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非罗伯逊型复发性t(11;22)(q23;q11)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有不孕不育或不良生育史的4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4例t(11;22)(q23;q11)易位患者,染色体断裂位点一致,患者间无亲缘关系,均有不良生育史,其中2例女性表现为反复流产,2例男性患者表现为精子数目减少和活力下降的。结论:t(11;22)(q23;q11)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罗伯逊易位型复发性平衡易位,对t(11;22)(q23;q11)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染色体畸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起源,分析患者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性,同时研究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NP aCGH)在检测亚细胞遗传学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院核型报告正常的1例特殊面容、低智合并先心患儿复查染色体,G带发现其4q35.2区域疑似有额外片断附着,进一步用SNP aCGH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用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和7号染色体短臂末端探针与患儿淋巴细胞杂交(FISH)以验证SNP aCGH结果,同时对患儿进行家系调查及部分成员染色体检查。结果:患儿核型46,XX,add(4)(q35.2)?全基因组扫描显示,患儿7p21.1-pter区域有20.78Mb的重复,而4q35.2-qter区域有3.24Mb的缺失。FISH发现,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含3个拷贝的7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和1个拷贝的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家系调查发现,患儿父亲及祖父均为46,XY,t(4;7)(q35.2;p21.1)。综合以上结果,确定患儿核型为46,XX,der(4)t(4;7)(q35.2;p21.1)pat,异常核型由父亲传递,系精子在减数分裂中通过邻近分离-I所形成的不平衡产物。患儿不平衡片断包含与颅骨发育异常相关的TWIST基因、与先心相关的MOX2基因以及与颅面部异常特征相关的ACTB基因。结论:亲代平衡易位导致的子代小片断不平衡是7p部分三体综合征等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SNP aCGH是鉴别小片断不平衡的有效手段;7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异常表型可能与TWIST、MOX2、ACTB等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FISH技术分析报道一例伴有t(1;16)的反复流产(RSA)者。方法: 用Biotin-11 -dUTP标记的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探针(1qter)和16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α卫星DNA探针(16cen)以及CY3标记的1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α卫星DNA探针(1cen)对1例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为46,XY,t(1;16)(q21; q13)的反复流产患者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结果: 双色FISH显示该患者t(1;16)易位所致的衍生染色体着丝粒均含有红绿两个信号融合而成。 结论: 双色FISH证实衍生的染色体着丝粒是由1号和16号染色体着丝粒共同组成,该患者最后的核型确诊为46,XY, t(1;16) (p10; q10)。FISH技术是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探讨FISH技术在未培养羊水细胞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5条染色体探针(13、18、21、X、Y)对411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未培养羊水细胞的FISH检测,同时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11例中,正常核型398例,非整倍体核型5例(均为21-三体),结构异常4例(平衡易位2例、倒位2例),染色体多态4例.其中正常核型及5例非整倍体核型能被FISH检测出,而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多态未能检测出;FISH检测时间为48~72小时,较传统核型分析时间(14~21天)大大缩短;FISH检测一次成功率97.3%,并且不受孕周的限制;FISH检测与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相符;FISH检测没有受到羊水性状的影响;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应用国产探针对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分析,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未培养羊水细胞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快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于孕18~24周抽取羊水,用13、21、18及X、Y号染色体探针对其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诊断,并与核型分析结果比较.结果:125例标本的核型分析中,成功培养123例,其中117例为正常核型,6例为异常核型,异常核型为21-三体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例,6号和7号染色体平衡易位1例;与核型分析相比,FISH只检测出2例非整倍体核型,其余染色体结构异常未能检出,FISH检测时间为24~48小时,较传统核型分析时间2~3周大大缩短,且同核型结果一致,特异性100%.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简便、准确等优点,可快速地辅助核型分析,缓解患者及家属情绪,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提高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13、21及16、22染色体单一序列探针,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同时进行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染色体核型分析: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培养成功率为89.0%(89/100).检出异常核型51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3%(51/89),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37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三倍体2例、四倍体1例,还有1例核型为68,XX,结构异常6例.(2) FISH技术检测: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均获得FISH结果,成功率为100.0%.共检出38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8.0%(38/100),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2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三倍体3例,还有1例13、16、18、21、22号染色体均为三倍体,嵌合体4例.(3)核型分析与FISH结果的异同:在绒毛标本培养失败的11例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占18.2%(2/11);核型为46,XY者中FISH检测出3例非整倍体嵌合体;核型为46,XX者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FISH能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占所有染色体异常核型的65.5%(38/58).结论 FISH技术能简便、快速的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联合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提高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异常核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普通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自然流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早孕自然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1例。将同一孕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n=100)进行绒毛培养加染色体核型分析,B组(n=101)进行FISH分析,另在A、B组孕6~11周患者中每一孕周各随机选取1例,每组6例,共12例同时进行2种技术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为66%,其中核型异常率为30.3%;FISH成功率为100%,其中核型异常率为46.5%;2种检测技术检测出的异常核型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结论:2种分析技术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FISH更容易成功,更能反应胚胎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自然流产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8例孕妇抽取羊水体外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53例同时应用FISH技术直接对间期核细胞进行13、18、21、X、Y的染色体数目检测。结果 (1)208例中,共完成羊水细胞核型分析199例,诊断成功率为95.7%(199/208),其中异常染色体核型占8.04%(16/199),报告时间平均为(22.49±6.12)d。(2)同时进行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的53例患者,核型分析及FISH诊断成功率均为100%,共发现染色体异常4例,占7.55%(4/53);其中结构异常3例(经核型分析诊断)、数目异常1例(核型分析及FISH均诊断成功)。(3)在染色体数目的诊断上,53例的FISH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一致率为100%,平均报告时间为2~4d。结论 (1)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成功率高,准确可靠,较常规核型分析方法有效缩短报告时间。(2)对于可...  相似文献   

9.
复杂的染色体重排(CCR)足一种罕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涉及到3个或更多的染色体重排,包括染色体的缺失,插入或倒位。目前,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显带技术还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地诊断。 患者G5P1,曾分别于12、14、20孕周发生自然流产,亦分娩过1健康男婴。流产组织(20孕周)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出异常胎儿核型:46,XX,-5,-7,+der(5)t(5;7)(p15;q31),+der(7)t(7;11)(q31;q13)。此次妊娠第16周始接受产前检查,被确诊为涉及到5、7、11号染色体的CCR携带者,而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闭经表型的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FISH、C-带和Q-带技术,分析25例原发闭经表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25例原发闭经表型病例中,18例核型异常,占72.0%。异常核型病例分别为:45,X 8例、46,XY 2例,等臂X 1例、嵌合核型4例(分别为45,X细胞系与不同的结构异常性染色体细胞系的嵌合体)、X长臂末端缺失1例、X-常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除这18例异常核型患者外,尚有7例为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的原发闭经患者未检出核型异常。结论:X染色体数目单体、X结构异常、X染色体数目单体细胞系与结构异常性染色体细胞系的嵌合体核型、XY性发育异常(DSD)、X-常染色体平衡易位都可导致原发闭经表型。常规G-显带技术与C-带、Q-带技术及FISH技术相互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准确诊断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