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会艳 《河北中医》2011,33(9):1426-1427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主要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好发部位为下肢,由于骨折后炎性反应及血管损伤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是血液发生血栓、血栓前状态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1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例患者在手术3 d后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两项指标平均值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彩色多普勒等确诊有97例患者为下肢静脉血栓,另23例为非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非静脉血栓患者术前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45例,并将2组体检人员经相应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浓度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48±0.40)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浓度为(11.63±3.15)μ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检验的阳性率为57.14%、53.0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的应用意义显著,可为临床中确诊过敏性紫癜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g,FIB)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共120例。首先对120例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记录,记录指标为D-Dimer、Fg,FIB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60例疑似患者在术后的D-Dimer、Fg,FIB的两项指标平均值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等确诊有49例患者为下肢静脉血栓,另11例为非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非静脉血栓患者术前D-Dimer与Fg,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D-Dimer与Fg,FIB明显高于非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D-Dimer与Fg,FIB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D-Dimer与Fg,FIB进行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下肢骨折诊断及治疗中应用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仅在术前接受超声等常规检查的为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展开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为观察组。当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浓度超过2 000 ng/mL,即可判定其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将血管彩超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及肺栓塞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并比较观察组中DVT与非DVT患者D-二聚体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未接受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血管超检查,结果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肺栓塞,5例抢救成功并治愈,1例于术后发生死亡。观察组中,所有患者术前经检测,D-二聚体血液浓度均升高,并将持续升高的患者纳入DVT高危人群;术前通过对双下肢血管展开常规超声检查,发现9例出现血栓,随后向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经检测再次发现5例患者出现血栓,在手术结束后采取化瘀活血及抗凝等治疗,该组130例患者未有一例出现肺栓塞等严重疾病。对于术后D-二聚体浓度一直居高不下的患者,应高度警惕DVT的发生。结论通过在手术前、中、后,对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展开动态监测,可为早期诊断及预防术后DVT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骨折是一种常见病,骨折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骨折后引起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本文观察本院120例骨折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6月-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500例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P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脂蛋白 (a) (LP(a) )、D -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 (Fg)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2 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2 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清ACA、LP(a)和血浆DD、Fg的浓度。另外选择健康人群 5 0例作为对照组 (CG)。结果 :(1 )CHD患者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CG) (P <0 .0 1 ) ;(2 )CHD各型之间ACA阳性率、LP(a)、DD和Fg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AMI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者的ACA阳性率、LP(a)和Fg浓度明显下降 ,DD在早期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测定抗心磷脂抗体、脂蛋白 (a)、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CHD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BG)在尿源性败血症中的变化趋势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120例尿源性败血症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手术患者、空白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模型显示D-dimer与FBG可信度为76.14%与74.38%。结论:尿源性败血症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具有较高灵敏性,有助于疾病的识别与及时处理,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组,共4组,每组各25例;再将7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病变血管数目分为一只组26例、二只组23例、三只组26例;100例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化验检查,对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对了解冠心病的分型、危险程度及疗效均具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将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实行D-二聚体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 D-二聚体检测结果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D-二聚体检测阳性例、彩超检测阳性例,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超检测结果相接近,其检测特异度为96.00%、敏感度为100.00%及准确度为95.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实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领域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 IC发生。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 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 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收集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合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合剂可以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机制可能与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轻炎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