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给予药物、针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运动疗法训练。结果:观察组步行能力、步态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中风偏瘫。研究进行分组,分组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用药、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小于治疗前,且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能够有效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升其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对满意度相对较高,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1例,平衡针组采用偏瘫穴、肩痛穴、腕痛穴,其中肩痛穴、腕痛穴取得针感后即可出针,偏瘫穴取得针感后不出针,开始留针的同时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训练结束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取针后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平衡针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前2个疗程每天治疗1次,第3个疗程隔天治疗1次。治疗前后,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进行评定,以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后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安全有效,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华佗夹脊穴。4周后进行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展开探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患有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展开研究,33例患者为一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主要为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而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再加上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患者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的进行检测、评定、评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从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及训练后肩、肘、腕的活动度、Lindmark评分的改善情况上看,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进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加以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可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优选法治疗中风偏瘫标准分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康复组(C组)。采用修订的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针刺方法和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法在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张力分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合针刺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21例、针刺治疗组22例及运动合针刺治疗组23例3组,3组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均早期分别介入运动疗法、针刺治疗及运动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30日后3组各量表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合针刺治疗组各项量表评分值优于运动组及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个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对照组3~6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预防异常姿势,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 ,探讨其生理学基础。方法 :以 12 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6 9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对照组 5 1例采用常规中西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后 3个月 ,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 Brunnstrom分级积分提高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康复组步行能力和步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好 ,急性期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有利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痉挛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针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解痉方。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改良的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加用解痉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雁鸿  粟茂 《四川中医》2014,(1):150-15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以调神解痉治疗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标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Barthel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霍琦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6-17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运动想像疗法对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配对设计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执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像疗法的实施;持续训练6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生活功能指数(BI)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FMA、BI评分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运动想像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结局有积极促进作用,可将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临床强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针灸疗法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疗法组,P0.05施行治疗后针灸疗法组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治瘫针刺方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治瘫针刺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瘫针刺方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0.
陈四有  高晓芬 《陕西中医》2012,33(7):891-892
目的:探讨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和普通针刺配合推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普通针刺配合推拿组比较,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