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选取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的自然流产绒毛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46,XY。(2)高通量测序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有拷贝数变异(CNV)改变的占43%(6/14),能检测到250kb~16.5M染色体片段的改变。(3)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时间短,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更敏感、高效,具有更高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可作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高危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OUS)结果构成及相关特性,分析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染色体病诊断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前诊断,同时进行CMA及核型分析检测的孕妇308例,对其CMA检测的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分析其中不明确意义结果的构成以及相关特性。结果所有入组病例中88.0%为各种胎儿结构异常、软指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水肿。全基因组检测未发现明确染色体拷贝数改变(CNV)或明确多态性改变的病例217例,占70.5%;发现明确致病性染色体数目或片段异常共44例,占14.3%。其中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2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染色体致病性CNV结果17例。此外发现不明意义的CNV诊断结果47例,占总病例数的15.3%。其中致病性判读为偏良性的23例,临床意义不明为21例,含符合报告标准的杂合性缺失(LOH)1例,偏致病性的3例。进一步分析各种VOUS病例的片段大小分布及判读依据类型。与核型分析的异常阳性率10.7%比较,全基因染色体芯片诊断明确致病性的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14.2%,诊断阳性率提升3.5%。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对于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诊断能力较核型分析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会有VOUS病例增加遗传咨询的难度。目前国内产前诊断VOUS结果的比例较高,这与本地化数据库不完善,缺乏国内具体的芯片结果判读标准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高危妊娠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其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根据其不同孕周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管穿刺术,样本送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染色体数目和拷贝数。结果在455例羊水和脐血标本核型分析中共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7例(3.7%)、微重复2例(0.4%)、微缺失2例(0.4%)、嵌合体1例(0.2%)。CNV-seq共检测出17例非整倍体(3.7%),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4例(0.9%)、可能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4例(0.9%)、致病性异常的微缺失5例(1.1%)、可能致病性异常的微缺失6例(1.3%)、致病性异常的微重复合并缺失3例(0.7%)。嵌合体共3例(0.7%)。结论 CNV-seq无法直接辨别染色体易位、倒位;对于标准型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均可检测出,CNV-seq耗时更短;CNV-seq可分析出低比例嵌合体,检出率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在检测染色体微缺失/重复方面较核型分析有独特的价值,能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咨询起重要作用;CNV-seq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临床遗传咨询的难度,需结合多种产前诊断方法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后留取绒毛组织样本进行FISH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应用13、16、18、21、22、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杂交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绒毛组织样本的间期FISH均获得杂交信号,其中112例(56.00%)杂交结果提示染色体异常。其中,常染色体单体2例,占1.79%(2/112);常染色体三体型72例,占64.29%(72/112);性染色体单体型19例,占16.96%(19/112);性染色体三体型2例,占1.79%(2/112);三倍体10例,占8.93%(10/112);四倍体、嵌合体各1例,分别占0.89%(1/112);其他5例,占4.46%(5/112)。结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间期FISH的检测方法对于稽留流产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是否值得临床普及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51 057例生殖异常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类型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51 057例生殖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行常规染色体制片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等分类方法分别统计,分析不同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76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不包括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1.50%。常染色体异常共348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45.31%,检出率为0.68%;性染色体异常400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52.08%,检出率为0.78%;性反转共20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2.60%,检出率0.04%。共检出染色体多态性改变2 274例,检出率约为4.45%。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等生殖异常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因,并及时进行遗传咨询,以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骨骼畸形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于我院进行超声筛查确诊胎儿骨骼畸形的的孕妇病历资料64例。所有孕妇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后行CMA检查。根据CMA分析的拷贝数变异(CNVs)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致病性(pCNVs)、良性CNVs和临床意义不明性(Vous)3种类型,比较3种类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分析CMA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CNVs,CNVs个数范围1~7个,平均CNVs个数(3.47±1.04)个,CNVs片段大小0.17~5.73 Mb,平均大小(3.94±1.98)Mb。其中13例患者检出pCNVs,10例患者检出Vous,41例患者检出良性CNVs。相较于良性CNVs患者,心/胸比增大和股骨长/腹围比减小是pCNVs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骼畸形胎儿超声产前筛查与CMA检查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将二者结合运用于骨骼发育异常的产前检查中,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常见外生殖器畸形的异常染色体核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 4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8±7)个月。其中尿道下裂1 115例, 隐睾189例, 小阴茎304例, 隐匿性阴茎681例, 性发育异常119例。所有患儿均行外周血染色体550带检测, 并分析染色体的核型。结果本组2 408例, 共检测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31例, 检出率5.4%, 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46例, 结构异常85例;性染色体异常64例, 常染色体异常67例。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 XY, inv(9)(p12q13), 共28例, 占比21.4%;其次为47, XXY, 共16例, 占比12.2%。性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隐睾、小阴茎、隐匿性阴茎患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6%(15例)、5.5%(61例)、5.3%(10例)、4.9%(15例)、4.4%(30例)。结论男性常见外生殖器畸形患儿中染色体异常不罕见。染色体结构异常较数量异常更常见, 性染色体异常与常染色体异常占比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孕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之后漏诊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从产前咨询的角度来评价间期FISH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 125例中孕期羊水传统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假设这些病例均进行间期FISH检测,计算在三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孕母血清学筛查18-三体或21-三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情况下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结果从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有6 125例单胎孕妇行中孕期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共检出207例(3.38%)异常核型。有161例(77.8%)为涉及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包括嵌合体),其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有46例(22.2%)异常结果是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其中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31例(67.4%)、非平衡性结构重排14例(30.4%)、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2.2%)。在这46例异常核型中,有6例涉及21号染色体和1例涉及13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重排的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39例间期FISH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计算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为81.2%(168/207),间期FISH检测的残余风险为0.65%(39/5957)。结论间期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单纯行间期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会漏诊约18.8%的染色体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病人解释间期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了解间期FISH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孕中期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非整倍体产前诊断的诊断率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行的超声即时定位羊膜腔穿刺病例.对羊膜腔穿刺的指征、诊断结果、流产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共分析5,204例羊膜腔穿刺病例.羊膜腔穿刺成功率100%.其中高龄(≥35岁)组3,358例,发现染色体异常93例;低龄(<35岁)组1,846例,发现染色体异常50例.共成功诊断染色体异常143例(2.75%),其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共46例,占全部染色体异常的32.2% (46/143),其中高龄组30例(65.2%),低龄组16例(34.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共17例,占全部染色体异常的11.9%(17/143),其中高龄组11例(64.7%),低龄组6例(35.3%).与操作直接相关的流产率为0.13%(7/5,204). 结论 超声即时定位羊膜腔穿刺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需要寻找其他更加敏感的筛查指标以提高筛查的检出率,减少羊膜腔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6p11.2微缺失/微重复胎儿的产前指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检测的2 94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共检出涉及16p11.2区域拷贝数变异(CNVs)的胎儿9例,分析此9例胎儿的产前指征、家系验证情况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来自8个家系的9例16p11.2区域CNVs胎儿,检出率为0.31%,其中,微缺失发生率0.14%(4/2 942),微重复发生率0.17%(5/2 942)。家系6孕妇两次妊娠均检出胎儿存在相同片段16p11.2微重复,经验证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9例胎儿产前超声检查提示2例胸椎异常、1例心内膜垫缺损及1例腹腔多房囊性包块;4例胎儿存在母亲血清学筛查异常。结论 16p11.2微缺失/微重复胎儿表型存在高度异质性,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椎体异常或心脏畸形时应考虑CNVs可能,建议行SNP-array检测协助排查遗传学病因,以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55例精液标本的方法学摸索,初步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易推广的改良精液染色体直接制备和G显带技术。在对正常人、不育、流产各20名对象精液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减数分裂研究中,发现不育、流产组中的半数病例,有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提示染色体不育是这些对象的可能病因。在对三组对象的G显带研究中,不育组成功率最高(70%),流产组次之(55%),正常组最低(25%)。此外,本文还对3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了研究,均发现中期Ⅰ的环状四价体,这是导致影响正常生育和发生流产的潜在危险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高风险Z值分类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23年1月于乌海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接受NIPT的7 47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cffDNA)进行NIPT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得到Z值,把高风险例数的Z值按大小分为四组:A组(3≤Z≤5)、B组(512),进行假阳性率比较;并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 478例NIPT样本检测到62例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0.83%,包括21-三体高风险44例、18-三体高风险12例、13-三体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其中54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穿刺产前诊断,50例在我院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40例得到确诊(21-三体29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X-三体1例);4例在外院进行了羊穿检测,其中21三体3例,正常1例。后期追踪随访得知,未进行羊穿的8例中,5例直接引产,胎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不同类型,及其与患者年龄、流产胎儿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行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的1 317例样本资料,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1 317个早期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异常700例(53.2%),其中非整倍性重复占70.7%,以三体占比最高(63.7%),尤以16-三体高发。在患者年龄方面,非整倍重复组显著高于未见异常组(P0.001)。进一步分析非整倍重复组,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2条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三体组(P0.001)。流产绒毛中,常染色体异常男女性别比为1∶1.03;性染色体异常,Turner综合征占比最高(89.2%)。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胎儿性别的相关性,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家系全外显子测序(Trio WES)在胎儿超声异常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月3月彩超提示异常的胎儿312例,包括神经系统异常65例、心脏结构异常45例、颈部透明带厚度(NT)增厚57例、肾脏异常32例、肿瘤19例、骨骼系统异常17例、多发异常11例、消化道异常8例、颜面部异常8例以及其他异常50例,全部进行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CMA检测正常的病例中,经知情告知,仅有16例再次进行了Trio WES。结果 312例超声异常的胎儿中,CMA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40例(12.82%),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VOUS CNVs)21例(6.73%),良性CNVs(bCNVs)2例(0.64%)。在CMA检测正常的病例中,16例再次进行了Trio WES并检出阳性病例7例(43.75%)。结论 在超声异常胎儿的遗传学检测方法中,对CMA检测正常的的病例,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异常,再次进行Trio WES可以明显提高检出率,便于制定进一步的妊娠处理方案,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育异常夫妇中男性染色体异常出现的频率和类型及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方法对2230对生育异常夫妇中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对其中432例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患者外周血提取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2230例男性中异常核型75例,异常检出率3.36%(75/2230),432例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检测出32例存在Y染色体AZF区域缺失,检出率7.41%(32/432)。结论对生育异常的男性进行核型分析,同时对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有助于病因的诊断及遗传咨询,进行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16.
因男性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不育或女方反复流产是影响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 5 2 0例不育 ,包括其妻自然流产 2次以上男性病人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门诊就诊的 5 2 0例不育 ,包括其妻反复流产 2次以上男性病人 ,平均年龄 31岁。精液常规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 ,为本室常规。2 结果与讨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 7.1% (37/5 2 0 )。其中性染色体异常率 3.4 % (18/5 2 0 )。常染色体异常率3.7% (19/5 2 0 )。 37例核型异常者中 2 2例精液异常 ,其中无精子症 19例 ,核型分别为 4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在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利用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856例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856例孕妇共检出155例染色体异常病例,总体异常率为18.11%。两种方法同时检出141例染色体异常(包括136例非整倍体和5例嵌合体),染色体核型分析单独检出9例染色体异常(包括4例嵌合体和5例平衡易位),BoBs单独检出5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方面,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一致率为100%,对嵌合体检测的符合率为55.56%,对平衡易位和微缺失/微重复检测的符合率为0%。结论 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及部分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存在漏诊风险。仅根据BoBs检测结果对胎儿作进一步处理存在一定风险,BoBs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可以快速诊断常见染色畸形以减轻孕妇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流产是不育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感染、免疫相关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等众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本文旨在对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流产、死胎的男性因素.方法 利用精液常规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技术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方法,对102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1~3次或因死胎而人工流产患者的丈夫以及作为对照组的10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研究.结果 流产、死胎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a+b)级活力和正常形态精子平均数低于正常生育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流产、死胎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Y染色体微缺失率和精子DNA完整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和精子DNA损伤可能是导致流产、死胎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410对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核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染色体畸变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对410对不良孕产史夫妇患者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410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49例,占受检夫妇的5.98%;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2.45%;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6.12%;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占6.12%;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占65.31%.结论 染色体畸变是导致不孕不育、反复自发流产、生育死胎、畸胎的重要因素,对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应检查夫妻双方的染色体,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