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探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产后42 d检查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0例)与剖宫产组(n=100例),对两组产妇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比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在康复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腰骶痛、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腰骶痛、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剖宫产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后恢复效率更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损伤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468例产后42d检查产妇,分成顺产组306例,剖宫产组162例,进行盆底肌功能检查并进行盆底按摩等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及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肌电位均明显上升。顺产组盆底康复疗效优于剖宫产组。结论:虽然阴道分娩短期内对盆底的损伤更大,但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后测盆底肌力及肌电位显示,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恢复更快,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及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该院妇产科分娩并接受康复治疗的350名产妇作为对象,顺产者作为顺产组(n=200),剖宫产者作为剖宫产组(n=150),对2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状况、接受康复治疗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顺产、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造成显著影响,行康复治疗后,2组产妇肌力均有显著提高,但顺产组的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剖宫产组,尿失禁、阴道壁膨隆、子宫脱垂等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顺产、剖宫均可导致产妇产后出现盆底肌肌力下降,但是通过实施针对性康复治疗,顺产者肌力可得到更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对其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从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其中50例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肉纤维的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执行分娩150名产妇,该组产妇均在产后42 d表现出盆底肌力≤3级,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后面简称自然组与剖腹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肌力均有所改善,但自然组产妇的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剖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组盆底损伤的概率及严重程度明显大于剖宫组,以及对其行盆底肌肉的规范训练有助于降低产妇患发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同时康复训练也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接收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而实验组则实施顺产,比较两组产妇在不同分娩方式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都会降低产妇的盆底肌力,采用良好的康复治疗治疗后可以促进产妇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入组要求选择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后6周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n=60)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60)。于产后6周进行调查、妇科检查及盆底肌力测试。对于接受了1个疗程盆底肌肉训练方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产后9周)进行盆底相关肌电指数的测定和盆底肌力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采用尿垫实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判断,采用传统临床分度法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进行判断。结果产后6周,顺产组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5.00%,有5例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8.33%。剖宫产组中,有4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6.67%,有2例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3.33%。超声检查比较: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2.32±8.6°),顺产组(93.11±12.6°)比较,与膀胱颈旋转角度(15.72±6.60°)及(25.72±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检测结果评分,剖宫产组分别≤3分8.33%(5/60)≥4分83.33%(50/60)。顺产组分别≤3分48.33%(29/60)≥4分51.67%(31/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患者康复治疗盆底肌力评分高于顺产组。两组盆底肌力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产和剖宫产均会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产生,对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9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选择性剖宫产组479例,顺产组421例。所有产妇采用Clazer盆地表面肌点评估方案进行治疗,并对产妇分娩后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盆底肌力评分以及膀胱颈移动度进行调查记录。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发生阴道脱垂的发生率为32.15%,对比顺产组70.55%有明显降低(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15 s内的收缩次数,明显多于对照(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与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妇对比发现,顺产组产妇在分娩后更容易早期发生阴道脱垂事件,明显降低了盆底的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产后盆底康复产妇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36例本医院诊治的产后盆底康复产妇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7月~2020年7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8例.分别予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比对两组盆底肌电位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中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锻炼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予以8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盆底肌锻炼,另79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1.1%)明显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中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高临床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应用及盆底肌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东莞康华医院接收的 62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 31 例。A 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B 组产妇选择剖宫产。两组产妇均给予盆底肌康复干预,5 个月干预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异常、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结果:B 组 SUI 发生率、POP 发生率均低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盆底肌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干预后 1 个月、3 个月、5 个月的 PFDI–20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干预后 1、3、5 个月 PFDI–2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剖宫产有助于降低产妇盆底功能异常发生率,加强产妇盆底肌康复干预能获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刺激与阴道哑铃盆底康复对产后盆底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9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产后康复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99)单纯采取阴道哑铃盆底康复疗法,观察组(n=99)则采取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治疗,就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尿失禁评分变化以及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电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6.97%,高于对照组的88.89%;(2)观察组患者产后3个月肌电压(14.35±1.48)μV高于对照组的(8.64±1.05)μV;(3)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病例22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73)、剖宫产组(n=34)、器械助产组(n=19)。观察各组经盆底康复治疗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情况均显著降低(P<0.05),3组产妇盆底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顺产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和器械助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经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减少产后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的症状。但是对于器械助产发生PDF的产妇应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缓解中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系统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以及治疗前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妇分娩后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盆底肌以及阴道紧缩度,促进患者分娩后正常生活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恢复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常规阴道分娩的300例产妇,在产后42 d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取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出院后随访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均有所改观,其中观察组在第6个月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恢复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和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抽取该院产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名产妇进行分析,将其中40名剖宫产产妇作为甲组,另外40名阴道分娩产妇作为乙组,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I、II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发生SUI、POP的几率分别是5.0%、12.5%,与乙组的7.5%、1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采取相同的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产妇盆底功能,而且还能显著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产妇为剖宫产产妇;观察组56例产妇为顺产产妇,两组产妇均采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压力以及不同时间肌纤维收缩力。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训练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名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名,对照组产后42 d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于产后红色恶露消失,且会阴切口无疼痛感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产后4周时,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盆底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周时,观察组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性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产后干预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75)单纯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观察组(n=75)则采取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方案,就两组患者产后不同时间点的盆底肌电压变化以及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7.33%,与对照组的85.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 d的盆底肌电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其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