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中青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1845岁中青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60例健康体检的1845岁中青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60例健康体检的1845岁中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中青年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家族性糖尿病史外,研究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黏血症、烟雾病、吸烟、嗜酒、肥胖和高血压家族病史、高血脂家族病史、脑卒中家族病史、心脏病家族病史者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卒中家族病史、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青年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家族病史、高血压。临床上可针对此类因素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张凯丽  费丽  孙旭  张婷 《循证护理》2024,(7):1245-1248
目的:分析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障碍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7例发生认知障碍,71例未发生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中重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与认知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多数为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干扰措施。方法:对72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方面,复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未坚持规则降血压或控制血糖患者复发率高,高血脂症尤其合并颈内动脉硬化斑块未启动他汀类治疗者复发率也较高。结论: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以未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例为观察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吸烟史、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分型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08例,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5例,心源性栓塞组25例,小动脉闭塞组18例,其他明确病因组11例,不明原因组9例。对各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TOAST分型组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心源性栓塞组血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及不明原因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不同,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伴缺血性脑卒中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ACS患者78例,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门诊随访1年,78例伴缺血性脑卒中史ACS患者中,19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36%。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佳组的hs-CRP、Fbg、TG、HbA1c水平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hs-CRP、Fbg、HbA1c水平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ACS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hs-CRP、Fbg、HbA1c水平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ACS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尽早明确上述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确保患者PCI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70例疑似冠心病且属于非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确诊为冠心病的1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胸痛特征、持续时间、放射痛部位、心悸、气促、吸烟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年龄55岁、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吸烟史和血脂异常史等因素是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典型心绞痛患者而言,男性、年龄5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力衰竭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等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青年女性患者67例(青年女性卒中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老年女性卒中患者(老年女性卒中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青年女性(青年女性对照组)各67例,分析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青年女性卒中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32.84%)和心源性卒中(25.37%)为主。②危险因素方面,青年女性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卒中组(均P<0.05),但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卒中组(P<0.05);青年女性卒中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心脏病史、口服避孕药、先兆性偏头痛和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女性对照组(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是青年女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与老年女性患者分布不同。早期明确病因分型和发现危险因素有利于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与睡眠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的睡眠时间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与睡眠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睡眠时间、BMI指数、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结论:过长或过短的睡眠时间均会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356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糖尿痛、高脂血症、冠心痛、吸烟史、脑卒中家庭史等危险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组中,高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痛控制不良、血脂水平不达标,未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充分认识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的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者156例,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青中年145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分析两组入选者颈动脉超声特点.按超声检测结果将1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在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男性、吸烟史、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同型半脘氨酸血症(Hcy)、高尿酸血症在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846,95% CI =1.293~2.636,P<0.01)、吸烟史(OR=1.277,95% CI=1.221~1.675,P<0.05)、高同型半耽氨酸血症(OR =1.845,95% CI =1.040~3.273,P<0.05)、高尿酸血症(OR=1.033,95%CI=1.010~1.057,P<0.01)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IMT增加、斑决检出、颈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等颈动脉超声特征性改变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有提示意义.年龄、吸烟、高尿酸血症是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年龄变化情况及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践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3年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 250例,调查并统计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情况及中青年脑卒中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2.7±12.8)岁,不同年份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2.2±9.5)岁,2011年为(41.2±7.9)岁,2012年为(40.8±7.2)岁,2013年为(39.5±6.4)岁。不同年份的中青年患者患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的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率不同,≥41~50岁为中青年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肿瘤出血已成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41~50岁是该病的高发期。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对该群体定期进行体检与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CMBs)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病灶患者467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吸烟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尿酸(UA)、Hcy、纤维蛋白原含量(Fg)、糖化血红蛋白(HbA1)指标。结果:其中LAA型男性、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较多(P<0.05);PAD型糖尿病患者较多,NIHSS评分较低(P<0.05)。LAA型UA水平最高,CS型hsCRP、HCY、D-二聚体水平较高,PAD型FPG、Fg水平较高,OE型HbA1水平最高(P<0.05)。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血脂异常、UA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LAA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hsCRP、HCY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CS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Fg、FPG、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PAD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的CISS分型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201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2例作为健康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肌酐(CRE)、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饮酒、UA、Hcy、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Cre)等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与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r=0.213,P=0.002)、Cre(r=0.392,P0.001)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因此研究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一级康复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脑卒中组100例为1997-07/20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其中青年(<44岁)患者63例,老年前期(45~49岁)患者37例,平均年龄(42.91±6.38)岁.另随机收集同期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外科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2.70±2.98)岁,中青年组61例,老年前期组39例.方法两组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各项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3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狭窄组)的危险因素,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所有除外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2例(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3个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与椎动脉狭窄开口相关性最高(P=0.003,OR=2.605),吸烟(P=0.009,OR=2.071)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31,OR=1.952)次之.结论:高血压痛史、吸烟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椎动脉开口狭窄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高血压病的管理和治疗,加强戒烟宣传工作,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 SAO)卒中的危险因素差异,为该两型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思路,进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西林县人民医院和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检查完善的6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TOAST分型标准,比较LAA和SAO患者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及暴露水平。结果 3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史、吸烟史、Hcy、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和SOA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史、饮酒史例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A组吸烟史患者占比(86.41%)高于SOA组(57.56%),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S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女性胸前区不适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3年9月—2008年9月门诊及住院有胸前区不适症状且确诊的25例中青年女性患者(小于50岁)及30例老年女性患者(大于50岁)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史、临床表现、胃镜、B超、胸部X线片、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情绪、劳累、紧张、饮酒、饮食不当及睡眠障碍在中青年组发生率高,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长期吸烟史、高脂血症、肥胖以及血管病家族史在老年组发生率高。颈椎病及胆结石在两组均占一定比例。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心绞痛发生率中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女性胸前区不适发作与中老年患者比较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和临床特征,应给予早期准确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因此研究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一级康复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脑卒中组100例为1997-07/20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其中青年(&;lt;44岁)患者63例,老年前期(45~49岁)患者37例,平均年龄(42.91&;#177;6.38)岁。另随机收集同期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外科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2.70&;#177;2.98)岁,中青年组61例,老年前期组39例。方法:两组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各项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324例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吸烟、冠心病、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病例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饮酒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颈动脉斑块是独立危险因素。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