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手足口病保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南平市建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经分析可知,2~4岁年龄段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发年龄段;流动性大、人口密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段为5~7月。结论: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从发病年龄、发病区域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手足口病保健知识进行宣传,对手足口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8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手足口病变与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手足口病1~3岁患儿约占63.1%,高于其他年龄的患儿(P0.05),区域分布乡村发病率55.2%,城区44.8%,乡村明显偏高(P0.05)。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春节(4~6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集中为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结论分析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地域、季节等,加强儿童家属及幼师的预防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手足口病患儿5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成相关检查,查阅患儿病例资料,统计并记录患儿发病月份、年龄及性别,针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入组550例手足口病患者在不同月份均有发病,发病月份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6月、5月及4月,发病率分别占20.36%、16.18%与12.18%;5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353例,占64.18%,女197例,占35.82%(P0.05);发病年龄人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3岁、4岁及5岁,分别占:34.55%、29.09%与20.91%。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男性人群中,且以3~5岁居多,发病月份多集中在2~6月份,应加大手足口病宣传力度,对于高发季节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儿童手足口病疫情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7月该院所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患儿的发病月份与年龄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对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该组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儿,发病月份多在5~7月份之间,达到了66.00%,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40,P0.05);同时对比发病患儿的性别与年龄,男性患儿占到了68.00%,女性患儿为32.00%;1~4岁年龄段的患儿发病率达到了72.0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0,P0.05;X~2=19.360,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在临床上应当在5~7月份重点加强对1~4岁男性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县健康体检幼儿,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性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幼儿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5.0%,其中2岁以下发病1例,2~4岁1例。对照组中2岁发病3例,2~4岁发病4例,4~5岁发病2例,其手足口病发生率为2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各年龄段幼儿的手足口病发生率,防止疾病大面积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和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5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占比达到88.09%;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中以夏季人数最多,占比58.33%,秋季次之,占比28.57%,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低,占比均不足10.00%;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会在手部、口腔、足部和臀部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多以口腔为首发部位,同时患儿均伴随有发热症状。其中也有很多患儿伴随发生咳嗽、恶心、呕吐症状,少数患儿伴随易惊症状。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应采取加强小儿手足口病社会宣教,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学校等幼儿集中地区的病情预防;加强医院急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等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总结传染预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该县小儿手足口病475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对症处理,总结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结果小儿手足口病0~5岁发病率高于6岁以上,4~9月发病率高于1~3月和10~12月;475例小儿手足口病治愈率为76.63%。结论通过实施有效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有助于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有效控制,帮助提升小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患者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为再障的预防、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通过统计廊坊市中医院2000-2009年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每年度确诊病例数量变化、临床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生活区域分布情况、致病因素或可疑发病诱因情况、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职业分布情况、中医辨证分型比例八个方面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预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辖区内的定点接诊医院180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该组180例患者,男性59.44%,女性40.56%,发病年龄主要为4个月~5岁(88.89%),发病时间主要为4~6月份(65.56%),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疱疹(98.89%)、口腔溃疡(87.78%)、发热(58.89%);重症患儿(2.22%),危重患儿(1.11%),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9.44%,1例患儿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应以预防为主,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对已患病患儿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保障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统计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60例患儿发病年龄和发病月份,对比分析。结果 5~7月份患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岁年龄患儿发病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临床上需要有足够重视,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高防治效果,避免手足口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该地区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咽拭子病原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该院抽样检查的25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咽拭子病原菌检查情况,将所得资料利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行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该地区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主(57.31%),2017年咽拭子病原菌检查结果阴性率高达41.57%,且该年度以EV71阳性为主,2016年咽拭子病原菌以CoxA16阳性所占比例最高(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以春夏季、1~3岁男孩发病率较高,咽拭子病原菌检查每年有差异,并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肠道病毒71型感染(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多为婴幼儿。目前,个别地方出现少数患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为此,卫生部办公厅紧急发布了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手足口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探讨手足口病发病规律,提高临床与实验室诊断吻合率,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治、监测和预防工作,本文就手足口病发病和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疱疹性口腔炎,手、足、肛周可发生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瘫痪等,重者可致死亡。我院2009年2月—2010年5月对5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门诊临床确诊患儿50例,均为发病初期就诊,符合普通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男36例,女14例;年龄1~5岁。患儿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1·2方法治疗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1~2岁1支/d,2~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由该院电话留调的患有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200例,对这20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的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后总结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的规律,为日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且传播的速度较快,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病毒传播以及粪口传播,而医院的诊断治疗设备消毒不彻底以及医院的交叉感染均是治病的原因之一。从年龄方面来看,1~4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婴幼儿,而5~7月份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的婴幼儿。从治疗地点来看,在家里治疗与门诊收观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数据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素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从感染途径方面进行有效地预防,同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素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防控管理对策,分析其流行特征,提高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富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8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基层医院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管理对策。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和秋季,其中5、6月份和9、10月份最为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内患儿所占比例最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治愈或好转,无感染现象出现且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基层医院通过采取有效的手足口病的防控管理对策,提高了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苏泗洪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发现,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手足口病疫情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93例临床病例中男女性别为1.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组(占98.6%),其中以0~2岁幼儿发病较多(占57.6%);散居儿童(占87.1%)发病高于托幼儿童(占12.8%);发病时间则全年均有发生,其中2009年主要集中在3、11月;2010年上半年集中在5、6月份,因我科自2008年主要集中在10月起收治手足口病患者,时间短,故未做月份发病率分析。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幼儿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于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式,从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取80例展开研究,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症状。结果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是1~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的临床症状以及皮疹和发热,其中发病部位多累及手、足、口或臀;患儿为不规则的发热,体温多处于37.5~38.5℃之间;患儿的白细胞数量大多为4×10~9/L~10×10~9/L;病程时间(5.0±1.2)d左右。结论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症状,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袁惠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34-136
目的:探讨当地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当地2009-2012年间发生手足口病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总结当地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通过总结防治经验,探讨控制疫情的策略。结果:通过从患者年龄、病原体、发病季节、感染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处理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当地手足口病具有以下流行特征:患者高发年龄为0-3岁;Cox A16和EV 71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春、夏两季为疾病的高发阶段;超过半数患者,对传染源不清楚,已知传染源中,以接触传播(肢体接触、公共用品等)、饮食传播和分泌排泄物传播(飞沫、痰液、粪便等)为主。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当地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策略,达到控制疫情发展,减少发病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流行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陕西省旬邑县医院感染科2008年3月16日—2009年8月12日收治的218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为4个月~13岁,以1~3岁最多,8例重症患者均在这个年龄段,且死亡1例。男多女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比例有所升高;心肌酶及胸片变化减轻。流行特点:家、校、村、亲戚、邻村、邻乡镇。4月份发病人数最多,骤增161例,占73.9%。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率较高,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方法从该院中提取从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的15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收治的患儿基本病例资料收集起来,然后对这些患儿进行流行性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这150例患儿的性别比例为男比女为2:1,年龄范围集中在1~5岁之间。临床症状表现多为的皮疹和发热;发病期全年都有,其中夏秋是发病的高峰期。结论关于该次对于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发病,性别比例男性要高于女性,发病期多在夏末秋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