1中医推拿法取俯卧位,首先用滚、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选取44例作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将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22),将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22),就2组患者术后半年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症状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