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指征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2例,随机数字选取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引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关节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7%,显著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案可有效减少术中损害,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8年8月广东省广宁县中医院股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组(带锁髓内钉组,n=30)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动力加压钢板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动力加压钢板组(P均0.05),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动力加压钢板组(P均0.05),邻近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93.3%vs 83.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动力加压钢板组(6.7%vs 23.3%,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较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或钢板固定植自体骨与人工骨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钢板固定植自体骨与人工骨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带锁髓内钉植自体骨与人工骨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HSS评分在单项评分与总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植自体骨与人工骨治疗,相比钢板固定植自体骨与人工骨治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更好地改善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率更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09-1811
目的探析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104例,依所使用的植入物不同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分别利用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8.6±2.1)w,较钢板组的(23.2±2.6)w明显更低(P<0.05);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31%,较钢板组的76.92%明显更高(P<0.05);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46%,较钢板组的36.54%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在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当中选择带锁髓内钉作植入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术后骨折愈合较快,且不易产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疗法,可优化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原因。方法:328例四肢长骨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5例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分别采用动力化内固定、或重新更换髓内钉并植骨术,促进骨愈合。结果:45例中26例经动力化内固定后达到骨愈合,17例经动力化仍不愈合者,经重新更换髓内钉并植骨术,均达到骨愈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髓内钉、一期植骨、适当的功能锻炼等是防止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主要措施,采用动力化内固定、或重新更换髓内钉并植骨可有效地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接收的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骨折畸形愈合)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均具有创伤小和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62-3864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100例确诊为股骨骨折的患者为目标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带锁髓内钉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带锁髓内钉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术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内固定术后股神经麻痹、肢肿胀、内固定取出骨神经麻痹的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感染、股骨不愈合的人数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术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恢复快,预后好,伤害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收治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应用加压钢板治疗)和观察组(35例,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骨钙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带锁髓内钉治疗)和B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分别给予对应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弃拐下地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对比锁定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芦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确诊并收治的78名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每组39例。研究A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研究B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研究A组与研究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48 h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研究B组(P0.05),研究B组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研究A组(P0.05),研究B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于研究A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其更有助于骨折愈合,且该术式规避了传统锁定板对正常组织的破坏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无菌性骨不连,对带锁髓内钉断裂失效6例采用更换髓内钉,其余病例保留髓内钉,所有病例加侧方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32例,随访率91.4%。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0.6~1.2年,平均1.1年,愈合率100%。结论:采用附加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后骨不连,手术简单、固定可靠,基本达到骨折的绝对稳定性,为骨不连的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基础,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治疗,B组患者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0%,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40例),将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疼痛评分、骨骼愈合所需时间均较低,术后随访1年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膝关节功能和减少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椎间自体骨填充结合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与单纯采用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腰椎失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椎间自体骨填充结合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内椎间植骨融合率为57.14%,明显高于B组的43.33%,A组12个月内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B组的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的椎骨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自体骨填充结合Cage内植骨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症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促进椎间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张潼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3246-3247
抽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病人54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跟踪随访4~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个月~1年。在113处骨折中,骨愈合107例,占其94.6%,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和畸形愈合,依次为6、9例。骨愈合时间依次为5.3±1.5、6.7±1.2个月。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发生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的几率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组以及外固定支架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钢板内固定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邻关节活动影响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以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统一标准,临床手术应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方法,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骨愈合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术后体温变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15例新鲜下肢长骨骨折分别行交锁髓内钉(63例)和钢板(52例)治疗,患者术前1 d、术后当天至术后10 d每日4个时间点(7∶00、14∶00、19∶00、24∶00)体温进行观察.结果 2组内固定术后平均体温无差异(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72 h内高热发生率高于钢板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感染无差异.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有可能出现高热,护理人员要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做好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运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5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每组75例。髓内钉组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并发症状况和骨折恢复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负重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远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髓内钉组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且骨折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