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的患者的影响,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中风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专科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专科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认知干预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等,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肩部疼痛,提高运动能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许奇科  施建辉  李郦 《新中医》2021,53(11):41-4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在腕管综合征术后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共24周。2组均于术前及术后4周、术后2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腕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手部功能情况。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4周、术后24周VAS评分均降低(P0.05),手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4周、术后24周比较,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24周VAS评分较低(P0.05),手部功能评分较高(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术后康复中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烫熨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部疼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风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烫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宣传教育及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评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总有效率和疼痛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风后肩痛患者给予中药烫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按摩联合踝泵运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8年1—9月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局部按摩联合踝泵运动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局部按摩联合踝泵运动,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中医》2019,(8)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肢使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理疗。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为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以上两种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8天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评分成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8天膝关节活动度随时间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KA围手术期运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和康复锻炼干预,能缓解术后患肢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叶杨  曹谨茹  郑文浩 《新中医》2019,51(8):291-294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肢使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理疗。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为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以上两种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8天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评分成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8天膝关节活动度随时间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KA围手术期运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和康复锻炼干预,能缓解术后患肢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86.0%(4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S、WHOQOL-100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AS、WHOQOL-100SD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Ⅰ、Ⅱ期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施以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26/3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23/3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康复护理联合针灸理疗的价值和优势。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明显优于干预前,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康复护理联合针灸理疗,不仅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益,也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外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1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康复质量、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48、72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康复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率为95.65%,与对照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可减轻外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也能提高其康复质量与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E-LINK手功能评定训练系统结合蒙医放血疗法对腕管综合征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的患者,其中29例采用E-LINK手功能评定训练系统结合蒙医放血疗法,29例患者进行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方法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4例,良15例,优良率为73.08%,对照组优3例,良6例,优良率为4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E-LINK手功能训练系统结合蒙医放血疗法对腕管综合征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优于早期的常规康复治疗;并且在康复治疗时患者的易接受性、趣味性、积极性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蒙医放血疗法可以运用于腕管综合征术后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痛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痛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疼痛程度、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35%(82/86)优于对照组83.72%(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期间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纳入观察的中风SH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包括刮痧和中医封包治疗的中医特色护理,4周后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患肢疼痛评分(VAS)。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上升,而VAS评分则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疼痛,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早期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康复治疗组(C组)和针刀+常规康复治疗组(Z+C组)。C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神经发育学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Z+C组联合腕管区针刀微创松解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通过针极肌电图、视觉模拟评分法、量筒排水法、FMA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定正中神经动作电位、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C组及Z+C组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波幅升高(P0.05),且Z+C组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均降低(P0.05),且Z+C组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Z+C组高于C组(P0.05)。结论:腕管区针刀松解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疗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下肢康复器械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康复科收治的行下肢康复器械锻炼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比治疗前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提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药物、饮食、运动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下肢康复器械锻炼患者的锻炼效果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艾灸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肩手综合征评分(SH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MA、SHS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萱  张静 《西部中医药》2015,(1):123-12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疗效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9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99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疼痛干预等),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结果:疼痛评分:常规护理组术后疼痛39例(轻微疼痛14例,疼痛19例,重度疼痛6例),护理干预组术后疼痛17例(轻微疼痛9例,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护理治疗前2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后,2组患者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疼痛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35-136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我院骨科老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给予疼痛护理和便秘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疼痛情况(用VAS评分)及便秘人数。结果: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康复均良好,对照组与干预组VAS评分分别为(5.89±1.98)、(3.67±1.67),干预组患者疼痛缓解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发生便秘数为3例和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运用于老年性骨折患者,有利于调畅气机,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预防便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天、第5天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中运用,能够提高下肢股静脉血栓的平均流速和峰值速度,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