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的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性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MR IVIM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癌患者45例及非前列腺癌者13例,IVIM扩散加权成像采用8个b值(0、50、100、150、200、400、600、800 s/mm2),利用软件双指数函数方式计算信号衰减曲线得出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并且获取各参数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非癌外周带组织间各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区域的D值、D*值及f值分别为(0.83±0.14)×10-3 mm2/s、(5.88±1.21)×10-3 mm2/s及(14.3±4.7)%,非癌前列腺外周带组织D值、D*值及f值分别为(1.30±0.23)×10-3 mm2/s、(6.25±1.10)×10-3 mm2/s及(15.4±3.8)%,其中前列腺癌区域D值明显低于非癌外周带组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D*值及f值无统计学差异。D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7%。结论基于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理论MR扩散成像能提供关于前列腺癌组织扩散及灌注方面更多的信息,D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经病理检查确诊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24例前列腺癌患者,26例为前列腺增生。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特点,并比较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ADC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织平均ADC值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正常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区和外周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可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特别是发生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尖部早期前列腺癌,与T2WI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b值范围扩散模型参数在外周带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21个b值(0~4500 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成像检查。良性外周带和癌灶组织区的DWI信号强度分别使用单指数、双指数和峰度模型拟合。b值分为四个范围:0~1000,0~2000,0~3200和0~4500 s/mm~2,即组A、B、C和D。计算各兴趣区内A、B、C、D组的ADC、D、D*、f、D_(app)和K_(ap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除D*外各组中的所有参数在外周带癌灶组织和良性组织间均有显著差异。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C和D组中相当(P=0.980),并且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和C组中ADC和K_(app)的AUC相近(P=0.07,0.954),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参数(P0.001)。D组中ADC的AUC略高于K_(app)(P=0.002),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参数(P0.001)。结论在鉴别外周带癌灶组织和良性组织方面,双指数和峰度模型定量参数与单指数定量参数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使用b值高达3200 s/mm~2计算的ADC值是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优选参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4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前列腺癌18例。检查方法包括常规T1WI、T2WI、DWI和脂肪抑制成像。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对DWI、ADC数据行定量分析。结果 MRI显示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1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结节状、片状异常低信号区;8例位于中央带或移行带。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1.07%、特异度为78.01%、准确率为80.11%。结论联合应用DWI成像方法可以提高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搜集70例(23例良性,共24个病灶;47例恶性,共48个病灶)乳腺病变并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单b值、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于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单b值、多b值DWI图像相应参数值ADC、ADCstandard、D、D*、f值,同时生成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良恶性乳腺肿瘤之间各参数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ADC、ADCstandard、D、f值分别为(1.01±0.18)×10-3 mm2/s、(1.10±0.18)×10-3 mm2/s、(0.86±0.16)×10-3 mm2/s、(25.50±9.23)%,良性病灶分别为(1.42±0.29)×10-3 mm2/s、(1.53±0.27)×10-3 mm2/s、(1.28±0.26)×10-3 mm2/s、(15.98±3.68)%,两者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良恶性病灶之间D*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23)。良性病灶I型TIC曲线更多见,恶性病灶III型TIC曲线更多见。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当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 mm2/s,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1.7%,而联合IVIM模型参数D和f值所得AUC可提高到0.974,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100%。结论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参数中ADCstandard、D、f值能够用来协助诊断乳腺的良恶性病变,联合D和f值能够得到比传统的ADC值、多期动态增强TIC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WI、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DWI、IVIM和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MK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2),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而三阴性组的ADC、D、f值及MD值高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178~0.449,P<0.05)。当ADC≥1.11×10-3mm2/s、D≥0.72×10-3mm2/s、f≥33.3%、MD≥2.13×10-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不同参数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价值及效能。方法 :收集30例经内镜确诊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患病肠壁作为克罗恩病组,以同层面正常肠壁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MRI平扫和IVIM-DWI检查,测算肠壁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真性水分子扩散系数(D)、微循环灌注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克罗恩病组与对照组各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IVIM各参数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效能。结果 :克罗恩病组的IVIM参数ADC值、D*值及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M相关参数ADC值、D*值、f值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726、0.7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10~(-3) mm~2/s、26.50×10~(-3) mm~2/s、40.4%。结论 :IVIM相关参数ADC值、D~*值、f值对活动期克罗恩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ADC值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行IVIM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慢扩散系数D值、快速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参数值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病理分级(G1级、G2级、G3级)之间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 H检验(非正态分布),深浅肌层侵犯之间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对于不同病理级别、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鉴别G3级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深肌层侵犯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的最佳截值。结果 ADC值、D值及f值与病理分级均呈负相关(r=-0.604、-0.448及-0.428,P=0.000、0.002及0.004)。ADC值在G1与G3、G2与G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9),D值、f值仅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DC值鉴别G3级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可信区间:0.679~0.924;P=0.0001),以ADC值0.796×10~(-3) mm~2/s作为阈值,诊断子宫内膜癌G3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1.43%、89.66%及83.72%。各参数值在子宫内膜癌深浅肌层侵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值鉴别深浅肌层侵犯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可信区间:0.744~0.959;P=0.0001),以D值0.631×10~(-3) mm~2/s作为阈值,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100%、76.67%、83.72%。结论 IVIM扩散加权成像能定量反映组织扩散及灌注情况,对术前评价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肌层侵犯程度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我院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和比较MR扩散甲醛成像和CT灌注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肝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T灌注参数。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肝纤维组HAF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BF、MTT、PS)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经过ROC曲线统计,其AZ值为0.88,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83%;CTPI的AZ值为0.7,其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73%。两者对比,DWI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CTPI,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灌注成像检查方法对比,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方法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其诊断价值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央带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表现,探讨其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包括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的ADC值,统计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其中6例肿瘤局限在中央带,常规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3 ± 0.13)×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3 ± 0.12)×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对中央带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双指数扩散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各参数(灌注分数、假扩散系数及真扩散系数)及单指数扩散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非小细胞肺癌Ki-67表达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共60例患者(4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35~81岁)使用3.0 T MR扫描仪行IVIM (b=0、50、100、150、200、400、600、800 s/mm2)、DWI (b=50、800 s/mm2)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得病理结果。使用body diffusion toolbox软件测量ADC、D、f and D*值,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各参数值进行测量,每个病灶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计算2名医师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进而使用Spearman相关计算ADC,D,f and D*值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及D值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ADC:r=-0.335,P=0.009)(D:r=-0.330,P=0.01),f、D*值与Ki-67无显著相关关系;肺腺癌ADC值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r=-0.424,P=0.008)。结论单指数扩散模型参数ADC、双指数扩散模型参数D值有望成为无创性的在体预测非小细胞肺癌Ki-67表达程度的指标,这为使用影像学方法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曲源  任永芳  陈杰  蒋杰 《磁共振成像》2016,7(5):342-346
目的探讨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增生及2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多b值DWI,b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并和正常组10名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测量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在各组b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b值的DWI图像所测得ADC值有助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方法以及早期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诊断的77例患者,其中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良性组,3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腺癌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T2WI、DWI以及动态增强T1WI扫描。观察显示结果,并设定兴趣区,测量并统计分析其ADC值。结果在腺癌组中,恶性组织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组中,增生组织中央区的平均ADC值与外周带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腺癌组中正常组织的平均ADC值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ADC值有助于早期前列腺癌的发现诊断,尤其对于前列腺中央区和前列腺尖部发生的前列腺癌诊断更为明显,且临床诊断中结合T2WI能有效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腺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中表观弥撒系数(ADC)定量预测前列腺癌(PCa)根治术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对象。检测并统计两组不同弥撒敏感系数b值600 s/mm~2和1 000 s/mm~2下前列腺中央带组织及外周带的ADC值变化,持续随访1年,观察并统计患者远期预后。结果 82例PCa患者中外周带52例,中央带28例,中央带与外周带同时累及2例,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上呈低(或稍低)信号。82例患者出院后1年无事件生存62例,占75. 61%;死亡20例,占24. 39%。当b值取600 s/mm~2及1 000 s/mm~2时,死亡组前列腺中央带组织及外周带的ADC值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 0. 05)。不同b值下前列腺磁共振弥散ADC值对不良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于前列腺中央带组织,b值取600 s/mm~2及1 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9、0. 813;于前列腺癌外周带组织,b值取600 s/mm~2及1 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15、0. 896。结论前列腺DWI检查中ADC值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对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与正常组织的广延指数和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的差异。方法: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 000、2 000 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和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和α值(范围0~1)的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 D C值和D D 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 0个前列腺癌病灶、3 4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和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带[(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和DDC值的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淄博市淄川区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核磁功能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低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