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行PFN-A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后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桃红四物汤加味+低分子肝素)与对照组(25例,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14 d,观察组的PT、APTT长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的Hb水平、PCV、A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能有效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缓解疼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部分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完全栓塞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畸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较快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较快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行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7 d患肢周径较应用前平均减少1.2 cm;31例实验组患者中术后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率为32.3%.结论 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即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即使用益气活血方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凝血原时间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凝血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D-Dimer含量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娟 《妇幼护理》2023,3(15):3671-367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预防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 我院收治的 100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 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血小板参数优于 对照组(P<0.05)。实验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 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降低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程妍 《妇幼护理》2024,4(7):1682-1684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 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 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疼痛、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的疼痛与肿胀, 提高患者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25-4026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祛瘀消肿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后,治疗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消肿汤、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均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对而言祛瘀消肿汤效果更明显,能有效的改善高凝,降低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评估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短期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术期及康复性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情况、VAS疼痛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x2=0.21,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2 d vs.13.5 d,P=0.0004).结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能够有效缓解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下肢肿胀、局部疼痛等一些并发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下肢胫腓骨骨折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外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胫腓骨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外固定术治疗,实验组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疼痛自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外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6例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宣教,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对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外伤性脾切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72h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口服,连用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栓情况及血栓发生率、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血小板数量均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术前、术后1d、3d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14d、21d、3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33%,对照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 62%,两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可以有效降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长的数量,与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凝溶栓等药物联合应用能更好地达到抗凝治疗效果,减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预防腰椎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1日起入院准备行腰椎手术的病例,术前常规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常规第二天予抗凝治疗,治疗组在抗凝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两周后复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血红蛋白、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计数、APTT及PT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白介素-8、血小板计数、血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常规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腰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改善术后患者的应激状态,减少失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与DVT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泵对于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术后即日给予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静脉泵(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组手术前2d给予下肢静脉泵治疗。记录手术前2d、术后10d的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以及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术后2d、10d观察组下肢周径差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10d D-二聚体(D-D)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2d、10d,DVT发生率分别为6.3%、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6%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下肢静脉泵系统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安全性较好。术前2日行下肢静脉泵相对于术后即日使用能够更好的预防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静脉血栓方联合艾灸疗法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93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对照组患者(46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7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静脉血栓方联合艾灸疗法干预,时间14d,数据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患侧大腿与小腿周长变化、术后3d、术后7d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19.57%,观察组为4.26%,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指标、患侧大腿与小腿周长等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TT、APTT、FIB、D-D、CRP、患侧大腿与小腿周长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以及术后7d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血栓方联合艾灸疗法可较好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引入共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对比2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及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1周后除健康行为的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其余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术后1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提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加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2周后比较2组患者伤肢肿胀程度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能显著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盛丽君  马骁  刘成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42-1945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术期护理中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预警体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该院112例老年髋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围术期常规处理方法一致,对照组患者接受DVT预防性护理,观察组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机制建立多元化的DVT风险预警策略(程序)。观察并记录两组DVT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术后DVT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程度的差异性,并就组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DVT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程度更有优势,观察组术后24 h时D-D值较对照组降低,PLT指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术期DVT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罹患风险,作为一项专病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