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20例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入院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即对照组、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联合特立帕肽组。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PVP)后分别给予四组患者钙尔奇、唑来膦酸、特立帕肽、唑来膦酸联合特立帕肽进行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BMD)、血清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不良反应。结果经4种用药方式治疗后的OVCF患者在治疗后均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愈合效果(P0.05)。与对照组相比,特立帕肽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PIPN和CTX值也显著降低,唑来膦酸组患者的ODI分值者显著降低(P0.05),其中经唑来膦酸组联合特立帕肽治疗组的疗效最好,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最显著(P0.01)。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组和联合用药组在年龄、性别和骨折时间的用药效果在VAS、ODI、RMD、PIPN、CTX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安全性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仅引起少数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的反胃、心悸、头痛或眩晕等症状,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与单独药物组比较,PVP术后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唑来膦酸治疗OVCF的效果最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以及骨转换标志物的浓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骨密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活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VCFs患者98例,回顾术后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唑来膦酸组52例、未经特殊处理的对照组46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值的差异,以及上述时间点骨密度值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ⅠNP);骨吸收指标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含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分值均较术前下降,骨密度T值较术前增大,血清中骨形成指标ALP、PⅠNP的含量较术前增加而骨吸收指标TRACP、β-CTX的含量较术前降低,且唑来膦酸组上述时间点各个指标水平变化趋势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OVCFs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及术后唑来膦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增加骨密度、优化骨代谢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宋淑敏 《临床医学》2021,41(2):98-10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9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骨密度值下降,其中腰椎骨密度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骨密度值变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及颈部骨密度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骨钙素、P1NP、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P1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在对照组略有升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改善骨密度、降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序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唑来膦酸治疗)和研究组(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序贯治疗),每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法(VAS)评分、不同部位(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骨钙素(BGP)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不良反应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及髋部骨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不同部位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钙、血磷、BGP及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磷、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序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安全、有效,可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值,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注射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_3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参照组采用碳酸钙D_3片治疗,实验组采用注射用唑来膦酸+碳酸钙D_3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22%高于参照组的79.66%(P<0.05);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_3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调节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47-2048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住院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作为治疗组,正常成年人76例做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两组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唑来膦酸治疗后30天,全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髋部骨密度有明显的升高(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手术的颈椎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2~3天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在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2~3天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0ml作为对照,两组均常规补充口服碳酸钙D3和骨化三醇,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颈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分、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和颈椎融合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的N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NDI评分均显著下降,术后第6个月到达平台期,第12个月有所上升。术后第3、6个月N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Ⅰ型胶原、Ⅰ型前胶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Ⅰ型前胶原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水平相比,第12个月下降4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Ⅰ型胶原均呈下降趋势,较术前12个月下降70.4%,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的每个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3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改善,其中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1、2级成骨率为64.3%(18/28),对照组仅为41.8%(12/29),差异有显著性(χ^2=4.246,P=0.039);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1、2级成骨率高于对照组(χ^2=4.337,P=0.037)。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均达到1、2级成骨。结论对于颈椎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静脉应用唑来膦酸可缩短颈椎融合成骨时间,促进局部植骨融合,加快颈椎恢复,改善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用钙维生素D复合物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且每日服用钙尔奇D 1片,B组每日服用钙尔奇D 1片,为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近段骨密度,同时治疗前、服药后3、6、12个月测量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股骨干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4.2%、2.4%、3_8%及2.1%(均P<0.05).B组治疗后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骨密度值无明显增加,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3个月时无明显下降,6个月时明显下降,治疗12个月时ALP降低26.9%,PINP降低31.2%,骨吸收指标尿钙/肌酐比值,3个月时明显下降,6个月和12个月趋于稳定,12月时尿钙/肌酐比值下降53.3%(均P<0.01),提示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下降更明显.B组治疗过程中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服用钙维生素D复合物相比,阿仑膦酸钠联用钙维生素D复合物能够明显增加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预防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手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值(Z值)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两组随访的骨密度值均较术前出现减少。其中对照组ROI平均值及各ROI区较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后1年对照组ROI 1~4区骨密度值显著低于研究组。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减少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比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及骨钙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钙剂治疗能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骨钙素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促进骨密度增加,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76-277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差异。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而在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骨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塞膦酸钠片,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利塞膦酸钠片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骨肽。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术前和术后3个月测量腰椎手术部位骨密度。评定两组患者骨愈合的疗效。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BALP,BGP和PIC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otal-PINP和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BALP、BGP和PIC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otal-PINP和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骨密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利塞膦酸钠能显著促进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骨组织修复,调节骨性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姜媛利 《临床医学》2016,(10):106-108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近期疗效及患者的耐受度。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NP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包括糖类抗原(CA153)、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5);两组治疗前骨代谢CA153、CTx、NTx、PICP各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CA153(13.99±4.83)Ku/L、CTx(0.21±0.11)μg/L、NTx(16.26±7.34)C/(nmmo/L)、PICP(39.53±20.51)μg/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95±2.72)分,与对照组的(4.51±2.06)分相比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各项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且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患者耐受度高。  相似文献   

16.
骨代谢指标与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名年龄≥70岁的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n=3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随访12个月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椎骨、全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代谢标记物β-CTx、PINP和BSA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一年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降低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肾健骨膏结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60例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益肾健骨膏及唑来膦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骨密度(T值),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骨密度均逐渐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健骨膏联合唑来膦酸较单用唑来磷酸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可更有效缓解疼痛,增加骨的密度,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8-3819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组前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清OPG、O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高于对照组,人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奥斯维斯特残疾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升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