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骨折3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中医骨折3期治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开展中医骨折3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行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展中医骨折3期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预后疗效及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1%,临床总有效率为9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性作用,能够显著改善临床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效果的影响,分析治疗效果,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应用效果,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关节的恢复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应用中医骨折Ⅲ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骨折患者为4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骨折患者为49例,采用中医骨折Ⅲ期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统计比较两组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研究组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高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79.59%),同时研究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明显优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5.10%),两组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积极应用中医骨折Ⅲ期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第7天肿胀缓解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开展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8):999-100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效果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135例肱骨近端骨折后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68例和常规组67例,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效果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术后2周时的VAS评分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患者的肿胀程度优良率89.7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76.12%(P0.05);患者与常规组的前屈上举、内收、内旋程度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肩关节后伸、外展上举、外旋程度均显著的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患者与常规组的疼痛评分、解剖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运动范围、功能、Neer总分均显著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观察组53例,术后采取中医三期治疗,对照组53例,术后采取常规治疗。结果术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肿胀程度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骨折三期辅助治疗能够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96例,分成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效果明确,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得到患者和医疗人员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消肿、止痛治疗,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患者满意度、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第1d、术后第6周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0.283、0.413,P> 0.05);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周、术后第4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外旋、外展、前屈上举各项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肌力、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水平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理、心理、躯体、社会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急性疼痛、水肿、血肿、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2,P> 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为7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创伤性关节炎、血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中医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第7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 d观察组肿胀缓解优良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64.9%(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开展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肿的发生率为42.5%,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32.5%,伤口处感染的发生率为47.5%,而研究组患者血肿的发生率为15.0%,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10.0%,伤口处感染的发生率为15.0%。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在伤口感染方面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中医骨折三期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消肿、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消肿、止痛药物联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恢复总有效率;肱骨近端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止痛药物联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的分组原则,将54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的实验对象有27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骨科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引发的感染等并发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要远远低于实验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例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且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断骨的愈合,值得在骨科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采取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优24例,良6例,尚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24%。结论:术后注意肢体的保护,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按医嘱正确用药,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91.30 %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 %,术后12个月Neer评分(91.35±3.14)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5.18±2.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通过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对于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医护患合作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217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治疗组109例,术后采用医护患合作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108例,参照Mar-tin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方案训练。对所有病例进行11~28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观察,采用SPSS11.0软件对两组不同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诊资料完整206例,治疗组102例,肩关节功能优73例,占71.6%,良18例,占17.6%,一般9例,占8.8%,差2例,占2%,优良率达89.2%。对照组104例,优59例,占56.7%,良20例,占19.2%,一般14例,占13.5%,差11例,占10.6%,优良率达76.0%。采用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医护患合作康复治疗方案适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具有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康复训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钱立群  包英华 《中医正骨》2007,19(11):42-42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常见的骨折,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早期适时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肩关节僵硬的主要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12月,作者对手术治疗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20~82岁,平均70.5岁。交通伤14例,骑车跌伤12例,走路跌伤34例。根据Neer分类〔1〕,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26例,四部分16例。合并内科疾病者43例,其中糖尿病6例,肺部感染16例,高血压15例,心功能不全5例,脑血管病1例。伤后至来诊时间2~28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肱骨近端骨折髓内支撑术后康复治疗中,配合中医针刺治疗,在术后患者肱骨及肩关节的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肱骨近端骨折髓内支撑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的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ee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