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入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致残率及功能评分。结果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不止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损伤增强自主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其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提高疗效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脑血栓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7年2—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其神经缺损程度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缩短其整体预后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急性脑血管护理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2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治疗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以临床症状改变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评价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中,11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中,21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0%,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较高,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0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9例)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情况。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上述护理措施后,其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1.84%(观察组)与75.5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均展开分数评价,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佳(t=5.663,P0.05;t=6.625,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致残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极大的降低致残率,帮助早日恢复运动能力并实现生活自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运动功能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的缺损,使整体的干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则选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两次评判,评判时间分别为入院之初及出院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61%(P0.05);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治疗前(P0.05);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诊治工作,相比于常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病症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及神经功能缺损,并评价两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NHI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后2周两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4周观察组的血清hs-CRP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而死亡率5.71%,较对照组的34.29%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及神经系统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章群飞  胡丽华 《新中医》2016,48(5):244-24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治疗1年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和脑卒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48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4%,低于对照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且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则选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两次评判,评判时间分别为入院之初及出院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应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4.07%(P0.05);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治疗手段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开展诊治工作,相比于常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病症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脑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症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于脑炎损伤后1~2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管理,观察对比2组护理效果、临床康复情况、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改变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意识障碍及惊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M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炎患者急性期稳定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质量,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气活血法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s-CRP、HCY、F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和血浆黏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25例)采用中医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不良反应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3.0分),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2.9±6.1分),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为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促进患者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P 0.05);观察组护理后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足外翻等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提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12例G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不加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包括功能训练、冷光紫外线、超短波等康复治疗措施。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SS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Fugl–Ma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BS治疗期间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