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球囊子宫支架与宫内节育器对预防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于郑州陇海医院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的 82 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术后在宫腔内置入节育器。观察组在宫腔内先置入 14 号球囊子宫支架,充盈留置 4 ~ 5 d 后取出,放置节育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 2 h 出血量、月经量和术后 1 个月和 3 个月再粘连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 h,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使用球囊子宫支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术后再粘连发生,改善月经量,减少出血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COOK球囊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仅术后放置COOK球囊,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术后联合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15周时,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术后15周内,两组患者再粘连预防效果及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5周时,两组患者IL–18、TNF–α水平均较术后即刻时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周内,观察组患者再粘连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COOK球囊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有助于患者预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3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1例,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A组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实施球囊预防,C组则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比较三组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效果。结果:C组再次粘连率、妊娠率、月经量、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A组、B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其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宫腔粘连临床治疗中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269例为研究对象,参考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185例)与对照组(1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2 mg戊酸雌二醇片人工周期治疗联合球囊子宫支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5 mg戊酸雌二醇片人工周期治疗联合球囊子宫支架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7.56%低于对照组患者1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76%高于对照组患者9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球囊子宫支架治疗以及大剂量雌激素,可以促进患者子宫内膜修复,同时对子宫收缩情况进行机械性抑制,降低患者子宫粘连复发的可能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及节育器放置对宫腔粘连的疗效及术后1年内妊娠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的宫腔粘连患者56例,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并放置节育器,而观察组则联用球囊,分析两组复发情况及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复发3例(10.71%)稍低于对照组的5例(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42.86%(12/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6%(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及节育器放置能够显著提高宫腔粘连的疗效,并对术后1年内妊娠率产生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球囊导尿管预防宫腔重度粘连电切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常规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球囊导尿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宫腔恢复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13.33%,与对照组的46.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宫腔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重度粘连电切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球囊导尿管,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宫腔再粘连,改善患者的宫腔和月经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粘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按每组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药物治疗,B组患者在其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再粘连率为46.0%,月经恢复有效率为82.0%;B组患者再粘连率为28.0%,月经恢复有效率为94.0%。两组患者粘连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激素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的再次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手术均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观察组术后宫腔放置14F的Foley双腔球囊导尿管,球囊注水3~5 mL,充水量以患者勉强耐受为宜,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 mL,5 d后取出球囊,同时宫内上圆形节育环,术后第1天开始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只常规上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 d。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观察组41例(82%),对照组24例(56%);术后宫腔再粘连观察组9例(18%),对照组19例(44%)。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月经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观察组45例(90%),对照组28例(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扩张预防宫腔再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宫腔粘连是由各种原因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继发宫腔和(或)宫颈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种临床常见获得性疾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当代女性的生殖健康。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宫腔粘连的首选治疗方式,亦属金刃器械创伤胞宫,损伤胞宫脉络,影响冲任为病,且术后复粘概率较高,往往是越分越粘。学生师从导师姜丽娟教授,老师临证中主张从子宫内膜血流变化为切入点,基于“子宫络脉理论”,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指导法则,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技术,找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症结,运用中医药联合适宜电生理技术施治,以期达到中医精准治疗,从而更好促进子宫内膜损伤后再修复,防治TCRA后再粘连。该文旨在总结学生跟师过程中对导师临证思路的体会,探讨通过“和畅子宫络脉法”防治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 TCRA)后宫腔再粘连相关作用机制、诊疗方案及临床应用前景,为TCRA后宫腔再粘连的防治探索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剑  邓海燕 《新中医》2012,(6):56-57
目的:观察中药用于预防治疗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患者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加上环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3月;中药组44例,术后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配合中药口服治疗3月。3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再次粘连的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中药对修复子宫内膜、预防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再粘连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李丽芸经验方补肾化瘀方对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发生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患者42例,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TCRA联合上环术,术后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方中药,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主症评分、宫腔粘连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中医整体疗效、中医主证的经量、色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U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IUA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内膜厚度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内膜厚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能够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再粘连,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增加月经量、改善月经色质。  相似文献   

12.
陆洁 《新中医》2019,51(11):154-156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疗法对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术后单纯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治疗组术后予人工周期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6.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0.00%;子宫内膜形态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60.00%;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子宫内膜形态总疗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灌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对宫腔镜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和单纯西药人工周期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再粘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宫腔再粘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周期治疗对宫腔再粘连有预防作用,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宫腔粘连(IUA)多由宫腔创伤性操作引起,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加,性生活的开放及价值观念改变等,人工流产术等宫腔创伤性操作的增多,尤其是生育前人工流产呈不断上升趋势,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宫腔粘连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是现临床治疗IUA主要手段。但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由于内膜损伤严重,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临床就术后预防再粘连采用激素疗法、宫腔放置节育器、宫腔放置Foley导尿管、宫腔植入防粘连生物材料,羊膜移植等一系列治疗。本文通过对西医、中医展开综述说明,分析其防治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以下简称"复粘")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手段可通过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抗纤维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发挥防治作用。但目前部分防治方案尚缺少实验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下一步应重视通过体内外实验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粘连分离术再粘连采取补肾化瘀方加针灸联合激素人工周期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收治行宫粘连分离术的96例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参照组给予补佳乐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配补肾化瘀方加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治疗上,予以补肾化瘀方加针灸与激素人工周期干预,可改善宫腔情况,有效预防再次粘连,可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左海红  章君华  程文君 《新中医》2023,55(23):142-147
目的:观察复元祛瘀汤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辨证属肾虚血瘀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加予复元祛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指数(FI),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的再粘连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FI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RI、P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F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RI、PI值均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8.
宫腔粘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导致子宫壁相互粘连的病理现象。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可有选择性地分离粘连组织,而且还可以避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已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本文总结了治疗术后防止再粘连的几种疗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且可造成妇女不孕及流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极易复发,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医对此病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无论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方法上都有着极大的特色和优势。随着近年来有关络脉理论、微循环系统与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师姜丽娟教授认为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病因主要在于胞宫胞络瘀阻,基于络脉理论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学术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